第48章(2 / 2)
陈十郎提着一兜子火云果跟在萧安与太孙吴身后,充当着小厮角色。
前头萧安正与太孙吴道:“你若是喜欢,我往山里与你摘来就是,又何必花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却是身有残损的军户两月的体恤了,还有许许多多并非军户,只是服役的士兵们在战场上伤了下来的只拿了七八两银子便只得远回了故乡。
萧安也是个十分珍惜钱财的人,就是在京城里住了几年,也未曾学得大手大脚的习惯,一月二两碎银少有用光之时。
太孙吴道:“山中有恶兽,要不小心有伤在身,就不是一两银子的事了。既然那老人家手里有,为何不买了?”
萧安对退役的军士向来敬重,忙解释道:“我并非说是不该与他买。只是那玩意儿味道又不好,买来吃实在是浪费。”
何况她砍了一半价,那老翁还卖得乐呵,指不定心中骂他们傻瓜呢,之前她在边关也不是没吃过这玩意儿,着实是味道寡淡不佳。
太孙吴与萧安道:“这值钱的是外面的皮,果肉有何吃法?其皮晒干了泡酒,可止痒。想来多是剥皮卖郎中的,才鲜少有人买卖,不知者众,价钱才会高些。”
当然,太孙吴并不知晓50文与100文有何区别,更没觉得一两银子有多贵,不过算数出来却知道大小的,还以为萧安还在心疼价钱贵了。
第041章 边关见闻震人心
自买了火云果,太孙吴就好似开了个口子,竟是每家每户的商户都去逛了一圈,并对售卖之物大肆问价。
许多管事的,只将三人当做是来边关游玩的大家子,有叫价比往日高的,也有叫价如平日里一般,态度中都带了殷切。
太孙吴只问不买,这态度换了衣着简朴的农家人,想来是要招来一番讥讽,不过做生意的最为势力,见着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就是不买也要热忱上三分。
太孙吴倒是无所察觉,毕竟自幼他也只不过需在几人面前恭敬,平日里都是别人供着他。
萧安与陈十郎多出门子晃荡,却是将这些人的态度看在眼里。
等逛了一圈走到早准备好的客栈,太孙吴才与萧安及陈十郎道:“那盐粮都比京中要贵。”
京兆衙统管京中事,每季便制有米粮物价等上交户部,随后又公布于邸报之上,东宫自也得知这些,便是与太孙吴上课的老师,也偶尔说上一二。
陈十郎接口道:“边关苦寒,就是从鱼米之乡与出盐之地运送盐粮出来,一路关税,又焉有不贵之理。比不得京中,路途坦顺不说,做买卖的多大户人家下人,各处可得周转,自更便宜。”
萧安也道:“且京中内务府有皇商在,有货物伴随进京,自得便宜。”
皇商们供奉给皇家的贡品之外,少不得要顺路搭些自己的买卖,许多时都是能免去税赋的,这也是皇商们每三年争一回争得头破血流的缘由。
太孙吴点头,“小安之前说得并没错,这城中虽看着是热闹,然而穿着体面的多为商贾与官吏,路过的农家也老百姓到底是过得艰难。”
萧安回道:“边关物种稀少,土地物产不比江南丰盈,又有商贾往来买卖,若不出门做工为奴,日子就越见难过。那老头口口声声说商贾来了有好处,然而真得便宜的又哪得几人。盐价低了,可老百姓卖米粮的价也低了。就是那便宜的药草,平常百姓家还是多请得起游医,往山里自己挖药草熬煮药,真正看得起病的不过寥寥。”
陈十郎接过话道:“这般说来,那老人家说的米粮便宜了能让人吃饱,也不过便宜能买米粮吃之人?可农为本,须得买米粮之人,怕也不过这城中做些小生意的人家了。”
太孙吴心情沉重下来,“就是那老者所言,能去铺面做工赚取月银的,也多为十一二稚儿,与商贾引路护送的,在这边关里又能有几何?”
边关里人口稀少,又多军户,剩下庶民人家里,又有兵役在,能做工的男丁多也不满十四,等满了十四,却大多愿意从军了。说是商户带来了好处,然真能惠及到的也不过尔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