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索马里全面战争状态(2 / 2)

加入书签

这时候兵力的数量就变得很重要,既然无论是空中还是地面作战都进入了平衡状态,那能够打破平衡的就是数量。

在中东战场上,李岚为什么要不计代价的武装起中东部队,而北约又什么要一直增兵中东,为了就是最低限度的保持战争优劣的平衡性。然而再从平衡中寻求突破。

而北非战场的开辟,也是另一个较量的开始,中东的意义在于石油,而北非战场的意义在于实力的对拼。

在北非战场,才是北约军队和索马里军队的主战场,在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这两个国家内,北约军队已经站稳了阵脚。

源源不断的兵力和物资,可以快速从意大利运上北非战场,又是一场巨大的国力消耗战。

而李岚自然无法坐视北约从北非进攻下来,只能以北非这里为战场的核心,打一场国门外的战争。

只是李岚十分的清楚,北约的战争潜力一直都大于索马里,尽管他可以利用部队的指挥优势,用少量的部队去对抗北约的军队,但这依旧无法改变双方国力对比的消耗比例。

现在的北约已经不单单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还包括了英法两国的所有海外领地和下属国,以及美国大量的盟国。

而李岚这里,说句难听无论是中东还是非洲国家,都需要依靠他一个人来支撑。

索马里的国力是绝对不可能和如此庞大的联盟对抗的,现在看似双方都依旧保持平衡的状态,北约没有取得任何优势。

可那只是地区战场已经进入了饱和状态,北约就算想要加大战争和兵力的投入,也面临着后勤的骤至。空有强大的力量,却无法放开手脚的施展出来。

而且战场的饱和性,也不是盲目投入兵力就可以改变战争态势的。就好像在中东战场,一百万的兵力投入。已经达到了土耳其境内后勤保障的最大限度。

而且战场上,部队的运动作战也都进入了饱和。再投入部队已经是没有意义了,因为进攻的部队,只能保持那么高的效率,增加的部队,也只是坐在冷板凳上,连替补的资格都没有。

北非战场也是如此,北约在这里投入了一百多万的军队,已经让全线作战的兵力达到了饱和,而红警兵团和卫戍部队。也投入了一百万,双方的战线已经拉到了最长,作战部队的投入已经达到了最好的作战效率,还有后勤支援的平衡。

无脑的增兵只会让后勤压力变得更大,并且由于部队的密度过高,增加部队的伤亡。

这就是现代战争和二战时期最大的区别,在没有阵地战壕作战的年代,运动作战已经成为的常态,部队也只有动起来。才有生存根本。

密密麻麻的大军拥挤在一片战场上,几枚导弹下来,就真的只是徒增伤亡而已。

而且进攻的火力上,该是如何密集。还是那么密集,子弹的射程该是多远,还是那么远。

也正式战场的容量问题。使得李岚一直都是游刃有余,不至于让战斗变得太过于幸苦了。

只是他也很清楚。这样的局面不需要多久就会被打破,北约北约随时可以开辟新的战场。

这是他不具备的优势。也可以说是最大的劣势,拥有六百万兵力的北约,现在还有三百万未投入战场。

北约完全有能力继续开辟第三个和第四个战场。

而半年来,北约之所以迟迟没有动作,原因在于开辟新战场到底有没有意义。

中东和北非的战场,北约已经成功牵制住了索马里大量的兵力,这个时候就算再开辟战场,只会让自己的富余兵力被牵制进去。

战争就是为了胜利,北约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败索马里,继续开辟一个远离索马里的战场,根本不足以让索马里战败。

从一开始,北约想要打的地方,其实就是索马里的本土。

如果不是索马里本土有着十分完善的防御体系,北约联军早已经对八卦城展开全面的进攻了。

根本没有开辟北非战场的意义,因为在也没有比直接在敌国战场上,对敌人展开攻击,更能消耗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了。

所以,北约一直都在权衡,开辟第三个战场,到底有多少意义?

这种权衡一直都没有结果,可想要登陆索马里本土,就必须要想办法干掉索马里的海军,否则他们根本没有登陆索马里本土的可能性。

问题也就回到了原点,干掉索马里的海军,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不过,这半年来,李岚也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一整套的反攻计划已经准备了整整半年。

北约方面急于奠定决定性的战果和优势,李岚也是需要赢得战争的主动权,转守为攻。

否则一味的被动和防守,是不足以打败北约,他需要的是将敌人赶回老家,然后将战火在敌人的老家点燃。

然而,想要做到这种程度,并不是简单想一想就行了。

他不单单需要庞大的兵力优势,更需要拥有瞬间扭转战局的庞大规划。

而想要完成这样的规划,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在防御中寻求机会的到来,就是他现在要做的事情。

全面反攻的方案,早已经制定了出来,目前所有的准备还未就绪,一旦准备就绪,只需要等待东风的到来。

全国战争模式,也为了未来的反攻做准备。从现在开始,所有的分基地车的战车工厂,都是全部运转起来。

要知道,现在的索马里拥有的战车工厂,早已经超过了一千座,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生产出一个集团军的装备。

每天都可以将大量的战机派上战场,一天生产个一两百架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种效率已经超过了二战时期最巅峰的生产效率,而且生产出来的战机,也不是那时候二战的战机,而是先进的现代化战机。

如果没有这样的生产效率,李岚如何能够有信心和北约一战,直接认输来得更加的实在。更被说反击了。

而北约也早已经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生产效率也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整个欧洲和美国的装备生产工作,彻底的运转起来。

都说战争打的就是经济,一点也不错,因为经济就是生产力和工业的表现。

泡沫经济无法衡量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但是实体经济就是国力的直接体现。

基地控制台内,结束了电视讲话的李岚,第一时间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从战争爆发现在,他几乎都待在控制台内。

除了偶尔用霸主出去活动一下,释放下内心的压力外,除了睡觉外,就没有离开过这里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场战争的胜负,也都变得更加的关键,都决定着未来战争的走势。

很多时候,他都使用部队指挥能力,指挥前线的部队,进行协同作战。

兵力上红警兵团处于劣势,但在他的指挥下,却可以爆发出最强大的战斗力,因为再也没有比他坐拥的上帝视角,更能够掌握战场上的每一分变化。(未完待续……)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