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伪洲际导弹(1 / 2)
ps:华丽囧!昨天很多人留言,说想要看天启坦克威风八面的样子。华丽只能说,以后机会多得是。
先送上四千字,今天尽力争取再送上两章六千字。
——————
苏鲁德山脉脚下,原先索马里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蛇谷,如今的基地卫星发射中心内。
两座深藏在山体内的卫星组装工厂,从战争爆发开始,就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忙碌状态中。
此刻,结束和曾志华的见面后,李岚便乘坐专车来到这个卫星发射中心。
这一切的忙碌都是为了执行李岚制定的反威慑计划,而反威慑的最重要一环便是洲际导弹。必须要让外界明白,索马里拥有能够进行洲际打击的能力。
威慑力并不在于真与假,而在于外界有与没有之间的猜测,未知的东西,往往更能引起外界的警惕。
洲际运载工具,李岚并没有那玩意,核弹,他自然也没有。但是这并非妨碍他释放烟雾弹,虚实结合,只要能够让外界明白就行。假的也可以做成真的。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就是赌美国相信他真的有核弹,并且让美国看到他有能力将核弹送到美国本土。
要是骗不过去,那李岚也真的就需要中华提供核保护伞了,或许到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说,这是一场豪赌,风险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要是让外界知道,并且有三成的几率相信他有核弹,这就赚大了。反之。便会立即引来美国更加强大的核报复。
至于是否会因为核武器导致新的危机产生,李岚自信。索马里不是伊朗,战争已经打过了,欧美也看到了结果,最多也只是进行经济封锁,新的军事危机。反而会逐渐消失。今后,最多也就是嘴上在相互扯皮而已。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战争能够按照李岚的设想般结束。
伊朗核开发始于1957年。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是美国以及西方在海湾地区遏制前苏联南下的重要战略屏障,因此伊朗核计划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上世纪60年代美国曾向伊朗提供了一些小型核设施。所谓伊朗核问题的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美伊交恶,从这时候开始美国对伊朗实行遏制政策。两伊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断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
伊朗核问题演变为核危机是在9.11事件之后,之后布什在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之一。伊朗可能“距离造出核武器只有1到3年时间”,因此德黑兰的核能力成为了白宫高层的“心病”。
从此,美国不断加大对伊朗的政治和军事压力。无论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如何,美国都不大可能坐视伊朗人掌握核武器技术。与此同时,面对美国的压力,伊朗也加速发展自己的军事自卫能力。这使得本已存在的核问题不断激化,最终演变成为核危机。
索马里则是先爆发战争,并且已经打得很热闹。而李岚打算展示出来的核武器,是极其突然性的,根本没有时间去酝酿所谓的核危机。只要外界有人相信索马里真的有核武器,那面对既成事实的索马里核问题,就会演变成如朝鲜核武器一般。
当然,这一切都是李岚在打高空,基地现在还没有办法生产核弹,作战实验室内。到现在为止,李岚还找不到一个物理学人才,自己研究核武器的事情,更是没有头绪。
好在,他还有一个很容易唬人的东西,那就是间谍卫星单位中的运载火箭。这是一款三级固体燃料推进火箭,足够将质量在六吨的物体,送到地球高空轨道,如果修改下卫星舱室,将其改成如同弹道导弹舱室模样,再重新设定发射的数据以及模拟弹头的轨道,修改成进入大气层后,完成卫星舱室内的模拟弹头再反大气层。如此一来,一枚威慑十足的洲际导弹就出现了。按照运载火箭的射程,这些模拟弹头再反大气层后,射程完全可以达到一万三千公里以上。
如果卫星发射的方向是向西,尽管有地球阻力拉扯力存在,会严重限制火箭的飞行速度和燃料消耗,但是射程并不会减少多少,因为地球是向东转动。
根据基地科学家们的计算,这款运载火箭如果真的携带弹头,那足以攻击美国东海岸全部土地,并且可以深入到美国境内上千公里。向东发射,完全可以打到太平洋的关岛再往东六七百公里的海域。
也就是说,不管是向东发射还是向西发射,按照运载火箭的能力,完全可以威慑整个印度洋,大半个大西洋、北冰洋再到整个西太平洋。如果是往东北方向,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乃至于美国的阿拉斯加都在打击范围之内。(地球是圆的,不要拿平面地图拿尺子量!)
能够打击的范围涵盖了地球65%的土地,很不幸,美国大量的军事基地和美国本土,都在这个射程之内。如果要是真的核弹那就爽了,只不过……
如果要是用这款运载火箭将一些常规弹头投放出去也是可以,但是这种极其容易引起误会的远程打击武器,不管里面是否有核弹,一旦判断失误,太容易引起核反击了。
所以,李岚并没有打算在这款运载火箭上装一些常规弹头,去打击美国的本土。而是很“和平”的装一些实验弹头,既可以用来实验研究,也可以达到威慑的目的。
本来,李岚还有一个很不错的手段,那就是利用攻击核潜艇到美国的周围,去好好秀一下肌肉,但是目前只有三艘核潜艇。也是仅有的三艘潜艇,用来保护双航母战斗群已经是有一些勉强了。此时根本不适合去冒险。而且这种做法,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准备,毕竟从索马里到大西洋,就必须绕过好望角,全程超过一万海里。行程的时间是一个问题。如果真的靠潜艇从索马里出发到大西洋,估计战争都已经结束了。
两座位于山腹内的运载火箭生产和卫星组装工厂内,李岚的到来犹如水滴融入大海般,并未引起任何的波澜。每一个工程师和科学家都在忙碌自己手头的工作,看到李岚后,也只是简单的敬礼后,又继续忙碌起来。
把运载火箭改成弹道导弹,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完成的。对于工厂内的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来说。李岚下达的这个命令,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修改工作,而是要基本修改一系列的细节,然后保证运载火箭上面每一个系统在修改后能够完美融合。如果这项工程要是简单的话,那印度的导弹家族,就不会如此的颓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