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1 / 2)

加入书签

大年初一,阿娇又收到了来自天子舅父的新年礼物——金匣装的一支长簪。

今年是玉簪,墨玉。如一朵狭长的乌云,通体半透明,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墨玉深处渗出点点的暗金,错错落落卷过半个簪身,消失在刀法古拙的雷云纹簪头上。

阿娇观赏一阵,递给窦表姐共赏:“子夫,观之……”

章武侯贵女窦绾手指刚沾到玉,就下意识地放开,只就着表妹的手细细观看,称羡不已;随后就紧催阿娇妹妹把簪子放回金匣,让女官拿去收好——馆陶翁主还没行过成年礼,所以不戴簪子;而美玉,最经不起碰。

“哦,”阿娇无所谓地耸肩,将舅舅的礼物连匣子交给女官。抬头,正见甄女带人捧着出门穿的礼服和裘氅入内。

‘唉呀,怎么连年初一都不得清静啊?!’

馆陶翁主微微蹙眉,先问端木女官薄皇后昨夜睡得好不好,母亲与祖母这时间在做什么;再问这两天京都有些什么要紧的交际活动;而其中,哪些是她必须参加的?

新年伊始,最是忙碌。祭祀,聚会,走亲访友……家里,家外,亲戚,故旧,到处都是事。

往昔,才不用娇娇翁主操心这些;可今年,情况有所不同。由于人尽皆知的原因,刘嫖皇姊近期情绪郁闷,称病不出,将所有应酬全推给了儿女辈。社交聚会太多了,太子须夫妻□乏术;而作为家庭的一分子,阿娇翁主自然没法再继续享受清闲的日子。

鲁女抱着胡亥进来,走向宠物主人。端木女官从胸口拿出卷短竹简,展开,字句清晰地念道:“禀翁主,初一,太尉弟娶妇……”

“谁?”阿娇停下抚摸兔毛的手,吃惊地问道。

“太尉弟,太尉之弟,”

端木女顿顿,待触及贵女略带不满的目光,才慢半拍地搞清表姐妹俩具体想了解什么:“呃!乃……周安世,条侯同产弟周安世娶妻。”

窦贵女一听这话,吃惊不小:“‘新’妇?出自谁家?”

“新妇姓李氏,”端木女官重新打开木简看了看,才脆生生回答道:“陇西……成纪人也,其父曰‘李蔡’。”

“李……蔡?”窦绾回望娇娇表妹——李蔡是谁啊?

‘李蔡?想想……在报给阿大的军功名单上见过。嗯,还不止一次……’

见表姐迷糊,阿娇略作思考,迅速给出注释:“李蔡者,陇西成纪人,雁门太守李广之从弟也,积军功。”也就是说,新娘子算李广的侄女。

“李广,善射鸿鹄者!”窦表姐惊呼,她想起来了——对窦太后的长乐宫而言,李广可不就是个善射大雁的武官嘛!

馆陶翁主连连点头。记得太后大母提到过,当年射天鹅射大雁的众人中,就数李广猎获量高。

“李太守何因,何因?”窦表姐扭着手指,十分想不通,不理解怎么会有正经人家把女儿嫁给周安世那种卑鄙小人。

谁说不是呢?打从休妻,周安世就被帝国贵族圈事实上孤立了,没有朋友,再也接不到各大高门的任何邀请。若非有个位高权重的同胞兄长撑腰,周安世连长安城都混不下去。

可凭周太尉的风光,这么多年过去,周安世依然无法续娶——稍微讲究点教养门风的家族,都不愿把女儿嫁给如此不靠谱的家伙。门第差太多的人家,周氏家族又不愿接纳。

“子夫,”馆陶翁主想了想,给表姐分析:“李氏,边地将门也;而条侯,执掌汉军。”

贵族或文官固然能对周安世不理不睬,但军方体系内人士就不能了!陇西李氏世代从军,家族中好几个在军中效力,怎么敢不给最高统帅面子?

勤勤快快地给表姐解完惑,阿娇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师傅出嫁是初三,周安世把婚期定在初一,是故意想抢风头?’

娇娇翁主恼意上升,正想问表姐有没有兴趣规划规划,搅合搅合,就听端木女接着念道:“午后,魏其侯君主茹之笄礼。”

‘得,什么都别想了!表舅舅家茹表姐的成年礼,必须参加。’

阿娇无奈地摇摇头:‘明天次兄娶妻,娶栾家女儿;后天,是师傅出嫁……没一天空闲。’

这时,卞女等梳妆宫女也到了,大家齐心合力给两位贵女换请安的服饰、重新梳头、补妆,准备贺仪……

相对于窦茹表姐的笄礼,娇娇翁主理所当然对亲哥哥的婚事更上心。由着卞女弄头发,阿娇开开心心地问窦表姐怎么想她未来的二嫂:“依子夫之见,吾之新嫂……何如?”

“隆虑侯夫人嘛……”窦贵女认真考虑片刻,给出了个中规中矩的答案:“新夫人……必为绝好之女。”

“绝好?”娇娇翁主歪着脑袋,打趣天生丽质的窦绾表姐:“其颜色……胜于从姊耶?然,子夫姊之美,冠绝京华也。”

“阿娇!”窦表姐被夸得脸都红了,垂胡袖掩面,害羞地连连摇头——她哪有那么漂亮。长公主二媳妇才必然是人间的绝色。

这可不是窦贵女单个人的想法,而是整个长安贵女界的共识。否则,实在无法解释为何馆陶长公主次子会舍弃皇家公主而屈就一名普通侯爵孙女啊!

换句话说,对未来隆虑侯夫人的姿色,京都高门中人好奇不已,拭目以待。

“噢,噢噢!”阿娇深感有趣地挑挑眉——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比窦绾表姐还美貌的美女哦!

‘庄姜?宣姜?’

‘二嫂二嫂,你究竟是何等美人?’对即将嫁进门的二嫂,娇娇翁主同样充满了期待。

★☆★☆★☆★☆ ★☆★☆★☆★☆ ★☆★☆★☆★☆ ★☆★☆★☆★☆

新年的第一天,平阳邑曹氏祖宅的外院里,人头攒动。

按平阳侯家族的传统,初一会给下人赐布匹和粮食。所以,从天蒙蒙亮,所有的家奴家婢都动员起来,提篮抱筐地排队守候。

分发赏赐的人少,领的人多,队伍动得很慢很慢;人们既兴奋,又有点不耐烦,东拉西扯交头接耳就难免了。

隔了两人,一个高颧骨的中年女人随手拍拍前面女孩的头顶,用平阳乡下的土话问着:“三女,怎么就你一个?大女呢?少儿呢?”

三女抓紧手里的篮子,不回答。

高颧骨见女孩子不理她,有些不高兴了:“喂,三女,卫三女!?”

这时,队伍动了。

瘦瘦小小的少女抿着嘴,朝前迈两步,只把个直直的后背留给后头的长舌妇。精心绣有蔓草纹的粗绸裙在移动间,闪过丝织品独有的光泽。

“唉,和你说话呢!”中年女人恼了,伸长手臂去揪卫三女的胳膊:“怎么不理人哪?”

“庖二嫂子,庖二嫂子……”同在队伍中的某大婶赶紧出面拦着:“算了吧,她小孩子家家……懂个啥?大过年,大伙儿和气,和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