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分兵把守(1 / 2)

加入书签

陶谦想干什么?

干系到两千兵卒的身家性命,李贤不敢大意,他将徐庶、徐干唤到,将事情的经过叙述了一遍。【】

徐庶听罢之后也觉得匪夷所思,徐州兵马虽然被曹操打的落荒流水,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凑个三万人马应该不在话下,陶谦将北海军留下,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徐干第一次参与议事,他没有草率地发表观点。

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李贤实在有些不擅长,他把智囊团招来,就是想讨个主意的。

好在徐庶没有让李贤失望,半晌之后,他说道:“李典、于禁两位将军可有书信传来?”

李贤微微颌首,他将书信拿了出来。

徐庶看罢之后又递交给了徐干,他冷静地分析起来:“出了这种事情,首先要确认李典、于禁的心思,如果他们心向徐州,那一切问题都可以解释清楚了,而现在,从书信上看,两位将军也摸不清陶谦的想法”。

李贤有些明白徐庶的意思了,如果李典、于禁叛逃徐州,那陶谦有这种要求就合情合理了。

不过,李贤相信,李典、于禁二人应该不至于作出这种没脑子的事情。

再者,就算陶谦见猎心喜,欣赏李典、于禁的才能,他也不至于冒着得罪李贤的风险留下二人。

两千兵马、两名大将而已,至于吗?

这几次徐州危急,如果不是李贤仗施援手,陶谦这刺史早就做不下去了,就算他昧着良心,却也得顾及天下悠悠之口。

徐干不发一言,只是盯着李贤的一举一动。

李典、于禁会叛变吗?

陶谦能够给他们什么好处?

思虑一番过后,只见李贤“哈哈”一笑,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相信李典、于禁不会让我失望”。

徐庶不置可否,“既然使君对他们有信心,那么事情就简单多了,陶恭祖兴许是被曹操、袁术的兵马打怕了,所以才想借力打力,留下那两千兵卒”。

这个解释倒也靠谱,不过,李贤还是没有放松警惕,“两千兵马孤军在外,我还是觉得过于危险了,万一徐州生乱,两千兵马不足以安身立命”。

徐庶笑道:“使君可以试探一番,摆出三千兵马再赴徐州的样子,看看陶恭祖有何反应”。

李贤击掌笑道:“这个主意不错,如果陶谦问心无愧,再给他三千兵马,他理应求之不得,否则,便是心中有鬼!”

徐干虽未出言,却也觉得徐庶的分析很有道理。

这时候,李贤又说道:“袁术败退,曹操自顾不暇,近期来看,徐州应该没有战事,这时候抽调兵马前往徐州,只怕他们会闲置许久”。

李贤采取的军牌制度极大地激励了军卒的上进心,他们不再畏惧厮杀争战,而是人人奋勇争先,以杀敌立功为荣。

倘若让军将开赴徐州,这等于变相剥夺了他们立功受赏的机会,一不小心就会滋生怨气。

闲置,对于其他兵马来说可能是件开心的事情,可对于北海军卒来说显然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情。

一个月,两个月还可以忍受,时间再长的话,军卒肯定会滋事生非。

李贤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徐庶却也有应对之策:“使君不用过于担心,如果徐州没有战事,使君可以定下轮戍期限,每隔两月轮换一次,虽然军马开拨,势必要消耗不少粮秣,却也让军卒们有些盼头”。

李贤大喜:“这个法子好,嗯,这一次先让李典回来,等隔一段时间之后再让他把于禁替换回来,就这么定了!”

商议妥当之后,李贤给陶谦写了一封书信,信中的表达了愿意增兵驻守的意思。

每过几天,徐州便有回信送达。

陶谦接受了李贤的好意,并且说的很明白,允许北海军择一城而守。

也就是说,北海军在徐州可以选择一个城池作为根基。

这样以来,李贤疑心大去,看模样,陶谦是真的想与李贤交好,否则,他也不会使出这种“借军而守”的手段。

后世里,强大的美帝不就是在世界各地到处设立军事基地,派军驻守吗?

眼下,李贤驻军徐州,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兴平元年七月,高顺护送粮秣五千石抵达长安城。

此时,关中依旧缺粮。

浩浩荡荡的车队使人颇为震撼,不少人很是好奇:究竟是谁,竟然有这样的大手笔?

答案很快揭晓了,却是占据兖州的温侯吕布,杀死董卓的三姓家奴!

天子闻听之后大喜,便是与吕布不睦的郭汜都不敢忤逆民意,于是一封犒赏吕布、李贤的诏书下达了。

名义上,天子依旧是大汉朝的最高统治者,可实际上,各地军阀割据,天子很难给出什么实质性的奖赏,他能给的,无非是一些“加官进爵”的赏赐。

吕布,加封为平东将军,领并州牧,李贤,为奋武将军,领青州牧。

诏书下达之后,曹操七窍生烟,他对把持朝政的郭汜充满了恶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