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徐州民心(2 / 2)

加入书签

“喏!”

入城之后,曹军分营驻扎下来。

徐州一行,曹军可谓收获良多,尤其是劫掠小沛、小沛的军卒更是意犹未尽,他们摩拳擦掌,准备横扫徐州,可谁能够想到,原本兴致高昂的当口,忽然闻听兖州有变的消息,这是何等的扫兴?

曹操入府之后没有休息,而是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

当听闻刘备刘玄德也从乐安国进入泰山郡之后,曹操勃然大怒,誓要斩杀刘备以除心头之恨。

趁火打劫之辈历来为人所不齿,刘备这等行径与小人无疑。

至于陈宫、张邈,曹操反而没有多少恨意。

事已至此,思虑如何扳回一城,反败为胜这才是正经事,一律的追究责任,非智者之道。

曹操深暗此道,他知道,这时候褒奖的效果远远好过于追究责任。

军心低落的时候,鼓舞士气才是要紧事。

眼下,吕布盘踞濮阳城,仓促出兵反而容易为其所趁,倒不如好生整备军士,以待大战。

吕布、陈宫得知了曹操率军抵达的消息,却也没有挥兵来犯。

一时之间,兖州风平浪静。

徐州郡内,陶谦回返下邳城。

原本繁华的郡城此时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死相极惨的无辜百姓。

观者触目惊心,而陶谦潸然泪下,自此一病不起。

陈登的家族在曹军抵达之前顺利脱逃,倒是逃过一劫。

战后,陈氏与糜氏等大族齐心合力,共同救济流民、修缮城池。

借此,陈、糜等大族倒是赢取了不少民心。

曹操虽然退走了,可徐州百姓对他的恨意却未曾消退。

至于徐州牧陶谦,此役过后,百姓对其再无敬畏拜服之心,文不能使民安居乐业,武不能保境安民,这样的州牧留之何用?

徐州郡外,曹仁终于还是摆脱了李贤的追赶,他下令麾下兵马全速行军,务必早日抵达兖州。

在徐州百姓看来,是李贤的兵马驱赶了曹操,逼退了曹操的七万大军,所以当李贤试图北返的时候,百姓们纷纷挽留。

无奈之下,李贤只得转道琅琊,并且许诺若是曹操再度来袭,他还会前来救援,如此这般,百姓们才依依不舍地放任东莱军离去。

行军途中,徐庶向李贤笑道:“恭喜使君,一战尽收徐州民心,他日若是使君再临,百姓必定倒履相迎”。

李贤倒没有这么自负,眼下他仅仅是北海都尉,若是占据徐州,只会为人不齿。

“先生说笑了,陶谦在徐州的实力根深蒂固,可不是我一个外来户能够撼动的”

徐庶笑而不语。

李贤又道:“先生认为陈宫为什么会反叛曹操?”

众所周知,曹操入主兖州离不开陈宫的大力相助,而曹操对陈宫也颇为信赖,大军出征徐州的时候,将东郡军政大权全部托付给陈宫。

谁曾想,转眼间,陈宫就与张邈、张超等人背曹迎吕。

如果说,陈宫只是为了边让的个人恩怨就作出这等抉择,显然有些于理不通。

徐庶略一沉吟,嘴里道:“陈宫陈公台性格刚直,有烈性,依我之见他是不会因私废公的,其中必有隐情”。

李贤深以为然,“若有机会我得好好会一会这陈宫,若不是他,我与曹操之间还得有一番恶战”。

想来也是,如果曹军后路无忧,曹操绝不会退的这么仓促,而作为杀害夏侯渊的凶手,李贤难逃一劫。

要知道,曹操可是有七万大军呀,就算东莱军与北海军再厉害,在面对七万大军的时候也绝对不可能全身而退。

曹操讨伐徐州,吕布、刘备才是最大的赢家,而李贤虽然赢取了民心,可明面上,他的损失远远大过于收获。

当大军途径缯县的时候,陶谦长子陶商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队追了上来。

李贤毕竟是救援徐州的大恩人,虽然曹操还是屠了小沛、下邳两城,可如果不是东莱军的缘故,说不定徐州郡的损失更大,于情于理,陶氏父子都应该略表心意。

曹军退却之后,李贤的兵马也退走了,没有邀功请赏,更没有大肆劫掠,事了拂身去,这是何等的胸襟?倘若陶谦置若罔闻,必定会为千夫所指。

陶谦自然不会作出这等蠢事,因而,即便他身在病榻上,还是不忘差遣陶商,让他速速追上东莱军,奉上钱粮米粟,表达谢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