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2 / 2)

加入书签

天启帝那里正愁没个借口出兵,如今见关外结盟部落求援,加上鞑子的来势汹汹,叫大兴百姓忽然就回忆起当年鞑子的凶残来。为免重蹈覆辙,朝中上下很快就达成了出兵的共识。

只是,天启帝费了十来年时间,才好不容易以水磨功夫从朝中大将们的手中收回了大部分的兵权,如今又逢战事,看着那些纷纷要求出征的老将们,便是人家没那个重夺兵权的意思(何况还是有的),作为天子的他难免也要有些顾忌的。于是,这一回的领兵之权便落到了“后起之秀”雷爹的身上——谁叫雷爹光有个响亮的名声,可于军中却并没有什么根基呢。

朝中一阵吵吵嚷嚷后,北伐之师的名单便确定了下来。却是以雷铁山为主将,忠勇伯王朗为先锋,定文侯苏文山为军师兼监军。

其实姚爷很想重上战场的,可他再过几年就该七旬年纪了,天启帝岂肯放他涉险,于是他唯一的亲传弟子江苇青,便毫无异意地入了苏文山帐下做了个参军。那定文侯世子苏琰因曾出使关外,对关外各个部族十分熟悉,便也入了他爹帐下随军。

另外,姚爷的孙女婿,武状元宋欣诚,和淮阳王郑霖于大营中一阵较量比武后,二人各得了一个左右先锋之职,归在王朗帐下听令。

江苇青之所以看中这样一个机会,是因为他知道,比起于太平年间想要建功立业来,战时更能让人脱颖而出。而他能想到的,没道理别人都想不到,所以那几位盯着储君之位的皇子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一时间是人人争先,个个恐后,几位皇家贵胄们几乎就差要当场咬手指写血书来表决心了。而朝中众臣们也拿此事当着个试金石,纷纷看着天启帝的反应。

天启帝的反应是:只要请战的,他统统都允了。却是并不曾让他们独领一路人马,只统统塞到雷爹的麾下,命雷爹把他们当个普通部卒相待……

原还感激着天启帝启用之恩的雷爹接到这道旨意后,差点儿撂挑子不干了——合着把他当成个看孩子的了!

于是天启帝学着江苇青摆了个哀兵之态,找来雷爹一番详谈,又大大吹捧了一阵雷爹的正直不阿,再摆着一副烦恼父母心的模样,把历练孩子的心思给雷爹细细一讲,那比雷寅双耳根还软的雷爹就这么被忽悠着点了头,心甘情愿地替天启帝去试练他那几个儿子去了……

关外报来消息时,是八月上旬。经过一个月的排兵布阵,叫大家连中秋节都没能安生得过,到了九月,北伐军便已成型了。

九月初九重阳这一日,天启帝亲于西山大营检阅北伐军,然后大军便向着北方关外开拔而去。

*·*·*

十里长亭外,送别亲人北上的北伐军亲眷家属们全都聚在路旁,等着大军开拔而过。

那路旁,各家搭起的长棚延绵出去近一里多长。

雷寅双站在自家的凉棚下,踮着脚尖往西山大营方向张望着。在她身后,李健抱着小石头,正扭头和姚爷说着话。

她家凉棚的左边,是宋家的凉棚。如今怀孕已足六个月的三姐和宋夫人坐在两张椅子里,正头靠头地窃窃私语着。宋二站在宋夫人的身旁,宋老太爷则被宋三儿拉着,和雷寅双并肩而立。几人一同往着西山大营的方向。

在雷家凉棚的右侧,则是王家的凉棚。如今刚满十四岁的板牙王凌志没能捞着机会随父出征,这会儿正噘着嘴满脸不痛快地跟他娘闹着别扭。板牙奶奶在一旁劝慰着他。板牙娘和小静则也跟雷寅双一样,站在最靠近路边的地方,看着大营的方向。

十皇子敬王也请战随军出征了。只是,比起其他几位有母族的皇子来,没个母族的他难免显得势单力薄,所以敬王妃王静美便没有让王府专门搭个送亲棚,只挤在自己娘家的凉棚下面。反正她爹是先锋,她是既送夫又送父。

隔着一条马路,雷家对面是定文侯苏家的凉棚。那长安长公主几乎和板牙一样地板着张脸。在她的身后,花姐和安国公夫人陈英,以及以前曾参过军的一些娘子军女将们正聚在一处颇为气愤地争论着什么。

李健隔着马路看看那些叽叽呱呱骂着娘的妇人,然后一脸镇定地伸手去捂小石头的耳朵。他也曾请战来着,只因如今翰林院中尚未散馆,他才没被选上。

这一次出征北伐,以前的那些娘子军女将们都动了心,也纷纷跟着请缨出战。连雷寅双都在偷偷谋算着,只要天启帝一点头,她立马报名从军去。不过,天启帝到底没肯点这个头。别人还罢了,长宁长公主这个好战份子心里是一千一万个不乐意,所以直到现在还在骂骂咧咧着。

其实花姐也于背后抱怨了许久的,只说“世间男人都一样,用得着女人时才拿女人当人看,用不着时,只当个花瓶似地收着”,说得雷爹一阵憨笑,却是到底也没肯松口带上她。

被挤在一旁的苏瑞伸手掏了掏耳朵,见雷寅双听到骂声向她们这边看过来,她便一猫腰,丢开她娘,窜过路这边来,凑到雷寅双的身旁问着她:“你见过打仗吗?”

她出生时,天下已经承平了。

说实话,便是雷寅双出生在战乱年代里,她对战争也没什么印象了。她记忆里最早的事,就已经是他们家在江河镇上落户以后的事了。因此,其实她对战争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认知。不过三姐和小静都还记得的,特别是三姐,当年是被姚爷从死人堆里救回来的。可便是她俩曾跟雷寅双描述过战争,这到底不是她的亲身经历。

但比起像苏瑞这样出生在战后的孩子,她到底要比他们多知道一些战争的残酷面。只是,她天性乐观,且也坚信着这支由她爹领着的队伍一定能够凯旋归来。于是她仿佛不知道战争的危险一般,只开心地和苏瑞以及不知何时挤过来的板牙、陆崇等讲起战争,以及战争里的英雄人物来,却是激励得这群少男少女们恨不得立时也拿起刀枪跟着一同去北伐。

她这里正发挥着说故事的天赋,把个北伐吹嘘得如摧枯拉朽般容易时,远处忽然就传来一阵鼓响。有人喝了声“来了”,于是,她的“听众”们立时一哄而散。苏瑞飞快地窜过马路,花姐也从苏家回到自家凉棚下,那被派来维持秩序的京兆府衙役们则用水火棍重新架起一道屏障,不许众人越过屏障冲撞了部队。然后,众人便看到,随着一阵烟尘四起,北伐大军在军鼓的催促下,缓缓开了过来。

打头的,自然是骑在黑色大马上的雷爹。先锋官王朗和军师定文侯苏文山分左右列在他的身后。再往后,则是四人一排的将官们。将官们后面,是同样四人一排的骑兵。骑兵过后,是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步兵。

瞬间,只见那路面上一片盔甲闪亮,枪尖如林。路边的众人被这支军队的威武之气震慑得静默了片刻后,却是“轰”的一声,人群如潮水一般沸腾起来。被拦在路边送着亲人出征的家眷们,此时再也顾不上往日的矜持,却是一声声地呼唤着“兄弟爷叔”,纷纷祝愿着亲人们平安归来,祈愿着大军早日凯旋。

雷寅双也不例外。她站在水火棍后冲着她爹一阵用力挥手,又学着那些百姓的模样,把手拢在嘴边上,把明明昨晚已经跟她爹交待过无数遍的那些话又大声地叮嘱了一遍,却是也不管她爹能不能在这片吵杂声中听到她的声音。

在她的周围和对面,花姐、长宁长公主,甚至包括一向讲究个淑女风范的小静,也都跟她一样,像个疯婆子似地,把手拢在嘴边上,冲着军队里的亲人们叫喊着、嘱咐着、叮咛着。

雷爹领着几位主将和王爷过去后,后面便是先锋营诸人以及江苇青他们这些参军参将们了。

立时,宋家人呼唤着宋家人,苏家人呼唤着苏家人,不远处淮阳王府的老王妃也激动地叫着自家宝贝孙子的名字,吩咐着他注意安全等等——虽然其实于这一片吵杂中,谁也听不到谁在叫喊着什么。

不过,便是众人于一片吵杂声中什么都听不清,便是军容整齐的大军不允许东张西望,那军中之人仍是控制不住地四下里转着眼珠,寻找着自己的家人。

和苏琰、郑霖、宋欣诚并肩而行的江苇青,大概是唯一一个没有在人群里找着家人的人。因为他知道,这里不会有他的家人——他家唯一一个会做表面功夫的镇远侯,此刻正在西山大营里护卫着天启帝的安全。而他祖母据说因他出征之事病了,所以他大哥要在家里侍奉祖母,自然不能来送他。

不过,这也没什么,反正他也从来没拿他们当亲人。

江苇青微笑着,目光于人群中扫过,只专注地找着一个人的身影。

只是,眼前几乎人山人海,且人人都在挥舞着手臂,竟叫他一时很难于人群里找到他想看到的那个人。正皱眉间,他忽然听到一个清亮的声音,几乎盖过了全场的喧嚣。

“小兔,小兔!”

人群中,忽然跃起一个身影。那醒目的大红色衣袖,于秋风中用力挥舞着,仿佛是新嫁娘的喜服一般。

江苇青两眼一亮,立时便盯着那一身大红再转不开眼了。

见他看过来,雷寅双便不再蹦跳了,只站在那里看着他皱着鼻子开心地笑着,一边比手划脚地嘱咐着他注意冷暖,注意安全……她顿了顿,然后看着他又开心地皱了皱鼻子,用最大的声音冲着他大声喊道:“我等你!”

顿时,她的声音再一次盖住了四周的喧嚣。也亏得这种场合下各家都只顾着关注各家的亲人,暂时倒没人有那个好奇心去找谁的嗓门这么大。

再次听到雷寅双的声音,看着她那笑得格外灿烂的笑脸,江苇青悄悄违了军纪,冲着她不甚明显地挥了一下手,然后提着唇角无声地应了句:“等我。”

*·*·*

随着最后一个人影远去,大军过后,尘埃落定。送别的亲人们纷纷收拾着凉棚准备打道回府。直到这时花姐才发现,雷寅双仍痴痴盯着大军远去的背影,脸上依旧挂着那灿烂得如晴空万里般的笑容,只两只眼里亮晶晶的,似随时能滴下泪来一般。

“怎……”

花姐的话还没问出口,雷寅双就已经回过头来了,却是伸手捂住脸颊,皱着眉头露出一副欲哭不哭的模样,揉着腮帮抱怨道:“坏了,脸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