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急攻进取(1 / 2)

加入书签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正如那句外国谚语所说,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从后世的标准来看,刚刚招收进来的革命军士兵的体质或许有些差,但农民那非凡的身体忍受力,却让人很惊讶。稍加训练,他们就能够每天进行长达四十八到五十六公里的急行军,而且攀登山路时几乎和在平坦弯曲的田间小路中行军一样毫不费力。

曾有外国人对中*队各阶层有一概括性的观察:一般士兵温顺、有纪律、能吃苦耐劳、服从领导;低级军官对于命令,每能迅速执行;管带、标统或者营、团长级的个别差异极大,不过也不乏优秀之士。

换句话说,那就是官不如兵。士兵多为农家子弟,具有朴实、勇敢、服从、坚毅以及吃苦耐劳等良好品性。如果中国的士兵能被适当地领导、能吃饱,再经过训练和装备,他们的战斗力将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的士兵一样。

而中国士兵之所以优秀,正因为他们原始的适应力。特别是“坚韧”的中国脚。那双只穿草鞋而不穿皮底鞋子的硬茧横生的大脚,绝对令人感到神奇。而且,他们十足的“农民劲”,在严格的训练后,会成为动物般的野劲,使他们成为出色而凶狠的黑夜杀手。因为这些士兵令人难以置信的夜视力每每令人感到无比惊讶。他们完全象一只猫那样能在黑夜里看得清清楚楚。

“防左刺。”“杀!”“防右刺。”“杀!”……

随着一声声口令,士兵们在军官的示范下,圆睁双目。齐声呐喊。

“杀!”“杀!”“杀!”,喊声越来越整齐,越来越嘹亮,几百把明晃晃的刺刀映着阳光,不停地发出耀眼的寒光,更显威势。

秋j头上见了汗,依然一丝不苟地做着示范。并不时停下来,边纠正着战士们的动作。边讲解着。

“你们在学练过程中,不仅要千百次地重复,更要不断揣摩总结。”她大声说道:“练一次,就进步一次。扎实一次,没有尽头,要拳不离手,绝不能松气。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反复练习,是巩固已掌握的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每练习一遍,就应有一遍的效果。通过不断复习,巩固已学会的动作,使已经掌握的技术规格形成正确定型。逐渐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然后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

因为。冷兵打斗是血腥而残酷的,两人相互碰撞的刹那,也就是分出高低上下的瞬间,根本没有“想”的时间。

虽然现在的革命军接受了大量的物资补给,又有缴获,又有制造复装子弹的机器设备。弹药还能够支撑作战。但从万宁起义得出的经验,清军在白刃战中却是最容易崩溃的。

对于士兵来说。拼杀训练中能使他们不自觉地就提高了一种精神威慑力和一种无畏的气概,尽快地走向成熟,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和实战的价值。

时间很紧,当然对于无所事事,心无大志的人来说,时间在什么时候都很宽松。形势是个看不见的东西,要有所成就,就必须顺应它的变化,抓住稍瞬即逝的机会。

击败滇省的绥靖新军后,龙支队趁势攻占个旧。个旧有锡都之称,清廷在此设有衙署,管矿务,专收锡、银课税。这使革命军缴获了十余万两白银,如果长期占据的话,也可以课税以补军用。

另一部革命军则急速兵进蒙自,围攻城池。中法战争结束后,按照《中法续议商务专条》,指定开广西龙州和云南蒙自为通商处所,蒙自成为中法之间的“约开商埠”。由此,蒙自成为云南近代史上的滇东南军事、政治中心,也成为近代云南第一个海关。

蒙自关道增厚拥兵四营,面对来势汹汹的革命军却不敢出战,倚城而守,急派人前往开广道(现开远),向开广镇总兵白金柱求援。

而龙支队在留下一哨人马驻守个旧后,主力开至草坝镇附近的山林中埋伏,准备与围攻蒙自的友军上演一出围城打援的好戏。

即便是这短短的时间,按照参谋部的指示,军中依然抓紧一切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和训练。尽管击破清军预期的大围攻已经见到了希望,但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胳膊会练肿,消了;再肿,又消了,最后,就只剩下一疙瘩一疙瘩的肉块了。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煎熬,经历过的人对此有着深深的体会,先是会感到浑身的肌肉酸痛,以后就不痛了,时时感到血在身子里到处冲撞,热得象着了火,这就是在长劲儿了。

两百次突刺,这个目标达到了,士兵们也已经是汗流浃背。

“收势,集合。”随着一声声口令,队伍集中变成了两列纵队,一个个战士也都喘起了粗气。

“长官,有军报,请您马上去参加会议。”一个传令兵不待秋j擦汗休息,便跑来通报。

“好,我这就去。”秋j点了点头,快步向支队指挥部赶去。

到了指挥部,秋j便觉察到了气氛的紧张。如果是开广镇清军出动,那应该是又一场胜利,而不应该是现在的凝重。

龙济光虽然有职无权,但已经被交代过的各级军官还是给他表面上的尊重,并由他通报了刚刚送到的紧急情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