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启动毁灭计划(1 / 2)
地球还有没有希望?
王蠢苦笑着看了众人一眼。
王蠢曾经关注过一个统计,在近些年,中国虽然是处于和平发展的时候,但世界上仍然平均每年三千人死于战争,因为宗教冲突而死亡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事实上,从秦始皇“驾崩”后,地球上从未曾停止过战争,人类所谓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血腥历史。
“我知道答案了,你不用回答。”秦始皇深邃的目光看着王蠢,叹息了一声。
“如何拯救地球的人类?”王蠢盯着秦始皇。
“你想拯救地球人类?”
“我也生活在地球。”王蠢一字一顿道。
“在过去的数十亿年里面,每一次人类毁灭,都会有人类试图拯救人类,但是,没有一次成功,其中,不乏有一些伟大的人物,包括觉醒者布道者,甚至于神灵。”
“我知道,你也准备拯救地球。”王蠢看着秦始皇。
“我……”秦始皇嘴角,浮现一抹苦笑。
“你花费巨大的人类无力,陪葬一支当年能够横扫世界的军队,不就是想复活之后统一地球么。”王蠢的目光,仿佛要看穿秦始皇的五脏六腑一般。
“你似乎很想知道我的目的。”秦始皇微微一笑。
“大家都想知道,包括秦大哥。”王蠢看了一眼秦始皇背后的秦府。
“秦大哥?”秦始皇回头看了一眼秦府。
“秦大哥不愿意说自己的身份,给自己起名秦府。”
“秦府,秦府……好名字。”秦始皇朝秦府点了点头,秦府连忙鞠身,一脸受宠若惊。
“好吧,我就满足一下你们的好奇心。”秦始皇沉凝了一下,“我选择复活,的确是想看看几千年后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因为,我在地球上生活了数十年,对这一片土地充满了感情……如果我复活后,依然是冷兵器时代,那么,我会选择东山再起……但从你们的穿着衣服的工艺水平来看,很显然,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了,所以,我留下的强大军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觉得还有理由。”王蠢深邃的目光看着秦始皇。
“还有,我终究是放不下一些部下。”秦始皇回头看了一眼秦府,原本淡漠的眼神,露出了一丝温情。
果然如此!
王蠢和众人交流了一下目光。
“我还有一个疑问,你说想看看几千年之后的地球是什么样子,但你是人类启蒙者,如果不选择复活,难道就看不到吗?”王蠢疑惑的问道。
“呵呵,我想,你可能对人类启蒙者没有什么了解。通常,普通的人类启蒙者和布道者的寿命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二百年出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被派到其它星球执行任务,将会耗费生命的四分之一,并不是长生不老的。”
“原来如此。”
“每一个人类启蒙者和布道者,都有自己的任务,除了执行自己的任务之外,决不能逾越丝毫,要不然,就会被送到地狱空间。”
“明白。”王蠢点了点头。
“所以,如果我要看几千年之后的地球,唯一的办法就是复活。”
“明白。”
“还有什么问题吗?”
“有。如何拯救地球人类?”王蠢盯着秦始皇,目光坚决。
“这个问题我暂时没有答案,我需要一点时间了解情况。”
“会不会来不及?”王蠢有些担心。
“放心,要毁灭地球人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地球是一号试验星,地位非常特殊,除了走正规程序,任何外星人类文明都很难接近地球。”
“暗物质长矛?”王蠢突然想到了前不久的一篇文章。
“你知道暗物质长矛?”秦始皇一脸惊讶的看着王蠢。
“前不久我看过一篇文章报道,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在地球周围发现暗物质形成的长矛,每根长度可达300万公里,好像是什么‘人’刻意放在这里保护着地球。据美国宇航局的消息,航空航天局喷气动力实验室的科学家盖瑞?普利兹奥提出,暗物质存在一种长纤维结构,简称为‘暗物质毛’,它们分布在地球周围。‘暗物质毛’会有‘毛根’和‘毛尖’,‘毛根’靠近地球,‘毛尖’是远离地球的一端,那么地球就会像个毛球一样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着。这些暗物质矛好像是在保护着地球,不让宇宙中一些未知的力量靠近这颗文明程度还很低的星球。暗物质‘根’有很明显的特点:它在地球周围形成的密度极高的暗物质粒子束,为一般暗物质粒子密度的10倍,其从地表开始计算的长度延伸可达地月之距的二倍,即100万公里。而‘尖’的长度可以是‘根’的二倍,即200万公里。”
“看来,地球的科技已经相当发达了。发现暗物质长矛的科学家还说了什么?”
“有人猜测,这些保护地球的暗物质长矛也许是宇宙中某个爱好和平的大神级文明刻意放在那里。如果地球被好战的外星文明发现,有暗物质长毛的保护,在爱好和平的外星文明到达之前,不至于毁灭地球。也许,地球是一个外星文明的试验室。”
“他们的猜测没有错,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毁灭地球人类的也就是他们眼中的大神级文明。”秦始皇抬起头,遥望着窗外那棵大树。
“我现在该如何做?”王蠢看着秦始皇。
“毁灭一号试验星的人类,是需要科技流和宗教流双方同意,一般的情况之下,会有先兆,譬如,开始提前撤离人类启蒙者和布道者,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地球人类毁灭的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希望你能够帮我!”王蠢表情严肃。
秦始皇没有回答王蠢,而是一阵漫长的沉默。
王蠢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秦始皇,他知道,秦始皇正在做出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