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重会(1 / 2)

加入书签

谋定而后动,是王贤为数不多的良好品性之一。他定下奇袭广灵县的计划,并非草率为之,而是早在当初微服去广灵县前,就已经有这样的想法了。

能看得比一般人远一点,也是王贤为数不多的良好品性之一,当时虽然还在最困难的时期,但他依然认真思考着如果攻取广灵的任务,落在幼军身上该当如何。所以广灵县之行,他和他的同伴仔细地观察着广灵的地形和布防,后来又反复向宋将军和刘子进询问落实,是以他对广灵的情况,不说了若指掌,但也知之甚详了。

他发现广灵县地处深山峻岭之中,有数道险隘可为屏障,虽不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只消很少的兵力,便能抵挡住大军进攻,却是一点不做假。这种情况下,调集大军围攻耗费太大,而且难以见效,万一战事迁延,难免生出诸多变数……不说别的,至少晋王那关就过不了……

是以奇袭看似冒险,但却是唯一的出路。而准备工作越细致,战斗的风险也就会越小。这就是考校王贤本事的地方了,因为山西的地方官极不配合,而晋王明面上还在捣乱,在这种情形下把准备工作做到家,实在是困难重重。

不过王贤还是克服了困难,把准备工作圆满完成了,这背后付出的心血,也只有他身边人才知道。比如为大军滑雪定制的一万副滑雪板,王贤在充分听取猎人的意见后,又全部加上了兽皮包底,因为这样有利于爬山。但从太原到广灵全程七百多里,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纯靠滑雪的话,必然会如薛桓所说,到不了广灵就冻死冻伤大半。而且行军时间一旦超过三天的话,恐怕太原那边会将消息传到广灵,突袭便成了送死……

是以如何让大军更快更安全地抵达广灵,就成了王贤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解决不了的话,突袭就无从谈起。好在王贤是个有办法的人,他想到了马拉雪橇。这辈子他虽然没坐过这玩意儿,但上辈子去东北那疙瘩旅游,他却是坐过这种雪原飞车的……虽然已是再世为人,他还是清晰记得那种感受,马拉着他一直往前飞驰,他几乎连喊都喊不出来了,实在是太刺激了!所以想到有什么快捷的交通工具,他一下就想到这玩意儿了。

不过这种关外常见的交通工具,在山西却不常见,而且晋王是要表面上给他们使绊子的,私底下为他们的滑雪板上加点兽皮可以,但出三千匹马拉雪橇这样的大事件,不可能瞒过京城的汉王,所以朱济熿无论如何也没法答应。不过王贤也没指望他答应,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不过是为自己真正的目的做铺垫罢了……

当听了王贤的第二个要求,梁太监登时目瞪口呆,王贤却拉下脸道:“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王爷这点忙都不帮,如何算是帮忙?!”

“是举手之劳,可这种事一旦被捅出去,如何向皇上和汉王交代?”梁太监苦笑道:“放蒙古人入境,这是大忌啊!”

王贤那天马行空的大脑,居然想让蒙古人来为他驾车。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来,在山西调集如此大规模的车队,根本无法保密,让河套的蒙古人来准备,却不会引起注意。二来,马拉雪橇比狗拉雪橇更快更难操控,弄不好就是车毁人亡,所以要找最好的车夫和最合适的马车,才能保证行军安全。想来想去,他想到了内附的蒙古人……这几十年来,蒙古人被赶到辽东和漠北苦寒之地,马拉雪橇是他们必备的生活技能。

“这有什么大不了?”王贤却浑不在意道:“说得好像边防多严密似的。”

“这……”梁太监一时语塞。王贤说的是实话,虽然大明在边境屯兵几十万,又壁垒森严、城堡相连,但无奈边境线实在太广阔,根本无法面面俱到,只能在重点区域设防,那些不重要的区域,只设有哨所和巡逻队,但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就是一些聋子的耳朵——摆设。

无奈之下,梁太监只好回去奏明王爷,晋王在权衡之后,还是答应了王贤的条件……但有言在先,他必须保证蒙古人不会乱来。毕竟蒙古人虽然内附,可狼性未改,万一引狼入室,那麻烦就大了。

王贤当然不会引狼入室,他之所以敢有这个念头,凭的是他有一支能调遣得动,又可以完全信任的蒙古部落——现在河套土默川定居的博尔济吉特族!

王贤和博尔济吉特族穿越大漠南归,创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奇迹,曾在大明朝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少文人墨客还写诗赋词赞颂过此事。虽然朱棣对王贤冷处理,但十分重视与他同归的博尔济吉特族……此博尔济吉特族虽然并非蒙元帝系正脉,但也是如假包换的成吉思汗后裔,现在举族弃瓦剌来归,正满足了朱棣天下归一的虚荣心,也确实对收拢内附各部人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为此,朱棣特地颁布敕书给博尔济吉特部,封其首领宝音琪琪格为和顺公主,并在京城和赐给博尔济吉特部的领地上,同时立碑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朱棣有心要扶持一个亲善大明的势力,来达到以鞑治鞑的目的,因此除了这些虚荣外,又慷慨地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叶、粮米,接济已经一贫如洗的博尔济吉特人,帮他们渡过了难关。又将一直禁止蒙古人踏足的土默川草原赐给他们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