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2)

加入书签

冉念烟好奇地看着他,“什么叫补偿?”

徐衡笑道:“跟舅舅去一个地方,回来告诉娘亲,好不好?”

守在马车外的琼枝见小姐迟迟不出来,急得直跺脚,一抬头,却见马车动了起来,吓得她急忙追上去,却被徐衡的随从拦住。

“国公爷带三小姐出去逛逛,稍后就送三小姐回来。”

眼看着马车绝尘而去,琼枝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复命。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本周六要v啦,当天万字更,v后日更3000~6000,明天停更存稿,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以后也多多关照~

大家都表达了对爹的厌恶之情,放心,男主会甜回来的,两世老处男绝对治愈~

☆、第二十二章

虽是寒冬,京城的朱雀大街上依旧车马繁华, 镇国公府的马车淹没在来往的车水马龙中。

徐夷则支起手臂, 借着窗帘偶尔飞起的空隙看着窗外的街景, 似乎毫没察觉一直注视着自己的冉念烟。

冉念烟只是大略打量着他,通身镶滚黑貂绒的白纻袄,衬得他本就白的惊人的脸更显苍白,个子倒比三年前高了不少,脸上还是那副令人生厌的冷淡神情,仿佛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只有她知道,这个人包藏着何等野心。

看他如今的衣着, 徐衡给他的待遇倒比在嘉德郡主身边时好上不少。

通过窗外飞逝而过的街景,冉念烟推断他们已经出了城西, 往南城的广宁门方向去了。

北京城东富西贵北贫南贱,镇国公府及寿宁侯府这样的勋贵之家都位于紫禁城城西侧, 自西单牌楼到太平桥的范围内,而他们此刻前往的南城, 则是三教九流龙蛇混杂之地。

这种地方,冉念烟只是听说过, 从没去过,以她的家世不会有人允许她前去。

马车停在一间街角处的二层茶楼门前,有小二将他们请进门去,利索干脆,腿脚不停,招呼完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朝着下一桌客人去了。

冉念烟微微皱眉,这家店铺看起来陈旧简陋,桌椅地面还算干净,生意却这么红火。

他们上了二楼,一路上目之所及的地方,客人们打扮的都很齐整,也不乏衣锦穿罗的,一望即知非官即商,这样一间其貌不扬茶楼,又坐落在南城,能吸引如此多的体面客人专程前来,想必一定有什么缘故。

徐衡的座位紧邻着南边的窗户,就算周围再吵闹,这张桌子依旧空无一人,似乎是预留好了等待他们,坐在这里,窗外高耸的广宁门箭楼一览无余,她甚至能看清门外运河上船只密层层的桅杆。

小二端上来三碗褐色糊状饮品,看起来像侯府里腊月初八熬的粥,却看不见米,十分古怪。

她见徐夷则毫无反应地喝下去,徐衡也端起碗,笑道:“这是面茶,起初我也喝不惯,你尝尝看?”

冉念烟并没动那只碗,只是看着他,仿佛在质问他带自己出来的目的。

徐衡笑了,放下碗,道:“我和你爹以前常来这里。”

他指着窗外的广宁门。

“这里是京师和北直隶的通衢,联结南北的水路码头,最是藏龙卧虎,从广宁门一路向南,驰马半日就是南山,山下就是皇家猎苑。那时陛下尚在东宫,我和你爹、谢伯伯,还有几位叔伯你大概没见过,每次陪陛下去猎苑前,我们总会在这里坐坐,索性包下这个视野最好的位置。”

冉念烟知道他指的是谁。

当年乾宁帝尚在潜邸,身边有七名辅佐他的属官,时常聚会于南山猎苑之中,放歌纵马,议论清谈,世称南山七友,其中就包括了当今兵部尚书谢迁、内阁次辅陆明、吏部侍郎商致远、翰林编修孔嘉成以及镇国公徐衡、寿宁侯冉靖。

曾经的清谈卿客,如今的朝中栋梁,国朝百余年来恐怕没有比南山七友更为人称道的。

只可惜七人中少了一个裴卓,他已于多年前投降突厥,至今杳无音信,恐怕正在突厥王庭中享受高官厚禄。

渐渐的,昔日声名赫赫的南山七友也成为禁忌,无人提起。

“爹爹没跟我说起过。”她道。

徐衡道:“他怎么会和你说呢,要是让你娘知道了那还得了?”

冉念烟笑了,的确,母亲目无下尘,一定不喜欢父亲来这种地方。

“当年我们就坐在这里,如今,这张桌子是你父亲特意包下的。我们七个人曾经情同手足,不分彼此,如今却也因立场不同而分道扬镳了,这之中有经天纬地之才,有文雅饱学之士,有能臣,有良将,可真正对往日情谊念念不忘的只有你父亲。”

他顿了顿,继续道:“你谢伯伯曾断言,冉靖为人,才兼文武,然而妇人之仁,难当大任。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想想,他这一生当真没跳出‘妇人之仁’这四字。现在和你说这些你可能还不明白,但是你父亲的每一次抉择都是从这四个字上来的——当初违背你祖母的意愿投笔从戎为的是匡救时局,自请镇守宣府是同样的道理,包括薛氏的事,以他优柔寡断悲天悯人的性子,恐怕一生也无法不定决心做个了断。”

冉念烟听懂了,他的意思是让母亲接受现实。

薛自芳进门是无法避免的,可父亲对她不过是怀着怜惜和仁慈。

徐衡想让她帮忙说服母亲。

其实,她对薛自芳的憎恶很大程度上来源替母亲不平,若要她选,她一定会选择正室的地位,等薛自芳进门,她有一万种手段冷落她,唯一要守住的是家中的权力。

她并没有经历过男女之情,在她眼中,丈夫不过是获取权力的途径,只有权力才是真实的,才是一切。而母亲对父亲那种欲爱不能、欲恨无力的纠结,在她看来始终如同隔着纱幔,看不真切。

至于镇国公府,虽然会偏向母亲,然而大家族之间的交往何尝是意气用事,更多的是深谋远虑下的利益结合,骨肉亲情虽是真的,却抵不过家族百年的传承。公府品级虽高,却不可能因为纳妾的事得罪侯府,况且姻亲之间,没有一方名声受损,另一方能独善其身的道理,纵横交错的关系中,向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拖得久了,反而对母亲不利。

在这个时代,纳妾并不是罪过,可谁家出了大归的女儿才是难以洗脱的污名,这是挣脱不开的牢笼。

见她垂头不语,徐衡自嘲地摇头,“和你说这些做什么。”

说着,在桌上放了茶钱,牵起她向大门走去。

徐夷则远远跟在后面,这一路,他自始至终都像一道沉默的影子,无处不在却又置身事外。

回到寿宁侯府时已过了掌灯时分,郝嬷嬷提着灯笼在门前踮脚张望良久。

母亲很生气,父亲在一旁劝她:“是跟着大哥出去,又不是外人……”

母亲气急道:“天都黑了,你不心疼她,还不许我疼她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