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罕见隶款(2 / 2)

加入书签

顺治时期,满清刚刚入关,还是有点儿乱的,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这时候,瓷都的御窑厂没有全面恢复,所以官窑产量极少。而民窑恢复的速度比官窑要快,所以顺治时期的瓷器,民窑比官窑多。

这个笔筒画片儿,是山水人物,几人凭山望水,很普通很常见的画片儿,青花发色还算明快,画工也可以。

不过,这些对唐易来说,是引不起什么兴趣的。引起他兴趣的,是底款儿。

这个笔筒的底款儿,是一个“雅”字。这也没什么。最关键的是,这个雅字,居然是隶书!

瓷器的底款,从明永乐开始。一直到清末,明清两朝的瓷器底款儿,基本上都是篆书和楷书。隶书,唐易从来没见过。

青花瓷的歌词里,除了“天青色”和青花瓷没关系,那句“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这句话也就是外行能忍住。

在瓷器上写字,比不了纸上,就算是楷书,也基本很难完全遵循用笔的法则,很多笔画被迫纤细一致;而篆书的笔画本来就是粗细均等,所以是常用的。但是要在瓷器上写隶书,实在是有点儿难度。而且就算用较粗的笔画写出来,烧窑之后,效果未必和原来写的一样,闹不好就很难看。

所以,瓷器上的款儿,基本见不到隶书的。根据唐易的所知,官窑没有,民窑或许能有,但也没见过。这是用笔上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瓷器明代才有款儿,永宣时期也是青花瓷的繁荣时期,要是“仿前朝的飘逸”,前朝是元朝,飘逸个弹弓啊!屠刀铁骑,强征暴敛,汉人被列为最低一等。哪来的飘逸?

但是,这件顺治青花瓷器,居然是罕见的隶书款识!

从顺治时期的官窑来看,“大清顺治年制”、“顺治年制”这样的年号款不多,都是青花书写,而且颇具明末遗风。

民窑呢,以吉祥款和斋堂款居多。这个“雅”字倒不奇怪,因为民窑的底款儿太多样化了。奇怪的就是隶书底款儿!这种情况,只能是个例,民窑烧造偶然为之,官窑讲究规范,就出现不了。

怀特见唐易看得仔细,问道,“这应该是一件清代民窑,你很感兴趣么?”

“没有,我就是比较喜欢这个‘雅’字。”唐易笑着应道。

怀特点点头,文人嘛,也不奇怪。见唐易喜欢,他就也没多想,也不打算拍了。

这件青花笔筒,主人定的起拍价并不高,只有五千英镑。唐易最后是八千英镑拍下来的。这个价儿,如果是普通的顺治民窑,已经有点儿高了。不过唐易对底款儿特别感兴趣,就不太在意价格了。

底款儿上的“雅”字,写的还是很有功力的,而且效果也不错,字体完整清晰。唐易心想,当时这瓷器画工想必也是兴之所至,这份意趣,造就了罕见的瓷器隶书款识。

ps:今天事情非常多,这一章太晚了,抱歉。稍晚还会再码一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