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第196章 难题(2 / 2)
不跑?不跑就是等死了。
当然,也不能说是撤退,只是他率领大营转进而已,转进到灵宝去,然后留下几千充当后勤部队的绿营固守陕州,至于他们守不守就跟他无关了,反正他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死守函谷关了,这座在原本秦函谷关位置重修的要塞是他最后的防线,另外也是关中的第二道大门,后面的第三道大门是潼关,但那里是八阿哥胤禩的防区。
就在年羹尧出陕州,向着几十里外函谷关亡命狂奔的时候,明军第一军在南线也同样使用du气弹熏开了雁翎关,和第四军几乎齐头并进通过崤山,并且首先抵达陕州城下。被年羹尧留下来死守的绿营不负所望的开城投降了,话说都到这种地步了,哪还会有绿营继续给康麻子效忠,没有机会投降是一回事,有机会投降那还不赶紧的。四千多绿营在看到明军前锋旗帜的一刻就赶紧打开城门,一边剪着辫子一边出城欢迎王师了,紧接着他们被随后赶到的杨丰撵去崤山清理清军死尸。
话说那儿还有两万多具清军死尸等着清理呢。
另外他们还得帮着炮兵把那些大炮推过来,当然,只是部分大炮,就像那些二十四斤臼炮,十五斤长炮之类,重量可都得奔着四五千斤,这样的大家伙想要通过这片群山是不可能的,能通过的只有那些火箭炮和九斤短炮,七斤轻炮。而且即便是这些东西想通过崤山,那也得费一番力气才行,这也就是为什么清军把防线设在硖石以西的原因,实际上再向东一直到观音堂都是防御的好地方,但设在那里的话,清军也没有能力保证后勤。
事实上崤山就是一个分界线,在崤山以东明军的机动性不会受到严重影响,毕竟那些道路虽然不好但也是勉强能走的,可崤山这条路就不一样了,想要通过得很费上一把力气。
而这也正是杨丰最发愁的。
大炮过来还不算什么太难,毕竟还是能过来一部分,难的是以后怎么走这条路满足后勤保障。
那山路根本就不是路,实际上就是千年来车轮不断碾压,最终在岩石上碾压出来的两道车辙,车辆通过也只能走这些车辙,就跟轨道交通一样,只不过现代轨道是在地面上,这种轨道是碾压出来的沟槽而已。而且还不只是这样,很多地方还是在山间凿岩石开出的类似栈道一样的东西,这个哪怕普通人步行通过,都走得提心吊胆,就更别说那些重装备了。
很显然,运输问题正在卡住明军的脖子。
“关键是这崤山,如果仅仅是攻破函谷关和潼关,以目前情况,咱们勉勉强强也就凑合着了,无非就是多雇佣些老百姓,哪怕小推车推,扁担挑,也足以供应了,但要是咱们继续往西打,那么这个问题就必须解决。而且咱们向西进攻的话也没有别的路可以满足供应,走北线更麻烦,横穿太行山的运输线比这更难走。”
陕州城内,第一军军长冯祯对着地图说道。
事实上他还说少了,因为杨丰接下来还准备继续向西和向南分别进攻陇右和汉中,而这些地方同样别指望能有正常路走。
李光地设想的烧掉栈道苟延残喘可不是假的,这时候从关中南下汉中只有几条栈道,主要是褒斜道,也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那个栈道,从眉县开始一直到汉中,横穿数百里茫茫群山,其中很多地方都是靠着搭在木头上的架子通行,这样的道路想通过明军的重装备那不是一般的难,其他子午道,傥洛道也都是一路货色,傥骆道就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哪个鸟道。
而过了汉中还是这种路。
从汉中进成都必须得走金牛道,而且只有这条路,这条路和其他也没什么区别,甚至于更狠,在悬崖峭壁上凿栈道的路段也有的是。
明军不是冷兵器时代,一人拎把刀扛张弓就能打天下,粮食供应不上大不了抢,后勤压力没那么大,但明军全是火器,甚至重火力的配置,还超过北洋时代的绝大多数军阀,他一个旅光大炮就三十四门,北洋时代的军阀有几个能达到这水平?正因为这样他的军队对后勤要求也格外高,而现在他面对的敌人已经不是康麻子了,而是崇山峻岭和古老的不堪重负的交通体系。
“这装备体系得升级了。”
杨丰忍不住感慨地说。
的确,他的装备体系得升级了,首先这样的情况下步兵的单兵火力必须提升,也就是说必须大规模换装后膛枪,纸壳子弹也没什么大不了,以步枪的射速来弥补重火力的受限制。
第二他得开始使用炸药了,这样可以减轻火炮重量,尤其是可以大量装备迫击炮和小口径火炮,比如更适合山地的七斤以下级别。而这个关键是硝酸,但硝酸的工业化生产得依赖合成氨,这个对他来说暂时还是不现实的,那么也就只能使用硫酸加硝石的老工艺,但硝石他又必须得用钠硝石,而钠硝石的国内主要产地在鄯善,而打到鄯善却又必须面对运输能力的限制。
好吧,这就是一个圈儿。
总之,他现在很麻烦。
“殿下,南京送来的急报。”
这时候一名侍从拿着一份文件向杨丰报告。
杨丰接过打开很随意地看了看。
“这倒是个好消息,咱们以后有足够的苦力来开山辟路了!”
他笑了笑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