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截杀(1 / 2)

加入书签

其实盯着山西这边的可不光是日军和八路军,蒋光头也很紧张。

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山西的战略价值有多大,蒋光头自打打服了各路军阀之后就千方百计向山西渗透,想将山西收入囊中……比如说修津浦铁路,他希望能够并轨,这样一来,军队搭乘列车进入山西就会很容易了。但阎老西先下手为强,修好了山西段的铁路,不过采用的是窄轨,而国民政府修的是宽轨,也就是说,搭乘列车到了石门那一带之后还得换乘山西提供的列车,否则是过不去的。抗战初期,日军大军压境,晋绥军连战连败,眼看山西不保,迫不得已,阎老西只好向国民政府求援。于是,打着共同抗战的旗号,五虎上将卫立煌率领十万中央军挺进山西……这应该是国民政府吞并山西的最好时机了。可惜,卫立煌是个死心眼,对政治上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毫无兴趣,就一门心思揍日本人,想方设法跟晋绥军、八路军建立战略同盟关系,齐心协力迎击日寇……

这样一通操作下来,日寇确实是在山西蒙受了巨大的伤亡,甚至一度产生了“打不进去”的念头,但国民政府吞掉山西的企图也基本破灭了。随着时间推移,日军对山西的控制日益牢固,八路军也如疾风劲草般崛起,国民政府军在山西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在正面战场他们打不过日军,搞摩擦的话又让八路军按到地上摩擦,过得那叫一个惨。最终,中条山一战,中央军在山西最后的据点也丢掉了,只能渡过黄河撤往河南,蒋光头吞并山西的计划正式破产了。

————值得一提的是,让蒋光头切齿痛骂“国耻”的中条山战役,其实不是一锤子买卖,早在这场惨败之前日军与中央军就在中条山反复拉锯了三年,日军前前后后发动过十三次规模不等的进攻,每一次都被卫立煌将军打得头破血流,难越雷吼半步,不得不长时间用四个师团盯着这头猛虎。后来卫立煌因为跟八路军关系很好,走得太近,对八路军多有资助,引起了光头的怀疑,将他和他久经战阵的第四集团军调离了中条山,换何应钦何婆婆来指挥。结果不出所料,在日军七个师团的猛攻之下,整道防线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全线崩溃了。后来有人将中条山惨败的责任推到卫立煌身上,卫立煌表示他有一百万头羊驼想送人。

中条山防线一丢,国民政府对山西的控制基本就没了。山西变成了八路军跟日军的斗兽场,晋绥军则缩在一边摸鱼。如果这样的形势一直持续下去那倒也没什么要紧的,日本人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国民政府再熬几年就能把他们给活活熬死,到时候再想办法图谋山西就是得了,无非就是早几年晚几年的事情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现在八路军却强势崛起,调动上百个团跟日军打起了大兵团作战!

跟百团大战不一样,这次是百团大战的加强版,八路军飞机大炮一起上,而且用兵如神,每一步都抢在了日本人的前面,将一本两个师团给团团包围了。看着势头,如果日军不能大规模向山西增兵,山西落入八路军手中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这就让蒋光头高度紧张起来。半个山东被八路军拿走就已经让他寝食难安了,再让八路军拿下山西,那整个华北基本跟国民政府无缘了,这还得了!

所以,在阎老西跟日军、八路军眉来眼去的时候,蒋光头也向阎老西接连发出数封电报,指示他该如何行动,以免山西落入八路军之手。可能觉得在电报里说的还不够清楚,他干脆又派出特使,拿着他的手谕前往柯南坡找杨老师。阎老西很惊讶的发现,他这个快要被赶出山西的落魄军阀居然变成了香馍馍,多方势力都在千方百计的拉拢他!

这种感觉,怎生一个爽字了得!

有这么多势力都在拉拢自己,争先恐后的许诺好处,阎老西就更加不会轻易表明态度了。奇货可居嘛,当然要拼命漫天要价喽,机会只有这么一次,要是开出的价钱太低了,那不得后悔死啊?

在这样的心态下,日方特使想跟他谈出任何实质性的东西是不可能的事情。磨了大半天,日本人的耐心也快耗尽了,强忍的怒火站了起来对阎老西说:“阎将军,你是一个聪明人,我们希望你能一直保持清醒和理智,不要轻率的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阎老西笑眯眯的说:“这个请宫本先生放心,我一直都很理智。”

宫本说:“你要是真的那么理智,就不会开出这么离谱的价钱了!”

阎老西笑容不改:“奇货可居嘛,当然要把价钱提高点喽。我的条件就摆在这里,想让我向八路军动刀子,你得拿太原来换,否则免谈。”

宫本忍着气说:“这个我作不了主,我得回去向冈村将军禀报。”

阎老西笑呵呵的说:“好说,好说,我相信冈村将军一定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的……宗复,替我送送宫本先生。”

赵宗复应声而出,对宫本做了个请的手势:“情。”

宫本哼了一声,带着随从走了出去。赵宗复保持着礼貌的笑容,在前面带路,一直把他送上车。

上了车之后,宫本还是觉得咽不下这口气,牛头对赵宗复说:“赵先生,我想你也不希望山西落入八路军的控制吧?要知道,八路军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已经开出了最优惠的条件,但阎主席却对此视而不见,漫天要价,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你和令尊好好劝劝他,希望下次我们再过来的时候他的态度能有所改变,否则冈村将军的态度就该改变了。”

赵宗复笑着说:“我和我的父亲一定会好好劝劝他的,你放心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