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凡事暂安征程启(2 / 2)

加入书签

因为李秘整日里带着这小家伙进宫,人人争相目睹,可除了朱常洛,没人能靠近它,动不动呲牙咧嘴吓唬小孩,其他孩儿早手痒难耐。

今日终于等到这家伙睡觉,便一个个央着朱翊钧,要摸一摸,抱一抱,沾染一点龙气甚么的,其实是图个新鲜好玩,出去与人说了,小爷可是摸过真龙的,那到底是倍儿有面的事情。

估摸着朱常洛要出征,朱翊钧也有些感慨,平素里严苛的父亲,今日竟然破天荒答应下来,一群孩儿玩得不亦乐乎,朱翊钧也是龙颜大悦。

自打李秘进宫之后,朱翊钧对王恭妃朱常洛母子也温柔了许多,尤其宠爱李敬妃和小皇子朱常瀛,对郑贵妃虽然有些冷落,但后宫反倒和谐了不少,毕竟大家雨露均沾,怨气自然也少了。

朱翊钧也是个苦孩子,缺少父爱,加封建思想,让他无法表达父爱,可李秘的到来,让皇家变得充满人情味,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横竖是难得好心情,朱翊钧便摆下宴席,算是提前给李秘饯行,席间对朱常洛也是耳提面命,好生叮咛了一番。

朱常洛经过这段时间的读书和练武,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顾盼透英朗,举止有大气,仿佛人都挺拔了不少。

朱翊钧终于看到朱常洛像极了当年的自己,他也并不是嫡子,出身遭遇也有些不好开口,所以对朱常洛才那么的不待见。

可朱常洛得了李秘帮助之后,励志发奋,不再唯唯诺诺,反倒隐隐透出一股大气贵气来,也让朱翊钧等人看到了他不同的一面,以及无限的潜力!

朱常洛也是争气,对李秘言听计从,他本来是个心思敏感,善于观察的孩子,悟性很高,如同一张白纸,一块海绵,吸收能力极强,短时间内的变化也非常明显了。

这一场宴吃得很是欢畅,朱翊钧放下了帝皇的尊威,与儿女们谈笑风生,估摸着会成为他们这一生的美好记忆,是难能可贵的天伦之乐吧。

从宫出来之后,李秘便过来与司马徽说了一声,又让秋冬丫头收拾行囊,做好启程的准备。

这宅子本是临时租赁的,也没甚么好看顾,皇帝没有食言,果真给李秘找了新宅子,不过还在装装修修,李秘也住不进去,今次也不需留人看家,决定把秋冬丫头也带,秋冬丫头自是高兴。

翌日,天青云稀,是个好天气,沈鲤带着礼部的人办了仪式,朱翊钧亲自送了仪仗出城,李秘终究还是踏了北的路途!

朱常洛泪痕未干,想来与母亲也是好生诀别了一番,不过到底是生出了孩儿气概来,到了人前便抹干眼泪,高昂头颅,随行的锦衣卫们也是士气大振!

不过说起今次的目的地,也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朱常洛亲征竟然只是坐镇蓟镇!

这蓟镇与大同、宣府等皆为大明九边重镇,却也是九边之最重要的一个军镇,因为此地从西北东三面,行程一个伞面,拱卫着北京。

当年戚继光抗击倭寇,功劳太大,以至于受到排挤,军旅生涯的后几十年,都镇守北方,而他正是蓟镇总兵,在任期间加厚城墙,修筑了三千多座空心敌台,大败朵颜部的蒙古人,把其首领董狐狸的弟弟都给俘获了。

戚继光是民族英雄,是伟大的军事家,留下的兵书更是军事瑰宝,许多人记住的仅仅是他抗击倭寇的功绩,却忽略了他镇守北方二十年,挫败大大小小不知多少次外族入侵的不世之功!

若换了别个出征,最起码要到辽东镇去,那里与朝鲜接壤,更能鼓舞士气,蓟镇虽然也是要塞,但毕竟太过靠后。

不过朱常洛毕竟还是个孩子,关于出征,也都是需要皇族的振奋罢了,没人奢望他能做更多,所以坐镇蓟镇也是足够了的,蓟镇拥兵十万,防线又长,足够安全。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明朝九边是指九座边防要塞,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依仗着长城,延绵万里,几乎将整个大明朝的北方连贯成一整条防线。

九边起初是为了抵御鞑靼、瓦剌和女真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才建立的防线,可是到了后期,这些边镇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如后金崛起,辽东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如现在的抗倭援朝,辽东成了前线大本营。

而北京以北的蓟镇兵强马壮,人多粮足,若大明境内发生叛乱,蓟镇是勤王救驾的首选了。

闲话也不多提,朱常洛和李秘一行也是沿途耀武扬威,这么做倒不是为了骚扰百姓,而是为了宣扬国威,展现国力,毕竟倭国人的细作很多,只有让他们看到这些,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如此一来,速度也快不起来,只能不缓不急往蓟镇治所三屯营而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