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期末考试三(1 / 2)

加入书签

云雷闭上眼睛,回忆了片刻,确定自己并无遗漏的记忆后,放下这本笔记。伸手又拿起一本。

只是这一放一拿之间,却将正犯着花痴的白如衣惊醒。

白如衣问道:“这笔记不好么?你只看了一遍,也不背诵?”

云雷却对白如衣笑道:“都已经记住了啊!”

白如衣只当云雷是和自己开玩笑:“怎么可能?”

云雷道:“可以接受提问。你要是把我问倒了,我请客吃饭。”

白如衣早就盼望着云雷主动请她吃饭这一日,觉得云雷如此说,也不过是给自己和他一个一起吃饭的理由。于是拿起云雷放下的笔记。随手翻开一页,提问道:“请论述一下‘意境’。”

这个问题,并不偏僻。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核心之一。但也正因如此,论述极多。记忆起来,十分繁琐麻烦。考试的时候,也是重点之中的重点。

不过,这对于已经可以操控生物电电流开发自己脑域的云雷来说,过目不忘,已经是刚晋级练气中期才会有的惊喜了。现如今,仔细看过之后,忘了点什么,才是奇怪的事情。

于是开口背诵道:“‘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抒情诗及其它文学创作中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意境’这一概念的思想实质可远溯到先秦哲学;这一词语却来自佛教术语;用于文学批评,形成文论术语,则始于唐代诗论,扩展于宋代以后。在今天的文学评论中,更广泛用于各类文学创作。……”

云雷自晋级练气中期后,记忆文字便如同直接刻印在脑子里一般。说是背诵。但语气语速中的淡然无波,却简直如同在朗读!让白如衣越听,眼睛瞪得越大。最终瞠目结舌。

而云雷这一口气,便背诵了数千字之多。从上古开始,一直论述到近现代的王国维。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谈到元剧时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

“又说:‘元曲之佳处何在?……曰:自然而已矣。’这是他对‘意境’的较全面的说明,把‘意境’说运用于包括小说戏曲在内的各类体裁的文学创作,都要求写出能打动人的真感情,写出能使人象亲眼目睹、亲身感受般的真景物、真事实,写出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语言,而这一切又都要出于自然。倘再加上王夫之的‘意犹帅也’,用立意来统帅这一切,就是古代文论中比较完整的‘意境’说了。”

而背诵中,竟无一错漏。语气节奏之自然,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表现的淋漓尽致。白如衣仔细看着笔记上的字,却发现,居然没有一个字错误!也没有一个字遗漏或者多余!

这种感觉,简直就是震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