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1 / 2)

加入书签

盼望着,盼望着,八月份终于到了,户部开始组织各清吏司官员奔赴各省监督税收,再有半个月时间各地税赋就将陆续收上来,终于要有钱用了。

没钱的日子真难熬,朱慈炅这两个月几乎什么都干不了,他只能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在新型燧发枪的试制上,用以打发时间。

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亲信经过几年的培养已经慢慢有了工程师的水平,不管是什么设备,只要朱慈炅把大概意思一说,他们很快就能做出来。但新型燧发枪并不是说做出来就能做出来的,武器的性能一般都处决于高精密度的零件,新型燧发枪对零件精度的要求几乎达到了这个时代加工能力的极限。

首先是枪管,膛线的精度虽然不影响子弹出膛时的加速度,但如果膛线稍微有点瑕纰子弹出膛后就会形成偏移,也就是说只要膛线刻上去射程是怎么都能达到五百米以上的,但是准度就不能保证了,子弹出膛是哪怕只偏移一毫米,一百米以后就会偏一米左右,三百米就会偏移五米以上了,一个人才多大,偏移五米之后还打的中吗?

这个问题很是困扰了朱慈炅他们一阵子,拉膛床看似简单,拉出来的膛线却是千差万别,朱慈炅一发狠,把所有拉膛床的零件都用磨床磨了一遍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

然后就是子弹了,别看只是一个简单的圆柱形前面车个锥度就行了,前端的圆锥和后端的圆柱如果稍微有点不同心,子弹出膛以后也是到处乱飞。

这个问题众人也琢磨了很久,这次是宋应星制作了一把特制的车刀,让子弹可以一刀成型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

最后就是可拆卸式的药室了,这个药室的精度要求是最高的,它与枪管还有燧发装置的连接处哪怕差上一丝一毫都会漏气泄压,这漏气泄压缩短了射程不说还容易伤到士兵的眼睛。这里说的漏气,说的可不是漏空气,而是漏火花,如果一不小心喷眼睛里,不喷瞎了才怪。

这个问题就更麻烦了,药室可不是个规则的形状,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出来,最后众人把所有工序的机床全部改装成专用机床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

等新型燧发枪的样品试制成功差不多也到八月份了,现在朱慈炅就等着增收的税赋到位了。

他估摸着这次大概能增收一千五百万两的税赋,其中农田的租赋大概能增收五百万两,商品的交易税大概能增收一千万两。

这一千五百万两怎么用他早就计划好了,首先要给迁移的灾民准备红薯种苗,起码要花两百多万两;然后辽东的军费要补上,这块又是四百多万两;还有陕西和山西的农民起义军也要去剿一剿了,去一点人剿还不行,起码得上十万,调动各地卫所的兵力又得三百多万两;最后还剩下四百万两左右朱慈炅准备将京营扩编到十万人,每个人都配上新型燧发枪和手雷,这十万大军虽然收拾不了皇太极,但横扫农民起义军还是不成问题的。

又是那句俗话: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户部把税收的情况报上来以后,朱慈炅瞬间懵逼了。

新增的税赋竟然只收上来九百多万两,也就能保证迁移灾民的种苗和辽东军费,围剿农民起义军的经费都凑不齐,至于扩编京营的事情就更加不用想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朱慈炅把户部尚书来道宗召到御书房仔细询问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