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2 / 2)

加入书签

一眼就看到宋卫国苦着脸喝汤,她当下就笑开了:“你们先等等,我马上回来。”

等她一溜小跑的回来后,手里就多了个瓶子,上头写着“茅台”。

宋卫国认识字,而且还知道这个牌子,接过来一看,顿时惊讶极了:“喜宝,你咋会有这个?”

“爸拿回来的,说是等有机会,找大伯你们一起喝。”喜宝笑着解释道,“他那儿有一箱子呢,足足十二瓶,大伯你喝好了。”

“好好,我喝。”生怕亲妈反对,宋卫国赶紧开了酒,这档口,喜宝也递过来一个洗干净的小酒盅,他乐呵呵的接过来,满上,直接一口闷,“这味道好,比咱们家卖的一块八一斤的散装酒好喝多了!”

“咱们家卖散装酒?”喜宝刚问了一句,就被赵红英拉到了身边,给她挟了好几筷子的菜。

赵红英还没好气的瞪了宋卫国好几眼,又软着声音劝喜宝:“你赶紧吃饭,这天气冷,一会儿饭菜凉了吃了闹肚子。”看着喜宝老老实实的低头开吃,她这才解释道,“咱们家当初不就是听了强子和大伟的话,把地基选在村小旁边吗?你是不知道,乡里那小学连着好几年都没招满学生,倒是咱们村小,最近这两年一直在扩班,人是越来越多,暑假那会儿又盖了一栋两层的楼房。你大伯说,学生多,咱们家闲人也多,就把面对学校的那堵墙敲了,开了个小卖部。”

小卖部这玩意儿,外行人看着是寒碜,也许统共也没十平方大,可每个上过学的学生都知道,学校附近有个小卖部是多么方便的事情,而且利润真心不算少。

老宋家那头,早先是真没当回事儿,就是想着农忙过了,闲着也是闲着,又看到小学生们天天吃冷饭,好些都是跟宋东宋西差不多大的孩子,宋卫国到底是村委的干部,就让张秀禾多煮些饭菜,按份卖给那些孩子。

结果,眼瞅着生意越来越好,这才想起强子和大伟当年说过的话,索性敲了墙,开了个小卖部,平常中午也卖饭,累是累了点儿,好在家里人多孩子少,倒也忙得过来。

喜宝也担心忙不过来,张秀禾笑着给她夹菜,安慰她:“这不都放寒假了吗?小学放假早,不碍事儿。再说了,扁头也大了,平常闲的没事儿,还能帮家里算算账收收钱,我看他干得蛮好的,也逮得住,起码不像小时候那样四处乱跑了。”

“对哦,扁头也长大了。”喜宝还是挺喜欢三房那几个堂弟的,尤其是扁头,以往她还在老家县城里上学时,扁头就时常跟着赵红英来县里看她,见天的姐姐长姐姐短的,小嘴儿甜得很,拍马屁功夫一流。

“你还惦记他呢?”赵红英撇了撇嘴,“来之前,他央我给他买啥蛋糕面包的,你知道那是从哪儿买的?”

“我知道,而且我还会做呢。”一听这话,喜宝就笑开了,“奶你没发现吗?咱们厨房那头,还多了个烤箱呢,我让大哥找人帮我打的,就是没用几次,回头我整整,烤蛋糕给你吃。”

赵红英笑眯了眼,她倒不在乎吃啥蛋糕,就是喜欢自家宝啥事儿都惦记着她。

吃过饭,本来说好的要一起出去逛街,无奈宋卫国难得喝上那么好的酒,一下子没控制住,直接给喝高了。好在,他的酒量还算不错,酒品也好,就是人有些晕晕乎乎的,往屋里一躺就睡懵过去了。赵红英气得不行,好在有喜宝安慰她,最后索性不理会那醉鬼,带上儿媳和孙女出了门。

今个儿的天气是真的好,尤其是午后,晴空万里,要不是各处屋顶、角落里还堆着雪,都感觉不出来是寒冬腊月。

喜宝左手挽着奶,右手挽着妈,高高兴兴的拐出小胡同走到了大街上。

临近年关,走到哪儿都是一派喜气洋洋,而且最近一两年里,对于所谓的封建迷信已经不那么在意了,一些老旧的风俗也在重新现世。单就是喜宝他们家所在的胡同里,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春联和福字,也就是喜宝和强子两家,因为实在是忙得很,一直没空鼓捣这些。

赵红英一出胡同就在嘀咕了:“看看人家,春联贴了福字贴了,讲究点的还挂了红灯笼。咱们家呢?啥都没有!”

“怨我不好,早先没顾得上。”喜宝笑着接过话头,“不然咱们先去逛批发市场,再去百货大楼?”

“啥批发市场?”赵红英不解的问道。

喜宝没仔细回答,而是很快就用实际行动解答了。

东门里批发市场是最近半年里才兴起的,其实真要算起来,人家已经有百多年历史了,无奈先前时局不稳时,曾经连着关了近二十年的门。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又陆陆续续的开了门,不过总得来说,都是自家悄悄的开门做了买卖,及至去年国庆之后,上头有了明确的说法,这边才正式宣布重新开业。

本来就位于闹市区,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早先还担心这边牵扯到以往的旧社会地主家,现在上头都允了,哪里有不火热的道理。

一下子,这里就成了比旧货市场都更受欢迎的地界。

批发市场最外头一圈,卖的都是各种吃食,小到糕点饼干,大到羊肉牛肉,生的熟的全都有,老京市人来批发市场买东西,就跟不要钱一样,蜂拥而至不说,多半人还都是推着板车或是骑着三轮车来的。羊肉是整只整只的买,牛肉也是一扇一扇的,还有精细面粉、白菜萝卜、苹果橘子等等,全都是一麻袋五十斤起买的。且不说别的,看着就热火朝天的,格外有过年的气氛。

走到里头,则是各种衣裳料子鞋子被褥等等,当然缺不了春联福字一类的过年必需品,而且几乎每个摊位上都挂了几十盏红灯楼,以及画上了各色好看图案的花灯。

赵红英都看呆了。

她来京市也有一周了,瞅着相邻的两个院子都是冷锅冷灶的,这几天真没少往菜市场里跑,东西自然也买了不少。结果,一到这里,再听来往的买卖人随口报着价格,顿时心疼坏了。

“这儿咋那么便宜?哎哟,早知道我就不着急买东西了。宝啊!”

喜宝赶紧解释:“这边是批发市场,买少了不让。咱们家附近的菜市场,买两根葱一头蒜都没人说。”

“那是你去买吧?我买两斤人家还瞪我呢!”赵红英想了想,还是心疼到不行,“还好还好,我只买了些蔬菜,肉买得不多。等下咱们回去了,买一扇肋骨走。”

这下,轮到喜宝呆住了。

张秀禾一看她那样儿,一个没忍住就笑开了,赶紧帮着劝:“妈,你刚才不是还说要带喜宝去买好看的衣裳吗?扛着一整扇肉走?算了吧,横竖这地儿也跑不了,等明个儿咱们叫上卫国再来一趟。”

喜宝忙不迭的点头:“大哥那儿还有辆三轮车,咱们跟他借过来,明个儿再来买。”

赵红英觉得这主意不错,而且她到底是乡下出身,总觉得大清早的东西比下午要更加新鲜,当下就接受了这个建议,点头道:“成,就这么办。”

还在家里睡得昏天暗地的宋卫国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妈出去溜达了一圈,又给自个儿添了新的活计。

而这头,喜宝领着赵红英逛了几个摊子,拣了喜欢的买了好几副春联和福字,她是算着自家要用,隔壁强子家也要,他店里肯定也需要,还有她大姐春丽那头,等下回见到了臭蛋,也可以送他一些,顺带还买了一包十个的压岁红包袋。

除了这些外,赵红英又看上了红辣椒串,当然不是真的红辣椒,而是仿制的,远远的看去倒是跟真的一个样儿,红红火火的,瞧着特别喜庆。

赵红英一口气买了六串,又买了两个红线编的福字,还给喜宝添了串红珊瑚手链。

东西倒是不算贵,林林总总的买了一堆,最后算下来也不过只花了三块五,根据赵红英的说法,这比家乡赶集那会儿都便宜,就连张秀禾也说,等回头可以买些带回去,放在自家小卖部里,多少也是个赚头。

记挂着这些事儿,赵红英和张秀禾离开时,颇有些恋恋不舍,最后还是喜宝一手拉一手,愣是把她俩给拉出了批发市场。

之后,她们仨就去了百货商场。

虽说现在大部分的票证都已经取消了,百货商场也没了往昔的优势,可兴许是因为这么多年下来,普通小老百姓对这里还是有着不少憧憬的。因此,自打这边也不收票证后,但凡是想花钱买点儿好东西的,仍是会选择这里。

而除了无需票证这个区别外,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售货员态度好了不止一成。

谁都乐意被人善待,别的不说,起码心情都会好很多。

赵红英说的那种羽绒服,是在百货商场三楼卖的,不需要票,就是价格贵了些,比普通的棉大衣贵出个三五倍。不过,因为样式新颖、颜色鲜亮,哪怕价格昂贵依然不缺购买的人。就是每回进了新货,最好看的那几件总是被人早早的买去,由此可见,这年头的有钱人也的确不少。

喜宝她们过去时,卖羽绒服柜台那边已经站了几个人,看着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男有女,似乎是一起过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