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2)

加入书签

就跟这会子的李家庄一样,在别的村,有的人家比起公里的地更看重的是自留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那公里的地只要听从生产队长的,肯下老实出力拿个满公分,到了该分粮食的时候分粮食就行了,至于够不够填饱一家人肚子的,一村一个状况,这就不好说了。

但是这自留地可就不一样了,在这地里那是想干啥就干啥,谁都管不着,而且收获的粮食什么的都是不用交给国家的。说白了,就跟自己地一个样儿,那还不得仔细的好好打算好了。

所以那些分到的粮食不够一家人吃的人家,就在自家自留地里种些地瓜土豆什么的,这东西抗旱,就要浇点水,多照顾些,这自留地里产出来的粮食,一家人可就真的尽够了。

所以说,比起城里拿着粮票买粮食将将够吃的,农村人的粮食,只要一家子勤勤恳恳的,绝对没有饿着的道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自留地是可以“挤”出来的。

这公里的地咋划分的呢,说白了就是建国前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罢了。

也就是说,只要是现在村里再开垦出来的土地,那就可以算得上是自留地了。

这真要粮食不够,在村头地尾的犄角旮旯里种上点东西,留下记号,这就算是占着地了。再勤快点的,找块荒地开垦出来,村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就算是自留地了。(当然可不能为了开地砍树啥的)

所以啊,这只要不是大荒年大灾年啥的,农村的人还真不难填饱肚子,顶多吃的不够好罢了。

书归正传,因为大队公社是公里的地盘,按照李爱国的想法,那就是大家伙一块干,到时候也跟划公分似得分钱,这可不就是皆大欢喜了嘛。

原本李爱国还想着,今年要是收获不错,他就带领大家伙往村东头多多的开垦土地,这样可真就是要发家致富了。

结果他还没来得及发表想法呢,这公社里的地就彻底的没人管了,明明他跟村里的人打过招呼要先把公中的地给侍弄好的!

不过,这先顾着家里的地也是人之常情,乡里乡亲的,他还真没有必要为了这点事儿去说道一顿。

所以,李爱国也就干脆随起了大流,先忙活自家的自留地算了。

这北方的菜也是好种,只要把土地规整平整了,撒上种子再浇点水就行了。当然了,这会子也没有化肥啥的高能提高生产量的东西,有的也只是纯天然的农家肥罢了。

肉肉放学后不顾胡老太的颜色,也跟在一家人后面来种菜了,而这时候她也终于明白了为啥那群子小屁孩同学一放学就着急忙慌的拾大粪了。

大粪能当做有机肥提高粮食产量,这点肉肉还是知道的。所以,同学们拾大粪,肉肉也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是给公里用的,拿来换公分的。

现在这么一想,大粪不只可以换公分呢,还可以拿来给自家的自留地用啊。

要知道即使是家里茅房的粪便,这也是要算作公里的。当初肉肉知道这一点的时候的心情复杂得很,已经无法言喻了,但是这一点的规定也导致了如今他们李家庄种菜那是没有肥料的。

那么唯一的办法也就出来了---拾大粪,就跟别村的小孩子一样。

还没等肉肉主动开口要接过这个艰巨的任务呢,就听到胡老太吩咐二哥李洪礼道:“洪礼,把家里簸箕搬过来。”

“哎。”李洪礼应了一声赶紧跑回家去了,等回来的时候,手上已经抱了个装满了草木灰的簸箕。

肉肉暗叹一声聪明,这就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啊,不服不行,至少她就没想到啊。没有大粪,人家还有草木灰呢。即使是这草木灰对产量的帮助比不得大粪,那苍蝇再小也是肉不是,不比裸着个地要强啊!怪不得奶奶平日里把这些草木灰都用袋子装起来搁隔档棚子里呢,感情这也是一种肥料啊。

就见胡老太把这一小片的土地细细的撒上一层草木灰,一边撒一边再浇上刚好能够润湿草木灰的水,这就行了。

这时候刚好是收完麦子,夏天快要来了的时候,天气很是暖和,也就是个三五天,种下的菜也就出来了。

回去的路上,肉肉发现家家户户都跟胡老太的做法一样,都是用草木灰代替大粪来当肥料。

这时候的人民想法都挺淳朴的,就拿李家庄来说,即使是知道大粪比草木灰更好,但是也没有一个提出来拿些大粪匀出来用的。

当然也可能是他们更看重地里粮食的产量,但这也是很难得了。

这“割捯麦子”,在农村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要放暑假、升学了。这才刚刚忙完家里的地,暑假放假,公社的土地也要开始忙活了。

这时候家家户户的都忙完了自家的自留地,对公社的地也就热情多了,少不得也得出上把子力气,毕竟队长可是说了,这也是按干活多少来分钱呢。

谁都想多挣点,这一个个的,除了老的小的下不了地的,全都出动了,也就一个上午的功夫,就把原本铺满沙子的公社土地给规整好,种上菜了。

李爱国看着被草木灰铺满的灰扑扑的土地,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虽说这祖宗祠堂没了,可是他们没有被这文化运动牵扯到,即使是姓袁的也找不到理由告发他们,而且还要挣钱了,日子就要过得更好了,这就够了。

等播下了种,李爱国就天天的跑去公社盯着,连自家的自留地都少去看看,一门心思的就想着先把大的地给照顾好了,等着地里生出钱来呢。

胡老太看儿子不管自己的地光顾着村里的地,倒也没多说什么。这些日子儿子的眼神亮亮的,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感觉竟然跟他那死了的爹倒是越来越像了。

这种精气神她还是头一次在儿子身上看见过,怪有趣的。

这种下菜种,还能有啥要注意的?

那要注意的也是可多了。

听从城里收购站收购员的建议,李爱国这次买的菜种只有黄瓜和扁豆这两种,听说这两种菜城里人都挺稀罕的,所以也就紧俏得很,这收购价也就相对别的菜每斤要多两分钱。

这两种菜,他们这儿都是可以种出来的,而且产量还不小呢。

不过,这两样菜也都是会爬蔓子的。所以,在菜苗冒出头两指长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的都开始插杆了---就是在菜苗旁边插上跟木棍。

李爱国早就不指望村里的人先顾着公社的地了,好在插杆倒是轻松的很,村里人忙完家里的活也就两天功夫,忙完了不用李爱国吩咐都自觉的跑到公社插杆去了。

这插杆用的木棍是在农村很常见的,几乎算得上是随处可见的棉槐条子。

这种棉槐条子细细的,就跟割韭菜似得,春天割了一茬,第二年春天又能再冒出来,所以也不是啥稀罕物件。

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得备着点棉槐条子,为啥?因为棉槐条子的用途之一就是用来编提篮。

这提篮可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东西,用来装粮食啥的,用处可大了。所以这村里的人基本上都会编提篮,或者说农村人都会编。

所以说啊,这棉槐条子还真是家家户户都有,这时候用来插杆还真是在合适不过了。不值钱也就导致了,各户人家来插杆的时候都是带着棉槐条子的,倒也不用李爱国吩咐啥的了。毕竟这东西当季的,要是编提篮用不完,也就只剩下烧火这一个用途了。总之还是那句话,不值钱。

肉肉看见那片插了棉槐条子的公社土地,倒是想到了她更小的时候收到的小提篮那种激动的心情。

她四岁那年,李爱国用细细的棉槐条子给她编了一个非常精致的小提篮。肉肉没想到自家老爸还是个手工艺者,把她美的睡觉都要放了枕头边上才放心了。她觉得这可是工艺品啊,她得好好的保管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