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 / 2)

加入书签

当时玉浣就笑道:“原来是这个,你们可别皱眉撅嘴。这个东西说来腌臜,但是真个料理好是十分好吃,正是家里吃不到的风味。我吃过一回好的倒是喜欢,只是不晓得这一回的比不比上一回的好。”

玉湲也道:“这些菜好!说来也怪,外头的小食有一些就是好吃。别看简单,也没用什么金贵食材,自己家里也能做,但是总有些滋味儿还是外头的让人食欲大开!”

旁边的玉淑就道:“到底是雕琢太过了,如何能吃到这些东西原味?就说家里的食单,一个是大家都爱吃的干菜,一个是大伯母最爱吃的茄子。我才知道是怎么成的——难怪吃不出干菜味儿和茄子味儿了。”

那干菜要用十几只鸡来吊汤,还是上等瑶柱、火腿等配料,十几道工序后才成。鲜美异常,但是谁还能吃出干菜味儿。至于那茄子,就更加有名气了,是盛国公府家传的食单里的一道。

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等到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了。

也是同样的,除了一点子茄子香,再是尝不出来的。

大家一起尝起这些吃食来,一时赞不绝口。玉浣自然是先尝了尝那猪头肉——至于那几个依旧是远远躲着这菜。吃过后道:“真是很不坏了,还觉得比上一回还好?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做的,我也让厨房里的人做过,味儿都不对。”

祯娘自然也不会知道,只得去看身边的丫鬟婆子。倒是有个婆子笑道:“小姐们爱吃这猪头肉就足够稀奇了,至于贵府里的厨子哪里是做这个菜色的,自然更做不出样子来了。”

这婆子倒是晓得如何烧,只听她道:“这大概是从巷子外宋大嫂那儿买来的,这位宋大嫂前头有个老公正是庖厨出身,大概是同他学的手艺罢。她这猪头肉只有一样最大的稀奇,那就是只用一根柴禾就要烧的稀烂。”

不要说玉浣,就是祯娘也是稀奇的,忍不住问道:“真个只要一根柴禾?”

那婆子道:“老身亲眼见过,莫说一根了,一根还不能烧透。真烧透了这猪头肉便是皮肉脱落了哩!”

“说来要紧的只有三处,一个是调的酱料要好,一个是水要恰当,一个是烧的时候上下锡古子扣定地牢靠,等到一根柴火烧完,便是皮脱肉化,香喷喷五味俱全。”

众人都听住,除了几个实在觉着不能吃猪头肉的,都忍不住尝了尝。一时之间胃口大好,竟不知不觉把两大冰盘子给吃了个干净。

这倒是把玉浣都吓着,只看着空空如也的盘子瞠目结舌:“你们也忒能吃了!哪家大家小姐能吃这许多?真当是饿死鬼投胎了。也不怕吃撑了肚子疼!”

听说到这个,祯娘赶紧让厨下上九曲消食茶来。大家都捧着茶碗喝过一回,又一起说说笑笑的,过了一会儿玉浣起身看了看天色,道:“今日就到这儿罢!实在太晚了,等那日得空,再下个帖儿,也是姐妹聚在一起玩乐。”

一时女孩子们都散去,祯娘送过她们这才嘱咐身边丫鬟:“你们只管领着人去收拾卷棚和赏花楼,今日玩了一日,也乱糟糟的。然后就回去休息罢,也是忙乱了一回。”

边说着她自己就往安乐堂去,毕竟是在家待客了一日,这时候客散了自然要同母亲说一声。这时候顾周氏在隔间梨花橱里同丫鬟媳妇一起算账,是打算打理入夏的适宜。

这时候,人都按四时过日子。从春入夏自然不是随随便便的,屋子里各种摆设要换,旧东西要擦洗干净了收入箱子里,等到明岁春日再拿出来。就连丫头们也要打点着做夏季薄罗衫子,更不说其他细琐小事了。

祯娘入内的时候顾周氏正在看夏日预计的支出单子,在上头写写画画,合适的就留下,不合适的自然要改动。见祯娘来到,她才放下这些:“快些过来,听说今日你们玩了一整日,倒是说说有什么可乐的。”

今日说来也怪,开始自喜悦,中间却经过忧愁怅惘,最后终归于喜悦平静,有这样起伏,最终却又觉得没什么。是的,悠闲无事安乐度日,又是平常光阴。

第69章

春日里花繁似锦好像昨日, 倏忽之间就是过去了。只不过短短半月就从春末到了初夏,顾家大宅里的样子也全都变了——不只是夏花换过春花, 树木越发郁郁葱葱。还有上下轻手轻脚走动的人 , 都褪去浅绿色的夹衣, 换上粉色单衣。

而一但入了夏, 一切又立马不同了。或者晚间还能感受到一丝寒凉,到了白日却是动也不能多动了,似乎多挪动一下, 身上就要汗津津的。等到窗外知了声常常响起,有丫头专门拿了粘竿粘走, 这就是真正的夏热到了。

祯娘身上不大流汗,不像有的小姐, 只要热起来,皮肤上就要沁出一颗颗汗珠子。无论多热,她的依旧是如同白瓷一样。但她并不是不怕热的, 说来她比一般女孩子还要怕热——大夫可是说过了她不大流汗, 正应了内火不出, 于是更怕热了。不只是热的时候觉得不舒适, 还会因此有病症。

因为这个, 每岁顾家上上下下夏日里都要多许多准备,以备避暑。譬如从冰库里买下许许多多的冰,比如饮食上格外小心, 还有各种各样些药剂常备。

不过尽管夏日再是酷热,也有一会儿是舒适的——正是天色将亮未亮, 朦朦胧胧的时候。这时候一整夜未日照的金陵总算不再滚烫了,又有轻轻的晨风吹来,倒是让一些早早就要上工的人觉得十分享受,这是他们难得的恩赐了。

这一日也是一样,天色还是深蓝,只在东方见到一点点微白的时候。金陵大街小巷已经响起了一些不大却明显的声音,有早食摊子出摊,有收粪水的城工赶着骡子拉着大车挨家挨户收昨日的夜香然后赶往城外,还有宅子里头的仆人也该起身了,他们要服侍主家,自然要比主家起的更早。

此外还有很多各样声响,其中有一样是冰库的送冰车的铃铛声——这冰库生意也兴起好多年了。最早时候冬日藏冰,夏日享用是只有皇室才能有的。后来倒是一步步惠及民间了。

宋时不就有了许多夏日冰饮店,还是很平民的小食。要不然有人做卖冰生意,怎的会有这样的事儿。等经过元朝到了本朝,这就更加多了。但凡是大城都是挖了许多大冰窖,专做冬日藏冰夏日卖出的生意。

这还是大冰窖,更有许多开不起大冰窖的,也想着发这个财,就在自家挖极深的冰井,于是也就能藏冰了,只是这样量少一些罢了。

如今日子越来越好过,买的起冰的人家越来越多,冰也是供不应求的,凡是做这个生意的可是都赚了一笔。如今更有一个做法,凡是要冰的人家,在春末就同冰库说定,提前付钱。这样就能保证一个夏日的冰能不断,还能多些优惠呢。

一般一尺长宽高的冰是五分银子一块,一户平常人家只要两三块就足够所需了。有些节省的只会订下一块,只要足够做些冷饮、保鲜事物就够了。至于屋子里放冰,着实是舍不得的。

至于顾家虽然只有顾周氏和祯娘两个主子,但是这是一个正经大宅门。一日订下的冰就是一百五十块——要分成早中晚三回送来,特别是午间的时候量是最大的。这对冰库里可是大生意,要几驾冰车专门给她家送去才成。

要用这样多的冰自然不是顾周氏和祯娘两个来用,到了夏日里厨房里用冰最重,无论是做冰饮小食,还是保鲜食材都用的多。还有底下的下人,像是贴身丫鬟这样有体面的,她们屋子里也是能够分上冰的,这样算起来一百五十块冰也就不算什么了。

这样算账一日光是用冰,顾家就要花用七两五钱银子——别看七两五钱银子对顾家连根毫毛都算不上,但是夏日里用冰日子长,满打满算也是三百两的开销了。可不能小瞧这三百两的开销,要知道这只是用冰罢了,还有许许多多别的日常呢!

所以每年那让人咋舌的开支是怎么来的——还想着不过是母女两个,能花用多少,只觉得也不算奢侈太过的人。其实只要维持舒适的大户人家生活,这开支可就少不了。

其实有一样是想对了,顾家只有母女两个,无论怎么开销,总不会太过就是了。这个对照只看盛国公府就是——盛国公府的主子人头都快点不清了!若是照着顾家用冰的样子做事,一个夏日里头光是用冰就要几千两了。

这如何能成?因此都是按着辈分拿冰,至于不够的就自己掏钱另外订就是了——王夫人如今用这手段也是惯熟的了。凡是这些公中使费的东西,都按着最面子情的数目走,凡是不够的就自己用私房罢!

外头也说不出什么来,大家都不是没长眼睛,哪一个看不出当年老国公爷做的不妥。以己度人,不晓得该多恼怒。如今王夫人还能做出面子情,也算是不错了——话说要是按着大方来,只怕盛国公府内囊早就尽了。

像是大房里头的主子,一般都是有钱的。似玉浣这些小姐还有母亲补贴呢,因此也不会有什么为难。只看四房和三房中一些不算牌面上的人就不成了,譬如姨娘,譬如庶出小辈,大概就是按着份例过日子罢。

不说盛国公如何,顾家用冰自然是极大方的了。早间冰送来了,先是放在门房。接着就有各处差事的人来领冰,最多的就是厨房里。然后就是安乐堂和宝瓶轩,其余的地方就是少少些了。

祯娘房里的冰是宝瓶轩的粗使婆子领来的,自领来后先放在门房。然后就是遣了没留头的粗使小丫头去告知将离这个大总管——将离也总是众丫头里起的最早的。出来服侍祯娘起床,她还要从早间就安排宝瓶轩上下。

还没留头的小丫头站在大丫头屋子门口张望——满是艳羡。大丫头们都是两人一间屋子,各有一张床,东西也是格外鲜亮,比外头小家碧玉的闺阁还强呢。至于这些小丫头八个人睡的通铺就差远了。

那小丫头到底还记得自己的差事,因此道:“路妈妈让我来告诉姐姐一声,说是上午的冰已经从门房领过来了,让姐姐找人去分派。”

将离嘴里咬着一根夹金丝红头绳,正在梳头,一时应答不上。等到系了辫子才道:“你去叫你辛夷姐姐去,这事儿让她先来做,我一会儿过去。”

这时候才晨间,用什么冰呢,等到太阳晃眼了才用得着。除了冰鉴里头要放些,其余的应该是存在阴凉处,等到一会儿日头高了才用的。

正在安排各处,等到井井有条后,只听得祯娘的卧室里有了动静,于是大小丫鬟们都整整齐齐地等在门口,等到昨日守夜的鸢尾出来说一声‘好了’这才纷纷进去伺候——宝瓶轩自此算是醒来了。虽然做事说话依旧没有高声,但却不像是之前说话也要压低嗓子,远远的悄无声息的样子。

祯娘早间起来倒是觉得不错,毕竟苦夏的她也就是这一会儿舒服了。大家见祯娘脸色不错,就都说起好玩的事儿来,也是热热闹闹的意思——这都是一点习惯了,反之祯娘若是没休息好的样子,自然不会有人说说笑笑,那时候不只讨不了好,还要惹人厌烦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