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2)

加入书签

东西化软后立刻成了糖稀一般,由着红豆拿了小毛刷给其他丫头试——出来样子果然是不赖的。趁着这东西未干,红豆还在上头点各样小花钿,等到干了再看,果然是牢牢的。

祯娘点了点头,无论是出来的样子卖相,还是如今的品质显然都是不差的。因此道:“你们倒是很麻利,这才有半月多,从人都没有就到了东西都出来了——待会儿我来写条子,你们每人都有赏钱拿,至于那些匠人也是一样的。”

三个人这时候都有了喜色,包括向来不怎么笑的苗修远。毕竟谁不爱钱呢,况且祯娘出名的大方——也不只是钱财,还有祯娘难得的赞许,这也是欣喜的原因之一罢。

就是如此三人也不忘要谦逊几句,最机灵的刘文惠就道:“这本就不是咱们的功劳,就连那些匠人们也只能算一少半,最大的功劳应该是大小姐才是!大小姐都说了要用清漆混着颜料。咱们只要试出最适宜的颜料,又让清漆里头树脂用的更多罢了,这有什么难的?全是力气活,并不用动脑子。”

话是这样说,事情还是比他说的难很多的,一样一样颜料试去还能说是力气活儿,可是得出新清漆的配方就不是那样容易的了。可不能就是树脂多些,这树脂多了,许多清漆方子上其他的原料也是要变的,不然可出不来如今的样子。这可是苦恼了匠人许久,还是三人愿意许钱,又有运气好,这才琢磨出了恰好的新方子。

祯娘听过后眼里含了一丝笑意,她自然也爱听好听话。况且她年纪还小,就是再老成聪慧也受不住人家真心吹捧呀。她故意不去回应这话,只是如常一般道:“这东西这样子已经差不多了,但是也不能就这样不管,还要督促匠人们继续精进。反正还要准备一些时日的,东西是难道还怕太好了么!”

说完这些,三个人又继续论起这指甲油买卖该怎么做。整个是要按着几步来的,原先就定好了,如今又再说一遍,既是大家继续通气的意思,也是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大家又过一遍。

这过流程的活儿是由三个活计里的大哥宋熙春来主持,他既没有苗修远那样寡言,也没有刘文惠那样话多,又是老成持重的,很是合适。

这时候他手上拿着一个册子,轻轻咳了咳道:“第一个咱们要给这指甲油办作坊,这个是和原来火柴生意一般的。第二个就是要办一家专门卖这指甲油的铺子,这既是打响名气,又是在客人心里显得咱们是好东西。”

像火柴一般就是便宜用的自然可以省了这个,但是指甲油却是让有钱的女子来买的,就要注重一些了。光有个名字,却连一家铺子都没有的,在人家眼里可不是显得差着档次。

其他人对这两步都没甚话说,宋熙春就继续道:“接着咱们就是打响名声,既可以做纸单子广而告之,也可以开业那日做出大的声势,也可以去给红姐儿钱财让她们用咱们的东西,也可以请路歧人唱卖。法子有许多,都是如今惯用的,倒是不用太费脑子。”

本朝商业早先并不兴盛,特别是立国之初。这既是因为连年战乱民生凋敝,也是因为□□皇帝厌恶浮华。但是武宗皇帝之后就大不相同了,商业大兴,伴随而来的是商业手段的不同。既有唐宋时候就有的老法子如今‘复兴’,也有当代人想出的新风尚,不可谓不多。

“等到名气起来了就只管去联系百货铺子、脂粉铺子,咱们就把咱家的指甲油快快堆满各家铺子,最快铺开。因此让些利出去也是无妨的,只求最多出货——因此不要像之前做火柴作坊那样保守,指甲油的作坊可以做的大些,前头多多存货。”

许多这时候做生意的只想着一样东西能一个能卖的贵些就好了,能多多赚钱么。却不想卖的多了,就是每个价钱不高,利润也是极其丰厚的。或者有些人想到了,却碍于本钱、碍于害怕风险,宁愿不做大。

这是祯娘第二回亲自上手生意了,家里有事现银多多,这个生意就是九牛一毛,因此做的格外大胆。

一时之间陆陆续续把事情说完,或者觉得有改进的都商量着改进,当场一起思索互相启发,倒是比自己一个人闷头做好得多快得多。

等到事情毕了,三个伙计收拾东西要告辞。祯娘才像是想起什么,叫住他们道:“我们似乎还没给咱们的指甲油取个名字,这可不好,将来显不出了。现在就是脂粉铺子,样样粉儿膏子的不都是有好名字。”

三人虽然都是男子,男子大都不在意这些东西姓甚名谁。但是作为一个生意人,事情就不能这样看了,他们要用客人的眼光看。指甲油的客人都是女子,女子自然在意是不是有个好名字,因此立刻赞同。

祯娘得了赞同,来回走了几步,似乎在思索什么。定下身来才道:“我只想到一个‘国色’,本来咱们的指甲油不就是各样颜色多么。还不只是这指甲油的名字,各样颜色也可以有说法,譬如放入金粉的和放入银粉的可以配成一套,就叫做‘金粉银楼’。白色的就叫‘国色不染尘’,青碧色就可以叫‘烟雨’......总之是各有说法的。”

祯娘说着自己倒是入迷了,道:“你们先回去,整理出已经能够制成哪些颜色的了,把颜色单子开出来。我来翻书用典,看看能又出哪些好名字。”

三人立刻有松了一口气之感,虽然他们觉得大小姐这主意很好,只怕那些闺阁小姐都会十分喜欢。但是让他们三个不大读书的,至少不大读诗词歌赋、四书五经的来给取出那些名字,也是为难了。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了,等到作坊都建成,祯娘果然是给每一样颜色的指甲油都取了名字——只是要印刷出来贴在装瓶的玻璃瓶子上的。

等到作坊里有了生产,‘国色’的铺子也就铺开了,按着之前说的,铺子门前搭台唱戏,又请了人来发纸单子和贴告示,果然是立刻引来一些人发问——毕竟是新鲜生意的。

这时候只要进‘国色’铺子所在的大街,就能听见有路歧人把国色指甲油编成了唱卖歌给过往行人唱卖,倒是引起不少注意。然而真正有轰动还是要等到秦淮名妓们都用上了这个。

不只是人们口口相传,就连写些轶闻的《秦淮邸报》也会写上‘某某姐儿用本城新出‘国色’指甲油,甚美’之类。这既有一些是邸报上自己写的,如今当红么。也有一些是顾家花钱请邸报社主笔帮忙添上去的,钱不多,效果却真是要多好有多好。

很快就是全城女子均用‘国色’——这就能往百货铺子和脂粉铺子发货了。毕竟一家‘国色’怎么足够供应全城,而等到这一轮风尚过了而没有把生意做大,这就是错过了最好时机。

实际上这一回可是顺利极了,说运气好也不为过,似乎做什么来什么,就是没有波折,一切都是按着预想的顺序出来——虽然之前的预想本就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但是一个意外都没有,完全按着预定的来了,这也难得呢!

总之从秦淮河起,这‘国色’立刻行销整个东南——本来江南就是脂粉乡里,这儿百姓富裕的多,女儿们也更加好装饰,新出这样的‘好玩具’,哪有不爱的。

祯娘甚至以己度人,不止在指甲油颜色、品质上下功夫,还在瓶子、名称上下功夫。譬如到了年末新出的‘国色.四季歌’,就是浅草绿、浓绿、金色、白色四个颜色,以‘浅草没春’‘夏染绿’‘金下秋台’‘隆冬雪’命名——不止如此,还尽力打磨,里头的指甲油不是指甲尖块儿的样子,而是绿草、树叶、花朵、雪花的样子,这是用了模子才能做出,而且做坏的也多。

至于瓶子就更不要说了,按着四季也是各有样子。一经推出满东南追捧,也不管根本上没有改变的指甲油价格翻了两三倍是不是值得,凡是有钱的女孩子都是买了的——还有好多手慢的没有买到呢!

之后祯娘订下每岁会有一个‘纪念组’的规矩,譬如这一回的‘国色.四季歌’就是了。每回的纪念组也是有定数的,一旦卖完就再不多出,保持了国色在女子们眼中的格调。

之后历年,国色还出过‘国色.盛唐诗’‘国色.八美人’‘国色.二十四节’之类的纪念组,无不是备受追捧。这样的生意案例,还被苗修远读书的东南财经等学院写在了书里,反复研究过呢......

甚至不说那样远,只是第一年的年末,苗修远、刘文惠、宋熙春三个看一年账册就忍不住道:“这也太惊人了一些,原来就觉得这指甲油的生意撑死了也没得多大的格局,至少比不上做火柴。只是这才第一年就比火柴那边赚的多了,什么道理?”

祯娘老神在在,比划了一下桌上小屏风上的画儿,道:“格局是没得火柴的,这可是民生用的。但是没得天灾人祸,讨生活容易的时候,这些精致玩意儿不定卖不过那些。譬如木柴、炭火之类的生意格局是大,也不见得比家里卖珍珠赚啊。”

大家笑过一回,只有苗修远一个非要想明白的还在脑子里打转,皱眉道:“想不通啊想不通。”

刘文惠却是一把拍上他的肩膀道:“你管什么想不通的,这可是咱们又做成了一桩生意,还是一桩大生意好生意,赚钱多还不好么。”

祯娘笑而不语,不知道这些伙计是不是真不知道天底下有钱女子在这些东西上从来不计较花费。直到三人都看她,她才提示般地道:“你们该去打听打听富贵人家每个月后院该用多少脂粉钱了,女子可比你们想的大方有钱。”

不过这也是后头的事情,现在事情才将将开始,还是年上春末里头呢!

第66章

春末里头不正是好时光, 祯娘却是因为各样事情没正经出门玩过的样子。这个她自己都恍然不觉,直到听到底下丫头说了一回她才想起来。不说的时候没个察觉, 等到提起便是十分意动了, 因此第二日祯娘便禀了顾周氏一声就出门去了。

顾周氏因想着祯娘最近又是学习管家, 又是新开一门生意, 闲下来还要读书。这会儿要出去玩,心中十分乐意,还让她晚些回来, 多玩一会儿呢!

祯娘出得门,在车上就有红豆叽叽喳喳问道:“今日春光大好呢, 小姐是要去城外踏青,还是就在城里逛一逛?要是踏青咱们也应该在市里转一转, 准备一些小食并风筝等玩意,不然到时候玩什么。”

祯娘轻轻点了点红豆的额头,道:“今日先在城里转一转罢, 我是想着逛一逛古董店, 然后在集市里逍遥一个下午。至于郊外, 等到过几日再去吧。到时候要提前准备才行——你可安静一些啊, 有了你一个竟像是多了一屋子人一样。”

有了祯娘的话红豆才收了声, 安安静静坐着,偶尔透过车窗帘子看看外头的景儿——她是常常跟着祯娘出门的一个,但是真个街市玩耍其实也没几回, 所以也是很珍惜的。

祯娘也看外头,这时候正走在一条主街道上——街上十分拥挤, 不只是因为如今做生意年景好,街上多得是人。也因为如今占用官道的多,要知道这金陵城原本大街上都是有官沟的,这官沟用于排水。本来两边房屋是决不许超越官沟的,如今官沟却都是在房屋屋檐下头。

这样的坏处好多——一个是人家怎会容忍屋檐底下有个水沟,自然是要填平堵死的。于是一旦到了南京雨季。雨水漫街,水道不通。另一个是这样屋檐相连,没有砖墙相隔,一家火起就是千万家火起。

还有些别的坏处,也是说不尽了。祯娘不喜这样,但也知道自己无法因此不看这些,转而看街市上热闹店铺。要知道南京是秦淮河畔,算的天下第一等富贵繁华之一了,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名色繁多。

有那茶楼、茶坊,门上挂着水帘子,屋内支起炉子来,以茶招揽四方客人,专售梅汤、和合汤、胡桃松子泡茶——不过也兼卖面饼。只是祯娘早就知道这面饼味道不怎样,只能骗一骗外地客人了。

这也不是祯娘眼尖,或者自己试过。而是金陵本地也有戏谑调侃人,其中有一套调侃词,专说这些各色店铺的。祯娘阅过一本这样的笔记,倒是对金陵各店铺的‘内里’知道了个一清二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