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2)

加入书签

蒋太太听到这里眉头一皱,再也忍不住喝道,“蒋明华你闭嘴,先去叫医生。”

林秀儿是因为帮姜韶华挡枪才会不小心撞到姜韶华的,蒋明华不仅不感激,还喝骂人家是狗奴才,可真是够白眼狼的。

蒋三少奶奶这会儿再也掩饰不住了,翻了个白眼,拖了张凳子让蒋太太坐着,自己出去喊医生。

一个保镖脸色难看地推门而入,“三少奶奶,左一去追陈御风了,蒋太太没事吧?”

“她没事,有人出事了,看着点……”蒋三少奶奶一边说,一边出去叫医生了。

章不见很快就知道陈御风去医院准备枪杀姜韶华一事,知道姜韶华没事,他心里有些失望,想到陈御风,心情一时又极为复杂。

陈御风此举,估计是想帮他洗清嫌疑。可是毕竟还年轻,想出的法子并不怎么样。

叹了口气,章不见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上辈子谢长安死前那段视频,闪过陈御风不止一次挡在自己和母亲跟前的身影,心脏剧烈抽痛,沉声叫黎无边进来吩咐,

“让人把陈御风送走,告诉他,从此恩断义绝。”

桂花村六月份七月份农忙的时候,专门请在村子附近落脚的外地人帮忙收割,自己村里的妇女则在鸿盛制衣厂踩缝纫机缝衣服。

谢长安数了数,在附近流浪的人不少,估计是因为元旦过后,港岛的“抵垒政策”被“即捕即解政策”取代,所有想偷渡的人都知道,偷渡去了港岛也是黑户,从而选择鹏城落脚吧。

她家里条件宽松了很多,所以吃得好住得也好了,变成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鹏城虽然靠海有海风,但是夏天还是极其闷热,在阳光下待了一会儿,就满身都是汗水。

谢长安和谢平安进了陶知常家里,顿时都凉爽得舒服地叹息一声。

有空调的日子,真是太幸福了。

待到傍晚太阳即将下山时,谢长安和谢平安告辞回家。

青姨提出送两人回去,还叫陶知常一起出门转转。

陶知常这些日子也不抗拒出去了,因此就跟着出门了。

谢长安觉得青姨无缘无故提出送自己和谢平安回家很奇怪,路上就忍不住问,“青姨,你今天怎么突然送我们回家啦?”

青姨笑着说道,“也没什么,上次你不是说你家里想自己办厂吗?我找认识的人打听了一下,知道点消息,就去跟你妈妈聊聊。”

“哦,谢谢青姨。”谢长安说道。

旁边谢平安正在问陶知常和钢琴有关的事,没有注意听谢长安和青姨的对话。

到了谢家,谢长安拿出吃的招呼陶知常,见苏颜已经上了茶,便坐在旁边听青姨和苏颜说话。

只听青姨说道,“我听说8月份有和鹏城有关的政策,办厂就很轻松了,你们可以再等一等,等过了八月份再办厂。”

“谢谢阿青专门来告诉我一声。”苏颜感激地说道。

谢长安看得出苏颜的感激是真的感激,但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青姨这个消息代表的价值。

青姨说的8月份有新政策,估计就是国家正式提出的,将鹏城“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允许客商在内地办厂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搞三来一补了。

而随着这个政策的实行,本地人要光明正大地办厂,也会相对容易很多。

青姨笑着看向打量着四周的陶知常,“长安和平安是阿常的好朋友,我们也希望他们好。”家里平稳而富足,谢长安和谢平安两个人的生活才不会产生变故。

“太谢谢你们了。”苏颜知道青姨这是看在自己一双儿女份上才提点的,就再次道谢。

青姨笑着摇了摇头,又说道,“阿常的爸爸打过招呼了,到时你去私人办厂,不需要让上面领导制擎的。不过这样一来,你们就得自己找订单了。至于在大陆内部收订单,估计有些难,最多只能卖给本地或者羊城。”

“我知道了,我会认真考虑的。”苏颜认真地点头。

谢长安却知道,办了经济特区之后,一切都会变化得很快,厂先办起来,衣服很快就可以销售到内地了。

到了8月末,报纸上果然宣布了鹏城改“出口特区”为“经济特区”的消息,同时鹏城再度人潮汹涌起来。

谢长安再去上学,就发现荒凉的村子四周,人多了起来,有港台来客,也有省外下来的。

全国都知道,这里设立经济特区,这里需要大量人才前来建设。

陶知常听见谢长安的感叹,就说,“我二伯也会下来这里,到时我带你们到他家里玩。”

“好啊。”谢长安一边回答一边打量四周的人群。

谢平安看向四周,“好多人都来鹏城了。”

“我听青姨跟我妈打电话,说鹏城要围起一道铁丝网,把特区围住,不让其他地方的人随便进来。”陶知常训练了几个月关注路上的人和事物,已经习惯了跟谢长安和谢平安两人提起自己知道的事。

谢长安点头,这她知道,那就是特区的铁丝网了。她上辈子和穷苦女人南下时,本来也想来特区的,可惜过关需要证件,而他们没有,只得又回到中蒲去。

谢长安此时还记得,当年和穷苦女人看着排着长队进关的人潮时心中的羡慕和凄凉,看着铁丝网那一边世界的向往。

后来她长大了,赚到钱了,进入鹏城,才知道鹏城并不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可惜的是第一次来时,她和穷苦女人心里把这个围着铁丝网的城市想得太高不可攀了。

又过几天,谢长安和谢平安考完最后一门试,就和陶知常一起去陶家大别墅。

考完了试,三人心情很好,都很放松,打着伞遮大太阳,慢慢地走着。

身后有人加快了脚步走上来,“大家靠边一点走,有港商来投资,正要从这里经过,大家不要大声喧哗。”

谢长安三人听了,便由并排走改成竖着走,一个跟着一个。

很快,身后的一群大人一边指点着四周一边从大路上走了过来。

然后越过了走得慢吞吞的谢长安三人,从他们身边走过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