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1 / 2)

加入书签

常年入不敷出,国库空虚,是迟早的事。

所以泰安帝才会支持他们海外贸易的行为,甚至掺上一脚。

如果新商税法强制施行,必定会引起国土动荡,泰安帝不乐见大夏走到如此境地,只能寻求他法。

叶君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既然一时之间大夏的税法动不得,那想让国库充盈,就将视线放在海外。

泰安帝也不是孤注一掷就相信的。

叶君书结契时送的契礼,让泰安帝看到了海外的确有很大的利润可得,而叶君书为泰安帝描述的未来更让泰安帝下了决心。

只是此时远水救不了近火,如今他们正面临着国库空虚的尴尬之地。

户部真要拿的话,还是勉强能拿得出这笔款的。

只是这样一来,国库就真的空了。

偌大的一个王朝,如果国库空虚,那真是让人寝食难安。

不管何时何地,国库有钱有粮,才会有底气。

不然如果发生战争,他们拿不出军资,或是再发生灾情,他们就更没钱解决了。

叶君书回来上差时就看到,户部上下官员愁的,头发都白了好几根,上下忙成一团乱。

叶君书刚回自己的办公地点,就有下属匆匆跑来,“叶郎中,您可回来了!尚书通知您去开会!”

叶君书才刚坐下,就马上站起来了,“我马上到。”

第216章 第二百一十六章

叶君书走出门, 他的直系下属员外郎吕群英,主事王吉埇、苗正文已经候在外面。

这次议事,他们三个也需要参加。

“大人。”

三人见到叶君书,纷纷拱手行礼。

叶君书温声回应, 随后带着三人往议事地点走。

他刚销完假, 凳子还没坐热, 就通知要议事了。

叶君书还没来得及找他们来了解这段时间都工作,他自己也没来得及看资料。

路上苗正文倒是跟在叶君书身后一步,低声快速的将这段时间的事说一遍,让叶君书心里有几分底。

员外郎吕群英低头落后一步, 心里对苗正文的阿谀奉承嗤之以鼻。

吕群英一开始本就对叶君书有意见,认为他是占了自己的该有的位置, 如果不是叶君书突升过来,度支郎中这个职位该是自己的。

如果不是搭上了李家,泰安帝又怎会将职位给年纪轻轻的叶君书?

吕群英心里本就瞧不起叶君书,为了升官, 当真是不择手段。

真真是丢了寒门子弟的脸。

吕群英也是寒门子弟出身,亦是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端的是意气风发,在官场上一心为陛下,苦苦熬了多年才到员外郎这个职位, 眼看就要熬出头,就被叶君书横插一脚。

怎能不让他心怀芥蒂?

他自认各方面都不差,只不过是没有强有力的外家, 比不过李家那样的强势。

觉得自己被打压了。

后来相处得久了,发觉对方真是有能力,坐这个位置绰绰有余,本来吕群英已经对叶君书抛弃了偏见,但这段时间架不住有人又在他耳边吹枕边风,让吕群英刚消去的不满又升起来。

即使面上没带出来,但是也不会上赶着讨好。

叶君书倒是不经意多看了吕群英几眼,之前不是已经对他服气了么?怎么一段时间不见,又闹起小情绪了?

不过叶君书倒不是太在乎,他本就没把吕群英当做自己的心腹,而且他已经在户部站稳脚跟,根本不必在乎底下人的想法。

但是对方这样表现,肯定是有原因的,叶君书估摸着,肯定是谁想让他不安生了。

只是他现在没时间去追究,眼下的议事才是最重要的。

叶君书去到议堂,只有仓部的同僚在,互相打了招呼,才在位置坐下,金部和户部的郎中就带着各自的下属过来了。

他们心里都知道尚书大人召他们前来的原因,还未正式开始时,互相寒暄面上还有几分轻松,但心里十分沉重。

没多久尚书吴即韫带着左侍郎万兴昌、右侍郎盛文柏进来。

“大人。”叶君书等人纷纷站起来拱手打招呼。

吴即韫道,“各位不必拘礼,坐。”随后他自己坐在最上首位置,左右侍郎分坐两边。

叶君书等人才纷纷坐下。

议堂顿时寂静无声,气氛肃穆。

吴即韫率先开口道:“我召各位前来,想必你们心里有数,如今大夏正值水灾泛滥,民不聊生,朝廷正是积极处理水患,安置受难百姓之际,我们身为大夏百姓的父母官,应忧民之忧,积极为百姓们解决忧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诸位可有何想法,尽管发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