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2)

加入书签

唐家还有个大女儿叫唐杳,在南京某中学教书,刚刚嫁了人,这时也急匆匆回娘家来,安抚哭天抢地的唐妈。

母女俩急匆匆赶到汽车站,人家末班车已经开走了;到火车站,售票员说不记得有这样的小年轻来买过票。

走投无路的老爸唐亚东去了派出所,值班民警边答应边想:去他妈的,这已经是第几百次找这小子了?以后要在辖区里贴告示:

一人出走,全家劳改!

唐家上下气急败坏,唐妈眼泪汪汪地把茶缸摔在门上:“走走走!你死在外面最好,我最省心!”

这时唐亚东已经发现枕头里的私房钱全被儿子摸走了,恨得咬牙切齿,心想小畜生啊,老子好不容易从嘴上省下点儿烟钱你都敢偷,还偷得一个子儿不剩,这个月老子我只能自己卷烟屁股了!

他一时想破脑袋也猜不着儿子奔重庆去了,只好安慰妻子说:“他从小到大不晓得离家出走多少次了,哪次不是平平安安回来的?放心吧,儿子大了。”

唐妈望望他,含泪问:“他走不远吧?”

老唐笃定点头:“走不远。”

唐妈重重叹了口气,一夜三个人辗转反侧,都没睡好。

第二天,唐家女婿——另外一位中学教师——也被打发出去找人,他带着十几个学生找遍了南京城上上下下,毫无收获。

又过一天,老唐在牌桌上终于想起来那封信,那封寄自重庆,收件人是唐缈,落款是碧映的信!他顿时吓得连牌路都忘了,四张3的炸弹被他拆成了两对3,上游变成了末游。

他扔下牌冲回家寻找信封,果然找不到,想必已经被唐缈带走。

他心说不好不好,小畜生可能跑到那边去了!

他拉开抽屉,翻出一张照片,一边看一边暗暗跳脚。

那照片是张合影,一位老太太牵着一个女孩儿,抱着另一个更小的,拍摄日期是1985年4月,拍摄地点写在反面:“风波堡,唐家”。

这照片是那封信里唯一的内容,至于为什么要寄给唐缈而不是唐亚东,就要问寄信人她自己了。

唐亚东苦声喊:“唉,要了命了,你老人家可别吓到他!”

第5章 江轮之四

唐缈在江轮甲板上胡乱睡过了第一夜,相当顺利。

第二天他被轮船汽笛声吵醒,发现一夜之间,船已经过了铜陵。他挤在人群中洗脸刷牙,又千难万险地从餐厅抢了两个馒头,这才回到甲板上。

淳于扬正在等他,依旧戴着那副白纱口罩。

唐缈乍一看见他,显得十分困惑,过了几秒才想起这人是谁,但关于昨天碰见这人时发生的事情,以及水果罐头如此关键之物却毫无记忆。

“哎!那个淳于……淳于……”

“淳于扬。”

“对,淳于扬,你早饭吃了吗?”唐缈问。

淳于扬摇头。

唐缈便递给他一只馒头,他摆手拒绝说:“我不吃船上的东西。”

“为什么?”

淳于扬说:“因为这么热的天,厨房大师傅不得不光着膀子和面揉面,挥汗如雨,可以想见这馒头里掺杂了他们身上的多少料。”

一句话说得唐缈倒了胃口,两只馒头抓在手里,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淳于扬还是体贴,马上改口说自己只是开玩笑,说那些馒头其实都在岸上蒸好了的,从港口装船,然后到船上再加热而已。

“真的?”唐缈半信半疑。

“真的,否则船上六七百号乘客,厨房大师傅怎么来得及准备?”淳于扬说。

唐缈把馒头塞进嘴里,忽又拿出来:“可是岸上的厨师揉面时,也光着膀子吧?”

“是我乱说。”淳于扬说,“你不要瞎想。”

唐缈横下心把馒头往嘴里一塞,含混地问:“淳于扬,你是打算去哪儿的?”

淳于扬知道他在药性作用下忘了,便回答:“宜昌。”

“哦,我去重庆。”唐缈说,“到重庆还要多久?”

淳于扬说:“船是逆水而行走得慢,再走一天多能到汉口,汉口到宜昌嘛总要个两三天;过了宜昌就是三峡,没有三天也到不了……总之差不多六七天,怎么,你有急事?”

“真挫!”唐缈显得郁闷,“急事倒是没有,但头顶这样的大太阳,我还得在甲板上烤六天?”

那位来自重庆的小女服务员从他面前走过,准备往船后方去涮拖把,闻言瞥了他一眼:“怕晒?怕晒不要出来玩啊!”

唐缈说:“我可不是出来玩的,我是回家看望奶奶的。我爷爷死得早,奶奶一辈子很苦,独自拉扯大了九个孩子,现在病得很重,瘫痪在床不能自理,但愿我能赶到重庆见她最后一面。”

他就是随口瞎编,他爷爷的确死得早,但奶奶死得更早,要不他爹唐亚东怎么连个兄弟姐妹都没有呢。

女服务员没察觉他撒谎,反而心生同情,态度明显好转,话也多了:“不要急,老人家见到儿孙回家,什么病都会好的。我们这船一不靠岸旅游,二不停船过夜,三不要人拉纤,慢不到哪里去的。”

唐缈继续搭讪:“姐姐你是重庆人啊?”

女服务员说:“是啊。”

唐缈就把信封拿出来,指着落款地点说:“这个地方你认识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