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5章 小本本(1 / 2)
连番接受思想冲击后,黄太吉好像变得务实了许多。恨归恨,可他专门在半路的一个镇子停留了一天,只为向刘福成虚心求教。两人讨论各自对‘革命军’种种政策的看法,双方观点对撞,还真是很有收获。
刘福成这人路子广,见闻确实多,来自社会各界的信息非常充分,各种视角的观点和心理都能说。他跟黄太吉聊了一整天,竟然被这位四贝勒引为知己。后者甚至生出几分招揽之意。
“若要强军,必然要先富国。若要富国,光靠耕种显然不行,还需商业繁荣,货物流通。而要富国强军,势必需要吏治清明,对百姓要多加优容。”黄太吉还认认真真的写个小本子,记下了自己此行的观察和思考。其中有些话他说不来,要靠刘福成和谷元纬提点。
“我回去定要多多招揽汉家士绅。这‘革命军’弃之如敝屐,我大金定视之若珍宝。重用汉臣,定能大大提升我大金之国力。”黄太吉话里话外都在谈自己的治国理念,希望得到刘福成的认同。
刘福成这人滑头的很,他对‘优待士绅’是认同,可对于黄太吉的招揽却顾左右而言他。他在大明待的好好的,吃饱撑得也不会跑去给女真人当奴才呀。他甚至话里话外对谷元纬暗带嘲讽,觉着这家伙居然混的给一帮蛮子当奴才,真是脸面丢尽。
招揽不成,黄太吉也不恼,继续琢磨他的考察收获。
“‘革命军’不是给农户分田地么,我回去也试试。他们优待工匠,我也优待工匠。他们到处修路建房,我也可以照做嘛。”黄太吉不比杨简。杨简想搞革新就是找死,可黄太吉就有足够的政治地位去推行这些政策。
黄太吉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不是没看到‘革命军’铲除士绅的好处,对各种改革带来的便利也都看在眼里。现在辽东也没什么士绅,抛荒的土地一大把,只缺种地的奴才。他完全可以招揽从京畿逃难的大明官绅去辽东,一来获得资金,二来得到技术和管理人才。
坏人都让‘革命军’做了,大金完全可以做好人赢的士绅之心。
“这‘革命军’能在一两年内就建立如此大的势力,我大金为什么不能?”黄太吉越琢磨越激动。他的势力弱,变革的动力大,觉着自己完全可以学习‘革命军’的诸多作法,还只得其好处,不受其累。“我大金底子厚,气势正旺,肯定能做的比‘革命军’更好。”
要不是还惦记着唐山那边的工匠和留在天津的福晋,黄太吉都恨不能立马回辽东去实施自己的新政。他正是二十好几,三十不到,敢作敢为,自信爆棚的年龄,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极高。
黄太吉还专门弄个小本本纪录自己的‘天津游记’,并继续朝唐山进发。他很期待在唐山那边能看到些什么新东西。只是到了唐山附近,一行人却发现这里驻扎了整整一个旅五千人的‘革命军’近卫队。还有大量半工半军的民兵队伍日夜巡逻,阻止外来人员进入规划中的厂区。
黄太吉等人修为都极高,偷偷闯过警戒线并非难事。可他们进入正在建设的钢铁厂区后却发现这里还处于基建状态。大量民工在修建道路房屋,平整土地,深挖地基。投入生产的就是几个或露天或浅层的煤矿,能看的就是大量民工在三班倒的挖煤。
工匠什么的,根本没有。
这就没什么看头了。
大失所望之际,倒是谷元纬提议去附近近卫队的军营窥视一二,看看现今‘革命军’的军事力量。黄太吉深以为然,于是一行人又偷偷摸摸的换个地方。
相比明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散,周青峰给近卫队培养了一批比较扎实的军队士官。这些士官都是屡经战阵,立有军功之人。他们也许文化程度较低,却往往敢打敢拼,见过血,杀过人,能严格执行周青峰制定的各项训练标准。
毕竟现在队伍大了,占地广了。不可能再靠周青峰一个人管理所有事情。而有充足的营养供应,有科学的训练计划,有深入的思想教育,军营训练场就是一台专门生产军人的机器,不断对成批傻头傻脑的泥腿子进行转化,为‘革命军’提供合格的武装力量。
训练是每天每夜都在进行的,刮风下雨甚至是练兵的好天气。黄太吉一行人悄悄潜入,隐身藏在军营附近,就看到训练场上不停的有士兵在摸爬滚打。
通州一战打垮刘綎所部后,‘革命军’的战略态势得以稳定。近卫队的训练就不再像过去那样匆忙。部队里开始添加更多的文化课程,战斗技能的训练也更扎实。第三期扩编的兵员素质要明显好过之前两期。军队中不断冒出大量训练标兵,充实了基层指挥体系。
这样的职业军队在古代就非常可怕了。
黄太吉在训练场只偷窥了半个时辰,立马就拿出他的小本本开始进行记录。在他眼前的近卫队正在由单纯的长矛和火铳步兵转向冷热兵器构成的方阵。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战斗方阵自古有之。不过得承认,火器时代方阵的发展还是西方更加突出。
相比四面接敌,倾向于防御而过于笨重的西班牙方阵,周青峰设定的近卫方阵更像专注一个方向进攻防御的古斯塔夫方阵。一个方阵就是一个连,由两个排的长矛和三个排的火铳构成。这跟之前的近卫队编制有极大不同。
在黄太吉眼前,正在训练的十几个近卫方阵就在不停的做队形转换。火铳和长矛两个兵种在不停的前后移动。敌人在远处便是数排的火铳兵在前方射击。敌人到了近处便是长矛手穿过火铳兵的队列空隙到前方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