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 / 2)
小草大姑一家,在镇上住了几天。刘虎的身体刚好一点,一家人便着急慌忙地收拾收拾,跟余海回了东山村。在他们看来,住镇上虽然方便,可动步就要钱。在乡下,随处可见的野菜,在镇上都得花钱买。目前他们吃住都是小弟在负担,她这个当姐姐的,没能力照顾弟弟就不说了,还老让弟弟贴补自己。你说她能安心地在镇上住下吗?
好在刘虎的身体恢复得挺快,加上顿顿大米白面地吃着,还时不时地鸡啊鱼啊肉啊地供着,一家人的伙食顿顿跟过年似的。三个孩子眼看着添膘,脸色也红润起来,就连性格都活泼了不少。余彩凤也感觉自己的身体,比逃难之前还要健康。
自家男人一能下地走路,余彩凤便收拾了为数不多的行李,搭着弟弟家的马车,回了东山村。
余彩凤出嫁过后,只回来那么一次。离开东山村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再次看到村口的那棵老榆树,真有些近乡情怯的感觉。抚平小弟给买的棉布衣裤,冲着那些记忆中或陌生或熟悉的容颜,挤出一抹笑容。
“哟!这不是老余家的彩凤嘛!!十几年没见,孩子都那么大了?”老榆树下,聚集着几个下棋、侃大山的老人。村长一抬眼,看到从马车上下来的余彩凤一家,一愣之下,认出了她。
余海的大伯余立春闻言,匆忙站起身来,向这边走了几步,仔细地把余彩凤打量了一番,眼角微微有些湿润,哽咽地道:“是彩凤,真的是彩凤这孩子!瘦了不少,一路过来吃了不少苦吧?”
“村长,大伯……”余彩凤眼泪婆娑,不知是想起自己以前不能掌握的命运,还是故人重逢的喜悦。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余立春用袖口擦了擦眼角,笑容满面地道,“你爹从去年听说东北大旱,就开始念叨着远在东北的你。你这孩子也是个倔的,咋不早点回来啊,受了不少苦吧?”
余海忙打岔道:“村长,大伯,我姐初来乍到的,先让她回去安顿一下吧。”
“去吧,去吧!”村长对他们摆摆手,余立春却跟着他们一路去了余家的老宅。
循着记忆中的小路,一路朝老宅的方向而去。虽然心中已有准备,可当看到一溜的青砖瓦房,高大气派的石头院子,余彩凤的心还是被震惊了——弟弟这真是发达了,全村除了村长家,还真找不到如此有派头的房子呢!
一进门,那在阳光中茁壮生长的蔬菜,绿得逼人的眼。帮忙采摘蔬菜的妇人们,有几个是余彩凤幼时的闺蜜,自然又是一番挈阔。
余彩凤就这么晕乎乎地在旁边两间的院子里安顿下来,直到过了好久,才认清这不是梦。刘家兄妹三人,本以为乡下的房子会跟他们在东北住得差不多,没想到居然比镇上的房子还要气派。
正房虽然只有两间,可院子够大,东西两边都有厢房,住上一家五口人绝对绰绰有余。兄妹三人一人分了一间房,拥有独立房间的他们高兴得不知道怎么才好!
没容他们高兴多久,刘虎当晚就把孩子们召集起来,郑重地告诫他们:“孩子们,你们要记住,咱们只不过是暂时借住在你们大舅舅家。等爹的身子好一些,找到村长看能不能批一块地下来,盖两间草房就搬过去!老住在你舅舅家,也不像话!”
刘俊平懂事地点点头,道:“听说码头上现在很好找活干,工钱又高,明儿我就去码头转转。”
刘燕儿咬着嘴唇,轻声道:“我也可以绣荷包赚钱……”
年仅六岁的刘方平小盆友,张了张嘴巴,却低下了头,糯糯地道:“我……赚不到钱,怎么办?”
刘燕儿善解人意地安慰他道:“你可以帮着做做家务,例如捡捡柴、烧烧火什么的。将来咱家肯定是要养鸡养猪的,你可以帮忙喂小鸡、喂猪啊!”
小方平立刻高兴起来,连连点头,道:“嗯嗯!小平可以帮忙捉虫子喂鸡,小鸡长大了下蛋能卖钱!”
看着懂事又听话的孩子们,余彩凤把他们搂在怀中,心里又是酸涩又是骄傲。
听说刘俊平要去码头找活干,余海看了一眼小家伙没有长成的身板儿,瘦弱的细胳膊,想了想,道:“我们家西瓜快要成熟了,到时候肯定忙不过来。俊平留下来给舅舅帮忙,怎么样?”
现在刘家一家五口吃的、住的都是余家的,能帮上忙自然不会推辞。刚刚恢复的刘虎、闲不住的余彩凤,还有自认为是个大人的刘方平,在余海每天早上去地里的时候,都跟去帮忙。几人都是劳动的好手,十几亩地又是浇水、又是追肥、有是除草的,很快就收拾一遍儿。
值得一提的是,王二狗这家伙,自从儿子出生后,比以前勤快多了。他的地租给余海种了西瓜,他对待瓜田比以前自家种红薯还要上心,每天都要过来看上几趟,地里的杂草被他一天几趟的翻找,早就薅得精光。
眼看着西瓜从小小的一个,一天天长大,他仿佛看到了一锭锭银块朝他飞来,仿佛看到了自家也盖上了青砖瓦房,儿子长大去了学堂……
第二百四十章 接触
余家的玉米田,自从种子落地后,每天都有附近的村民们来看稀罕。因为是京城的郡王爷特地叮嘱过,县太爷十分重视,还派了县衙的衙役们隔三差五地过来巡看一番。东山村的村长,更是引以为荣地组建了巡逻队,每天白日夜晚都有人帮着看管,让余家省了不少事。
村里人对待余海的态度,大多带着仰望的敬重。村长在他面前也不敢摆村长的架子,村长几个有出息的儿子,好不容易回村一次,也都纷纷主动与余海交好。
开玩笑,余海一家绝对是今非昔比啊!先是跟珍馐楼的少东家搭上,让周家的未来家主都另眼相看。接着又认了个当将军的干亲。这还不算完,现在居然攀上了京中的郡王爷!那可是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啊!
能够帮郡王爷办事,不但是余家的骄傲,也是整个东山村的骄傲。以后谁要是想动东山村,首先得衡量衡量自己够不够格,打狗还得看着主人的面儿呢!靖王府可是在东山村的地界上建了别院山庄的,怎么也得护着点儿他们东山村。村长觉得自己的腰板都挺直了,在别村村长面前,颇有些高人一等的自豪感。
而附近十里八村的,没有不知道东山村的余海家,是受郡王爷庇佑的。因此,来看稀奇的人虽然不少,却没有一个敢兴起任何一丝坏点子的。
“啧啧,这就是从西洋带回来的玉米?怎么看着跟高粱的苗差不多啊?不会种错了种子吧?”有人幸灾乐祸地想着。
余家的玉米,种下地不过半个月时间,已经开始往上拔节了。碧绿的秸秆,宽大的叶子,像一面面翠色的旗帜在微风中迎风招展着。跟前世的玉米相比,余小草仗着有灵石液这个作弊器在,播种提前了些。浇灌了灵石液的玉米,果然不出预料,生长得十分迅速。正常来说一个月左右拔节的玉米,居然缩短了一半时间,长得十分茂盛。
而旁边的西瓜地,也像是跟谁比赛似的,涨势迅猛。正常西瓜三四月播种,七八月收获。在余家,早已打破了生长的规律。三月初,北方的土地刚刚解冻,余家的瓜苗就已经育好,栽在了瓜田里。
为了防冻,草苫子也被运用在瓜田中,晚上气温低的时候,瓜苗盖上了“被子”,中午天气转暖,瓜苗开始进行日光浴。即便在气温较低的初春,瓜苗依然顽强地生长着。
此时不过四月末,瓜田里的西瓜已经长到皮球般大小。碧绿的西瓜,在翠绿的叶丛中,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探头探脑地显出好奇的模样。余海在瓜田中走了一趟,寻到几个早熟的西瓜,想着在镇上的女儿,准备明天去镇上的时候,给她捎两个尝尝鲜。
王二狗笑嘻嘻地小跑过来,看着被摘下的西瓜,眼睛一亮,笑道:“大海哥,已经有成熟的西瓜了?太好啦!过不来多久,咱们的西瓜就可以大面积采摘了吧?”
余海抱了一个最大的西瓜,塞进二狗子的手中,拍拍他的肩膀道:“二狗兄弟,这两个月来,辛苦你了!这个西瓜,你拿回去尝尝鲜!!放心吧,今年西瓜肯定优先批给你!!”
今年种了六亩西瓜,按照去年的产量,估计应该能产近十万斤的西瓜。东山村看到去年余家和王二狗卖西瓜,赚了个满钵,心思活泛的,早就悄悄跟余海拉关系套近乎,希望能够获得一个批发的名额。
因为每天成熟的西瓜是有数量限制的,不能每个人都答应。余海经过一番苦恼之后,选择了几家关系不错的合作,其他的都婉拒了。被拒绝的人,心中肯定不痛快,可人家现在要钱有钱,要后台有后台,心里不痛快你又能怎么样?
在镇上照顾干娘和小弟弟的余小草,虽然不能天天回东山村,可心里一直惦记着瓜田呢!每天掰着指头算着,过不了多久,西瓜应该就能上市了。她心中盘算着,今年要不要在镇上租个店面出售西瓜呢?
珍馐楼附近的两间店铺,虽然地势好,可毕竟已经租了出去,签的是三年的长租。如果随便选个地方租店铺的话,只怕很难达到去年生意的火爆程度。正这么纠结着,她老爹余海,带着几个早熟的西瓜上门来看望自己的宝贝闺女了。
房子镇去了码头,管家把余海请进前院的书房,并使人去内院请大小姐。对于老爷这个农民出身的干亲家,管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且不说老爷对这个干亲家的态度,就是看着他那个比老爷亲生的女儿还受重视的闺女,也没人敢看不起他。
管家是房子镇被封将军后,就一直跟着他的,因为忠心和能干,被赐了跟主子一个姓。被赐姓,在仆人们中间,那可是无限的荣耀啊!无论在京城的将军府,还是在唐古的房府,房管家都身居仅次于主子的地位。
余海性情虽忠厚,却不木讷。他知道闺女要想在房府生活得自在,就不能得罪这个房管家。从带来的西瓜中挑了一个,递给管家,余海笑道:“自家产的西瓜,不值几个钱。房管家拿去尝尝鲜吧!”
这时节就有西瓜了?身为将军府的大管家,房管家自然不是那种没见过世面的。自家主子很得皇上宠信,每年进贡的西瓜,主子总能被赏赐一些。主子对下人又是个大方的,他也不时地跟着尝尝鲜。可,西瓜不是盛夏时节,用来解暑的吗?怎么夏天还没开始呢,西瓜就成熟了?
心中虽有疑惑,房管家还是欣然地收下了礼物,并真诚地道了谢。看到大小姐从内院走来,他便托口有事,退了下来。房管家这次跟着来唐古,是拖家带口过来的。把西瓜带到自己屋子里,他的两个年幼的儿子,欢呼着迎了过来:“西瓜?爹,你怎么舍得买这么贵的东西给我们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