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 2)

加入书签

在他身后,冯丙与蒋伟对视一眼,皆心满意足。

——想把人送到姜元身旁,还真是……不难。

第12章 佳人

蒋淑这两天瘦了很多,头发都挽不成一个撮了,大把大把的掉。他终于像一个老人了,蒋珍早上进来,看到蒋淑脸上和脖子上突然起了很多黄褐色的斑,一时悲从中来。

“起来,不要再哭了。”蒋淑喝了药,道:“娇儿已经葬了,她生前爱用的也都送去给她了,赵阿蛮弃尸于野,姜斐身边只躺了她一个,等黄泉相见,也不愁姜斐对她不好。”

蒋珍咽下哭音,端起药碗,“大哥,喝药吧。”

蒋淑一仰而尽,把碗给他,道:“我记得姜公当年还有几个儿子。”姜公,就是姜元的爷爷,也是先王。

蒋珍不解道,“大哥问起这些人是干什么?”那些都是女奴所生,姜公在时还能住在莲花台,但也与奴仆无异,等朝午王占了莲花台,这些人都被撵了出去,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

蒋淑道,“你让人去找一找,我记得他们就住在西城附近。”

蒋珍:“大哥是想……”替姜元找几个兄弟?

蒋淑道:“娇儿无子,朝午王也没有长大的孩子,你把那些人找出来,送他们去下头侍候朝午王和娇儿吧。”

蒋珍吃了一惊,又觉得没必要,“大哥,何必如此?这些人又有什么妨碍?总不见得还有人打着要将他们扶上去的主意。”敢以庶充嫡就等着去国吧。

蒋淑道:“去做就是。对了,去江州的人走到哪儿了?”

蒋珍道:“应该快到袁州了。大哥,你觉得那个女公子真是永安公主所出吗?”

蒋淑服了药,精神好了些,沉思道:“永安公主一贯肆无忌惮,当年未出降前就曾将健奴带入禁宫,见到东殷王时险些大怒回宫,第二天就带着从人从胶东出走,东殷公追出八十里都没有将她带回来,最后她定居肃州,听说也是肆意得很。”

蒋淑笑着说:“东殷公那个老东西,也是他痴心妄想欲配公主,也不看看他那口牙都快掉光了!”就是娶回来也留不住。

不过这倒更有可能了。

蒋淑道,“听从人说,那姜元虽然看起来苍老了些,但仍能看出颇似当年长平公主。如果再倒回七年,他身在江州,被永安公主听到风声,想见一见故人……也不是不可能。”公主心中难平,姜元又落魄失意,二人一见之下互相怜惜,春风一度,留下个孩子也算正常。

蒋珍听蒋淑的话音就知道,这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蒋淑道,“让人去,最好能得到公主身边之物,一方帕子、一把梳子、一张琴,若有当年曾近身侍候公主、见过公主的人就更好了。”

蒋珍恍然大悟!拍掌道:“妙!”

蒋淑说了一阵话,累了,挥手道:“你去吧,我睡一会儿。”

蒋珍忙把帐子放下,轻声道:“那大哥,我去了。”

蒋淑躺下,不忘道:“你须记得,娇儿没有孩子,就当圆了娇儿的一个心愿吧。”

蒋珍就算再有犹豫,听到这句也下定决心,虽然他仍不懂杀掉这些人有什么意义。他出门叫上从人,使人去打听那些人住在哪里。

从人道:“这个好办,只是主人要他们做什么呢?”

蒋珍道:“休问。去找,找到后都拿住。”

“是。”

“只要男子,不要女子。若有小儿更佳。”给娇儿送几个孝顺孩子过去,长得好,懂事聪明才会讨人喜欢。

从人应道:“是!”

冯瑄回来了,他快马进了城门,直接去见了他爹,冯宾。

冯宾见最心爱的儿子回来,高兴坏了,也不怪他一走十几年,忙让人去禀告冯营。冯瑄身上衣服也没换,笑道:“爹先让儿子歇歇。”

“歇什么!”冯甲大步进来,看到冯瑄先怒喝:“给我跪下!”说完就四下张望,最后拿起冯宾案上的一把弓就要打上来。

冯瑄掉头就跑,冯宾赶紧张开双臂拦住,“大哥休怒!休怒!”

冯甲绕过弟弟去追冯瑄,被冯宾抱住腰求情,“大哥休怒!”

“都是你惯的!跑了这么多年,尽在外面浪荡!也不说回家来看一眼!”冯甲挣不开弟弟,更加生气。

冯宾道:“大哥,这孩子虽然不懂事跑了,可家里有事也赶回来了,他说有要事!”暗示道,“要事!”

冯甲这才放下手中高举的弓箭,仍气得呼呼直喘。

冯宾与冯甲重新整理了衣服,才听说冯瑄早一步跑去见冯营了。

冯甲皱眉,“为何去见他?”

冯甲自己没儿子,拿冯瑄当儿子看,伯侄俩是一副脾气。所以当年冯瑄因受不了家中沉闷的气氛而逃家,冯甲只是生气他走了以后不给家里音讯,对他逃家这事倒不是很在意。如果他能逃也早逃了,可惜当年他是大哥,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弟妹,这才熄了雄心壮志。

冯营与冯甲算是隔房的同辈,但冯营是嫡支,冯家要如何,皆看冯营。

冯宾陪笑道:“大哥休怒,我等去瞧瞧?”说完拖着冯甲去找冯营。

冯营听完冯瑄的话,眉头都皱成了川字,听冯瑄说的,这大公子的脾气可不怎么好啊……

倒是冯瑄说完就跟没事人一样,让从人给他端酒肉来,道,“我看大公子也算是个好相处的人。”

冯营摇头道,“连你都容不下,这样的人能算好相处吗?”在他看来,冯瑄身上无骄娇二气,性格疏阔,有才有貌,姜元就算不一眼看到冯瑄就引为知己,要讨厌他也是很难的事,结果没想到冯瑄一见面就被姜元恶了。

这只说明姜元心胸不大。

冯瑄道:“只要我不见他不就行了?半点本事没有,就爱听人吹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