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翻译完成(1 / 2)
这是几份双方之间来往的传真文件,涉及到了一些零星的内容,正是凭借这些零星的信息,唐飞有了一些猜测。
再结合自己的一些记忆,唐飞显得有一点担心。
唐飞依稀的记得,当年红星厂和西门子进行合作,走了很大的弯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按照双方的合作协议,红星厂技术引进西门子公司的某一款电力机车的全套技术,但有一些核心技术西门子公司并没有转让给红星厂。
也就是说,就算技术引进成功,红星厂能生产这一型号的电力机车,其中的核心和关键技术还是掌握在西门子手中,一些关键元器件的供应也需要从西门子公司长期引进。
事实似乎真是这样的。
当年唐飞在红星厂干了近十年,且从事的一直是技术工作,从底层普通技术员干起,甚至做到了红星厂技术工艺部的副部长。
在副部长的位置上,还是接触到了一些东西,依稀了解到了当年合作的一些内幕。
如果真要引进西门子的这一款电力机车,那就连它的核心技术也要一起引进,它的核心元器件红星厂自己能制造,而不是长期依赖从西门子公司进口。
事实上,当年一直依赖进口,红星厂无奈之下,才在这款电力机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开发,付出了很大的艰辛之后,结合阿尔斯通的另外一款电力机车,最终才成功研制出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这才基本摆脱了在技术上对西门子公司的依赖。
有了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这才有了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未来的二十年,可以说是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飞翻译着这些传真文件,脸色凝重,心中也有一点无奈,就算是自己的猜测正确,这些事情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必须是红星厂的高层。
自己现在是什么呢,仅仅只是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工厂的小老板,要影响到红星厂和西门子的合作,基本不可能。
实力太弱小,没办法啊!
希望自己的猜测和推断是错误的,红星厂和西门子的这次技术合作,希望连同那一款电力机车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一起引进过来,而不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之后,结果只能造一个电力机车的壳子,一些关键核心元器件红星厂都不能制造,需要长期依赖西门子公司。
自己不能左右的事情,唐飞也暂时没有再去想,而是沉下心来,一句一句的翻译这些资料。
翻译完第一张资料,唐飞在想,要是有一台电脑就好了,习惯于打字的唐飞现在要用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不仅速度慢,还严重的不习惯。
现在是九六年,个人电脑在国内已经开始出现,只是应该还没有windows系统,电脑上使用的还是DOS系统。电脑也应该是什么486,586之类的。
这个时候的个人电脑,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无疑是非常落后的,但有这样一台电脑,至少能打字,能处理一些简单的文件,比现在一个字一个字的手写要强多了。
唐飞在想,也许要考虑买一台个人电脑了。
不止是个人电脑,为了通讯的畅通,还需要买一个中文传呼机,有条件的话最好买一台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就是这个时代的手机,大个头的那种,土豪的象征。目前,九洲机车配件厂仅仅只是在办公室有一台固定电话,这还是唐学文一咬牙花了几千块钱找邮电局装的。
邮电局还没有分家,这个时代装一个固定电话也死贵,在普通工人每月四、五百工资的时代,装一部固定电话居然要好几千。
幸好有这么一部固定电话,给唐飞还是带来了很多方便,如和红星厂的联系,让供货商送原材料等等,都是用这部电话。
到下班的时候,这十几页英文资料唐飞已经翻译完大半,主要是没有电脑,需要一个个的将字写下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嗯,有空的话,还是需要去买一台电脑,至少打字要方便很多。一些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的编写可以打字,而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手写。
翻译完这些资料,唐飞用了两天,基本上都是抽空翻译的,终于光荣的完成了任务。
王海龙这两天也很忙,在他的管理下,工厂一切正式起来,规范起来,一些规章制度都是他编写给唐飞过目签发的。
不愧是精英人才,企业管理的专家级人物,王海龙真有两把刷子,尤其在精益生产方面似乎显得比唐飞还内行。
他也做了很多改善工作,如合并工位,调整工作台,完善物料区域到工作台旁边,完善规划物料摆放位置,利用作业习惯等等。
在他的带领和感染下,有一些工人开始进行小改善,如刘江自己就改善了物料的搬运,提高了效率和节约了时间。何亚东东了脑筋,改善他的焊接工装等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