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2 / 2)
钱淑兰便把之前她偷过来的工具全部丢到仓库门口,然后引仓库保管员去看。
仓库保管员发现之后,立刻去叫大队干部过来。
大家纷纷想起之前闹鬼的传闻,“这些该不会是孙家村丢的那些吧?”
钱淑兰弯腰上前,“你看这上面还有孙家村的标记呢。”
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这些工具要不要还回去。
钱淑兰撇嘴,语带嘲讽,“还给他们?他们也是把工具送到上面去炼铁。咱们还不如留在自己生产队。起码这些农具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大家面面相觑,显然很心动,只是面上有些不好看。霸占别人东西的事儿到底是不好看也不好听。
钱淑兰笑着道,“这东西又不是咱们偷的。这是老天爷送给咱们呢。咱们可没做错什么。”
众人一想也是。这工具确实不是她们偷的。她们顶多就是没有上交而已。算不上有罪吧。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把工具据为己有。为了怕这事扩散出去,临时大队书记还让大家签了一份保证书。
当然,这是在钱淑兰隐晦的提醒之后,才弄出来的。
队里有几户人家跟孙家村是沾亲带故的,难保不会有人把这事泄露出去。她还是防着点的好。
有了工具之后,这刨红薯的速度可就快多了。
刨红薯这种活看似大人小孩都能干,可干一会儿,小孩子就受不了。这手上的力度是非常考验人的。
钱淑兰就让孩子们帮忙捡红薯。
因为是按垄数来计工分的,所以大家都没有偷懒。
大人一人刨一垄,小孩子们就跟在后面捡。
因为工具不够,小梅这么大了,也只能跟在后面捡。一个个往地头扔,堆成小山再找队里的板车运到打谷场。
如果被记分员检查到地里还有剩下的红薯会被扣工分。所以大家都注意着呢。不过,因为男人们都到钢铁厂炼钢了,也不知道记分员还会不会像往年那样检查得非常仔细。
不管了,还是按照以前的来吧。
虽然钱淑兰也是记分员,但是,她不能检查自家的地。得要让别的记分员过来检查,就是为了防止有人以权谋私。
不过,现在的工分已经不是原先的八分和十分了。比之前翻了一倍。这样极大的鼓舞了社员们的干劲儿。
钱淑兰是负责运红薯的。她以前从来没有刨过红薯,稍微不注意就能把红薯给刨烂了,倒不如拉红薯,还算是物尽其用。
因为队里的驴车,牛车和马车都被大炼钢征用了,所以她这身力气拉板车倒也挺好。
有那年纪轻的妇人看到钱淑兰一把年纪也要拉板车,担心她会闪着腰累着自己。
钱淑兰却摆摆手,一脸的自信,“没事儿,现在是关键时刻。咱们可不能掉链子。这些红薯要是不收上来,咱们明年可是要饿肚子的,我全人累一点算得了什么。”
大家都对她这精神很佩服。
但,很快大家就发现钱婶子真是宝刀未老,拉起板车来比那小年轻还利索。没一会儿,就把她们远远甩在后面了。
对于老王家一天就能挣到一百五十六个工分都心悦诚服了。
她们家现在一共是五个大人:钱淑兰,孙大琴,李春花,周雪梅和王丹娜。在平时,除了王丹娜能挣7个工分,周雪梅挣10个工分,其他人都是8个工分,一共就是41个工分。
一共四个半大孩子是:正康,正国,小梅和小荷。挣得都是7个工分,一共是28个工分。
剩下三个小萝卜头是:小桃,小莲和正军。以前从来没干过活,要是干过也能拿3个工分,一共是9个工分。
加起来一共是78个工分,现在翻了一倍,就是156个工分。
其中钱淑兰的力气比较大,再加上她有空间,一人干得活是别人的两倍,要不是怕大家看出异常来,她一次就能把红薯运完。
不过,小桃的力气也不小。
钱淑兰把红薯拉到打谷场的时候,小桃一个十岁大的孩子,毫不费力就把比她个子还高的麻袋举起来。
把其他人都震懵了。纷纷说这孩子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周雪梅瞧着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之前,因为小桃生着病,村里人说什么的都有。多数都说小桃养不活。
谁成想去了一趟北京,就能把病治好了。而且是脱胎换骨的好。
她觉得骄傲的同时,对婆婆更加感激了。
这边,钱淑兰拉着板车到了打谷场。
现在红薯的保存有三种方法:挑好的红薯下窖、出(刨)烂的擦片晒干和擦粉。
第一种:挑好的红薯下窖,是原先大多数人家的做法。但现在是吃食堂的,队里没有那么大的地窖,现挖也来不及,更何况也没人有空挖。把红薯放在社员家里,大多数人又不放心。所以这个方法直接排除了。
第二种:擦片晒干,因为晒干的红薯比较容易发霉,所以这个储藏方法只能用于那些被刨烂的。
现在只剩下第三种了。
好在队里是有专门的擦粉机。这玩意还是队里花了大价钱从县城农机站买来的。平时用的时候,非常爱惜。用完之后,还得把机子擦得一干二净才行。
这擦粉的步骤十分简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