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 / 2)
二丫娘听了这话道:“等你发了工钱,咱们一起包一顿饺子吃。”
二丫道:“你们多吃点,我在厂里不缺肉吃。”
二丫弟弟二虎,正是馋嘴的年纪,这个时候嘴里含着小糖块,一听有肉吃还含糊地道:“我,我也想去吃肉,姐,你带我去吧。”
二丫低头道:“你会织布不?你会绣花不?屁大的玩意儿啥都不会你去能干啥?”
二虎不服气道:“那我就去学呗,我学织布去。”
二丫娘拍了二虎后背一下:“傻玩意儿,你一个男娃子学什么织布,那是女娃子干的事儿。”
二丫扬起脑袋,从小到大,还是有一回有身为女孩子是优势的事儿呢。
随着她们这一趟回来,织布厂才起来的一点不好的风评,迅速被压了下去。同时另外一股势头又起来了。
原本那些在村里被闲言碎语的女孩和妇人们,一下成了香饽饽,不少人托着来问,让她们帮着留意留意纺织厂什么时候再招工。上回不是说后面还要有招工的吗?
自此往后就没有说纺织厂不好的了。
而林若青那边也在七月中旬收到了陈家车队返回时带来的消息,同时还有奇拉那边的一封信。这信是由奇拉口述,专人帮着代写的,是陈家那边信得过的,自己带的翻译。
信上的内容倒不是很复杂,大意如下“样品布料我已经收到了,十分满意,宋国历法的九月我还会在边关,如果那个时候能够将货品送来最好,如果不能,那么十月里我也有朋友在,到时候你们也可以交接,具体事情可以到时候面谈,我非常期待以后长久的合作。”
织布厂里正好将这一批货全都赶制了出来,再接到这一封信林若青心里也就有了底。这一趟她不能亲自过去,便只能派自己信得过的人。
刘平南带着货物亲自过去同奇拉交接,走水路北上再转陆路,按着陈家商队的路,中间不会出什么意外,且速度也快,大约一个半月就能赶到边关口,只是人可能折腾一些罢了。
这些布料林若青定了二两银子一匹,刨除成本利润在一两二钱。一千匹除去来回路上的花费大概还剩下七八百两。
利润其实已经算是可观。且往后的订单不可能只有千匹,她也更不可能只和奇拉一个商人打交道。
林若青在这几个月里看了不少书,将边境商人们的国家喜好都研究了个透彻,同时让刘平南带过去的就不仅仅只有千匹本来就要交出去的布料了,另外的样品货布都带了十余种,为的就是到时候能多拉些单子回来。
刘平南在七月二十出发,林若青赶在七月前就让赵成松又找了一批工人过来将已经拟定好位置不过还没有开始建设的厂房投入建设。
如果刘平南拉了单子回来,那到时候五十个人的织布厂就完全不够用了。招女工不难,就怕到时候没有场地,因此还是早早准备起来比较好。
织布厂一开始动作,外头的人也就立刻注意到了,炎炎盛夏里每天都有到庵堂这边来问织布厂是不是要招工的事儿的。
原因无他,实在是七月十五的时候织布厂发了工钱,最少的六百文,最多的竟然有一两银子,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钱啊,眼红了不少人。
这个时候也没有人说什么抛头露面了,钱当然才是最要紧的,再说这个抛头露面又不是做什么坏事,听说只是在屋里头一起织布罢了,这算什么抛头露面?
招工什么的都有条不紊地在杭城进行着。
刘平南和北上的车队才是现在最让人牵挂的。
这个季节去边关比当时林若青他们要舒服多了,且道路也没有雨雪阻碍,行进起来就越发快。因为心急,刘平南路上也不敢歇息,一路快马加鞭到了边关。
边关林若青和陈彦当初买的那个小院子现在住着几个陈家的管事,刘平南过去了自然也是一起住的。
不过刘平南都没多歇息,立刻出去在城里头找起了奇拉。
他着急找奇拉,奇拉那边何尝不着急?
他自从看了林若青几个月前托人送过来的样品,就心急如焚。左等右等都差点儿要觉得林若青是在吊自己胃口了,这才总算是将刘平南给等到了。
第76章
两个人一见面,都仿佛多年老友重逢一般, 怎么看对方怎么顺眼。
都是奔着做生意来的, 当然是和气生财越顺利越好。奇拉在听刘平南说了杭城那边的大概情况以后, 迫不及待地就提出要去看一看货物。
刘平南带着奇拉到了卸货点, 他随意走到了最近的一辆马车旁,打开箱子将里面的布料露了出来。刘平南取出一匹布交给奇拉,让他亲自查看。
布料从第一道手续的用料就很精细,制作过程也讲究,没有一点儿偷奸耍滑的地方。布料的触感丝滑,让奇拉摸了第一下就爱不释手,没忍住将布料抖落开来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下, 仿佛已经能够看见这布料做成衣服以后穿在人身上的样子了。
奇拉兴冲冲, 他在接到林若青托人送过去的布料以后心里就对这桩生意有了很大的期待, 现在在看见成品后更是确定了这桩生意他必须要做成。
他不做生意,这边关有的是商人要做这生意。光是他们国家过来商人那就有不少,过来宋国一趟虽然路途艰险了一些,可是过来时车上能够满载商品, 回去时也能。一来一回就是两次买卖, 赚来的钱可不容小看。
布料这东西赚钱,一来是他们国家的纺织技术的确和宋国相差很远,另外则是宋国在周边国家里都有强国的噱头,从这里带回去的东西就算是和他们国家一个质量,都能提不少价格,半点不缺买主。
“这些布料我都要了, 你开口说个价格吧。”奇拉道。
现在他已经学了一些生涩的宋国话,也能差不多听懂了一些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毕竟出门在外不能总是靠着别人。谁知道翻译干不干正事儿呢?奇拉在这方面是吃过亏的额,因此从过年时就卯足了劲儿学习宋国话,现在不说突飞猛进,但是到底是有了一点进步了。
林若青是将这布料的价格定在二两银子左右的,不过做生意还是有个讲价的过程,二两银子是底线罢了。刘平南自然也是知道的。
此时奇拉开口问商品的价格,刘平南也就故作思索一般,他想了想开口道:“这东西费时费力还路途遥远,价格暂定在三两银子一匹。”
没想到刘平南做好了和奇拉讨价还价的准备,奇拉却是眼睛一亮立刻点头说:“三两银子一匹?”
他说话口音重,但刘平南还是能听懂,因此对奇拉点头确定:“三两银子一匹。”
“都要了。”奇拉道。
随后立刻扭头和随从一起算钱,又做了打发随从的动作,好像是迫不及待让随从取钱去了。这一番动作不由让刘平南怀疑,难不成三两银子一匹是便宜的了?
可他之前和陈家的一些伙计打听过,这边的布匹大多是一两到二两之间啊,二两五都是撑死了的价格了。
旁边的翻译看出刘平南的疑惑,和他解释道。
“三两银子比边关普通的价格是贵了一点的,边关这边拿出去也最多就卖上一两五,可是边关的布料和南边没法比,这到底不是出好布的地方,加上这边的布数量也不多,大都是上百匹还要攒几个月再往回运的。”
刘平南这才了然,想想也的确是这么一回事。商人做生意没有吃亏的,奇拉能接受三两的价格也就证明这个价格就算运送回国以后也有竞争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