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二章无题2(2 / 2)
赤壁之战后,周瑜与刘备合作,花一年多时间,艰难攻克南郡。
刘备向孙权讨南郡,但江东没什么人鸟他,唯有鲁肃劝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一起抗曹。
这件事比较难以理解,而事后刘备夺益州、取汉中,有了自己的地盘,却怎么也不肯归还南郡,最后孙权只好自己去取,两边大打出手,费心费力。
孙权后来跟陆逊聊天,也说“榻上对”和力主抗曹,是鲁肃的大功,但借荆州给刘备,是他失策之处。这么看起来,鲁肃是出了一个昏招。
但这真未必是一个昏招,那时东吴的状况可并不怎么好。
就在周瑜打南郡的同时,孙权在合肥铩羽而归,可见东吴的实力有限,何况南边还有几十万山越,时不时来犯个境杀个人,扩张过快的话,崩盘也不是没可能。
更重要的是,鲁肃深知曹操占据中原菁华之地,战争潜力十分恐怖,唯有孙刘携手共进,才有战胜曹操的可能。
让刘备承担荆州方面曹军的压力,东吴专心经营淮南,对东吴来说不失为一个稳妥的选择。
刘备那边的诸葛亮也深明此理,所以赤壁之战前就跟鲁肃一起运作孙刘联盟。
而在鲁肃死后,诸葛亮特意为他发哀,就是感觉此后孙刘联盟要维持不下去了。
事情的演变也一如鲁肃的预料,刘备夺取益州后,又攻克汉中,紧接着关羽围攻襄阳、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曹操担心樊城陷落,几乎打算迁都邺城,曹操在孙刘的打击下,终于渐见颓势了。
周瑜虽然一直想灭了刘备,攻略巴蜀汉中,与曹操中分天下,跟鲁肃的想法不一样,但临终时却推荐鲁肃自代。
这说明他承认鲁肃的方针至少也是一种选择,自己死后,东吴走这条路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悲剧发生了,刘备夺益州后耍赖,孙权不能容忍,两军在荆州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鲁肃虽然单刀赴会,豪气干云地责备关羽,尽显豪侠风范,最终把事情摆平,但孙权的信任从此转移到吕蒙身上,鲁肃没什么出场机会了。
鲁肃的军事才能少年时就有所表现,后来又能得到周瑜肯定,守夏口时“威恩大行”,但前期没多少仗可打,后期孙权又主要靠吕蒙指挥,所以没太多表现机会。
但就其经历看,与同出于土豪阶层的甘宁等人应该差相仿佛,不会差,否则周瑜不会荐他自代。
两年之后,鲁肃病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