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生产建设兵团下(1 / 2)
夏荷翻看了面前的小册子,扫了一眼,抬起头来,道:“左金吾卫共有正兵编制三万五千人,平均年薪为一百银元,辅兵,后勤辎重,工程等一万五千人,平均年薪为六十银元。光是薪资支出,左金吾卫一年便是四百五十万银元。粮食,武器盔甲,衣被等每年的支出大约在二百万银元左右。不算战事之后的奖赏,把其它的杂七杂八的支出加出来,左金吾卫一年的消耗大约在八百万银元。”
“如果把左金吾卫整个地转为生产建设兵团,按照李相的意思,他们依然算是军事编制,薪饷不动,但在武器盔甲被服之上每年大约便要节约出一百万银元左右。”
“当然,这只是明面这这上的帐目。事实之上,如果转建之后,朝廷的负担将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大家都知道,军队,是一个纯粹的消耗大户,而转为建设兵团,他们就能够自主地创造财富了。户部做了一个大加的估算,左金吾卫五万人中,四万人投入到屯田当中,在工具,牲畜齐备,再加上集体耕作的话,每个人大约可以平均照料五十亩土地。这便是两百万亩土,以如今麦子平均亩产量三百斤来算,一年便是六亿斤的产量,即便是以武邑的粮价来算,一斤麦子的零售价格是十文钱,那他们一年所出,也是五千万银元。已然是他们薪饷的十倍了。”
不算不知道,这一算,屋内所有人,立时都振奋了起来。
夏荷看了众人一眼,眉眼带笑地道:“诸位,先不要激动,这只是一个毛估算,一切都是从最好的方面出发,事实上,是没有这么乐观的。”
“即便是打一个折扣,那也不得了啦。”章回看了一眼薛冲,笑道:“如果生产建设兵团能够有效筹划的话,种植的面积,事实上是可以还有所扩大的。我记得当年在翼州的时候,在义兴社建立的合作组的帮助之下,普通百姓便能种上数十亩庄稼,而现在那可是几万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啊!”
众人连连点头。
“夏荷你继续说。”李泽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夏荷继续。
“诸位,军队之中人才是最多的。除了种田之外,他们中的工程兵,后勤辎重兵中的大多数人,可都是有一技傍身的,比方说工程兵,最擅长的便是架桥修路,这些人对于辽东的道路工程,水利建设是有大作用的。所以,我们给生产兵团的建议是,将这些人员单独组织出来,可不能把他们也弄去种地了。”夏荷道。
看了一眼在场的三位辽东总督,夏荷道:“这些专业人士可以成立一支支的生产建设队伍,为辽东大力建设本地所急需的道路,水利,桥梁,房屋,当然,地方上也是要付钱的。国为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们也是有绩效考核的。”
“当然要收钱!”薛冲挥了挥拳头:“不过可以考虑打折!”
屋里所有人都笑了起来,虽然事情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但似乎大家都已经进入到了角色当中。
“左金吾卫内有医官等二千余人,这些人以前只服务于军队,那么到了地方之后,他们不仅可以服务于生产建设兵团,也可以服务于辽东诸地百姓,我想,这大概也是三位总督急需要的吧?”
“不错。”吉林总督包慧连连点头,他在辽东任职多年,那里的医疗水平,比起北地,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是真正的小病靠扛,大病等死的模式。两千多医官服务于地方,这可是一大善政。虽然这些医官最擅长的都是外伤,但一般性的头疼脑热的病,却也是不在话下的。
“大量的医馆开设,也是可以赚钱赢利的,而且,他们还可以带动辽东的药材行业的大发展,据我所知,辽东诸地,可是有许多好药材的。”夏荷道。
三位总督此时兴奋的连连点头。虽然生产建设兵团是独立于地方的存在,但他们却终究生活在辽东之地上,他们的生产和发展,自然而然地便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总之,在户部看来,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一来是减轻了中央财政的负担,二来,他们可以创造大量的财富。到时候不仅可以养活自己,带动地方,甚至可以反哺中枢。所以,户部是支持的。现在我们虽然财力紧张,但仍然可以想办法,挤出一笔资金来启动这件事情。”
“章公呢?”李泽又看了章回。
“我就说一点吧!”章回笑道:“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好事。生产建设兵团仍然是军人编制,也等于是拿着军饷的农民,建筑工人,大夫,谁都知道,在我们大唐治下,军人是一门好职业,他们在当地扎下根来,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哪里定居,我说的是女子,这几万人但长期在哪里生活,总是要娶妻成家生子的吧,从长远来看,对于辽东的人口增长,是有着绝大的好处的。现在我们在哪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太多,人太少。”
李泽环顾了一遍室内诸人,拍拍手道:“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左金吾卫,转为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现在我来说说他的管理体制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