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学五子(2 / 2)

加入书签

所幸众人找到了山间一处寺庙住下。这也是风雨天留人,几人给了钱后,庙中僧人极尽待客之道。

客房里的下人们正在旁烧着茶,那边僧房里僧人正给他们煮着豆饭,

五人就在寺庙简陋的客房里,从马上要放榜的会试,然后聊到了国事,个人抱负,天下与家国。

五人想起会试后,他们中人马上云泥有别,又想到自己可能因此得中高第,又可能重读三年心情忐忑,但谈及胸中抱负时是谁也不肯相让。

这时袁可立突然提议如林延潮叶向高那样,五人彼此立一个约定,看谁早一步及第,大,先着一鞭,一起振兴实学,并为国家社稷尽一份力。

袁可立一提众人都是击节叫好,几位年轻人意气相约,一并在寺庙之中以茶代酒结为知己,也就是后来名著青史的‘林学五子’。

他们在山间寺庙住了一夜,次日天还未亮,但觉雨粒敲窗,原来又下起雨来。

放榜在即,五人决定不留,当下乘着雨势冒险下山。

也是神明庇佑,雨下了一阵即是停了,众人停在半山腰看去山间白云漫漫,吞吐于山林之间,这一幕令人胸中豪情万丈。

众人即兴赋诗,将来一切对于未来的忐忑抛之脑后,且互相赠诗彼此勉励。

然后见乌云四聚,五人又赶紧下山,到了山下遇市集方才脱困。

五人想起山间这一天一夜的经历,都觉得恍若隔世,到了市集时,正遇到徐国公府上豪奴簇拥着一个公子出行。

这位公子要去山上赏春色,下面的鲜衣怒马打扮的豪奴们在前面喝道,而老百姓躲避稍稍慢了就是一个鞭子过去,遇到的摊子就顺手推翻了。

五人大怒,袁可立上前为百姓理论,几人也是上前相护,结果袁可立,陶望龄,张汝霖都被抽了数鞭,幸而没有受伤。

几人大怒,正好遇到当地的衙役,这些衙役不由分说就将这五子一并押往县衙关押。

这五人关在县衙监牢之中,谈起前一日还是举子,昨日住宿于山寺,今夜却住了县衙大牢,人生境遇之奇妙也不过如此,谈起来几人不由大笑。

关了一天后,到了次日对方一问方知他们是应试举人,当下这些衙役连忙赔礼道歉。遇到这等前倨后恭的小人,五人也懒得与他们计较,又念着放榜之事当下雇了车赶到了京师。

离去之后,徐火勃倒是有心将五人在山间所作的诗,撰成诗集名为《山间偶得》,这诗集断断续续地刊行,随着五人的名声,以及日后的事迹而传遍天下,渐为天下读书人所传抄,不过这已是后话。

这时至公堂上,几位考官已是议定最后的名次。

而与此同时,林延潮已是上疏辞官。

会试头场后第二日,礼部左侍郎林延潮即上疏,称疾归乡。

天子下旨不允。

天下下诏令礼部左侍郎林延潮为殿试读卷官,林延潮再度上疏称疾请求辞官。

天子下旨不允,但允其辞掉殿试读卷官之职。

这时会试放榜,会元揭晓……

然后殿试,又过了数日,到了三月十七这一天,金銮殿前唱名。

天子照旧免朝,三百贡生金殿传胪,但却御殿。

故而主持大局的乃礼部尚书朱赓,但见他对着殿下立着文武百官,以及三百五十名名贡生大声念道:“朕惟自古帝王立纲陈纪,移风易俗,一禀于礼法使尊卑有等上下相承,然后体统正于朝廷教化行于邦国,所以长久安宁……

朱赓朗声念道:“贡士焦竑为万历己丑年殿试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

““贡士陶望龄为万历己丑年殿试一甲第二名,赐进士及第!”

“贡士吴道南为万历己丑年殿试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

……

“贡士袁可立为万历己丑年殿试二甲二十三名,赐进士出身!”

“贡士黄辉为万历己丑年殿试二甲二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贡士周如砥为万历己丑年殿试三甲二百二十三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

陶望龄与新贡士们一并踏着玉阶一步一步登上紫禁城城头。

身为榜眼,其余的同年都是一并向他道贺,状元焦竑,探花吴道南已是有三四岁,但陶望龄却是年纪轻轻,风华正茂,但见他拾阶而上,步步从容。

“林部堂恭喜你啊,老师是三元,两个学生都是会元加榜眼。”

“天下的风光都被你一人占了。”

“这是名师出高徒,我等是羡慕不来的。”

林延潮远远地看着陶望龄,心中不胜感慨,但面对着络绎来贺的同僚却是道:“是皇上慧眼识才才是。”

众同僚一阵笑起,纷纷道:“林部堂过谦了。”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看着台上的陶望龄十分欣慰,而此时此刻自己也是要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