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2)

加入书签

“究竟何事!”老夫人听见关乎名声,愈发上心。

苏若兰遂将那日的情形一字不漏地说给两人听。

她原本就是先入为主,认定了攸桐水性杨花,刚嫁过来便沾花惹草,瞧那蛛丝马迹,无一不是佐证,心里深信笃定,语气便极为坚决。末了,又叩首道:“奴婢记着教训,不敢搬弄是非,这回是亲眼所见,绝没半个字的假话。老夫人若是不信,可叫金灯来询问,那天酒楼门前的事,也有许多人见证。”

她言之凿凿,罗汉榻上,老夫人已是脸色铁青。

“这样的事,你怎不早说!”

“奴婢怕……上回将军教训的,不许搬弄是非,议论主子。况且这事又牵扯着秦二公子,更不敢随便说了。”

“正是这样才要说!”老夫人气得语声儿都颤抖起来,“作孽,真是作孽!”

苏若兰跪得愈发恭顺,噤若寒蝉。

沈氏忙扶着,给她顺气,劝道:“母亲消消气,为她气坏了身子,不值当的。”

“你不知其中厉害。咱们这根基声望,全是拿命换回来的,不知洒了多少血!岂能轻易玷污?哪怕只是个影子,也该防患未然,何况这回是亲眼所见?金灯呢?叫进来!”

不过片刻,金灯便手忙脚乱地跑了进来,听老夫人问那日的事,也如实说了。

老夫人听了,大致情形跟苏若兰的说辞对得上,气得两眼一翻,差点没昏厥过去。

沈氏忙使眼色叫金灯和苏若兰出去。

……

屋里只剩婆媳两人,好半天,傅老夫人才缓过劲来。

“当时他兄弟俩商议娶魏家女,我就不肯,为着大事才点了头。这家业来得艰难,外头的事我没乱插手,凭他们安排去了。”她又气又恨,老眼中滚出两行浊泪,“那魏氏在京城沦为笑柄,谁愿意娶?我没为难她,已很和善了吧?可你瞧她!修平吃了多少的苦才有今日这点威信,她怎就不知道体谅。这才嫁过来几天,就一门心思地往外钻!”

她这会儿怒气攻心,满口数落,沈氏没办法,只能听着。

好容易等数落累了,沈氏才道:“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她俩的话固然可信,不如问清楚……”

“这种丑事,怎么问?难道去找秦二公子,拿着家丑往外杨,叫人看笑话?”

沈氏被噎得无话可说。

片刻后,见老夫人缓和了点,才道:“那就叫魏氏来问问,若是误会,也别冤枉她。若是真的,就该管教,哪能您在这儿气坏身子,她在南楼逍遥自在呢?”

这话倒是合老夫人的意。

遂沉声道:“去,把魏氏叫来!”

作者有话要说:沈氏:讲道理出主意也要被怼,我容易吗。

攸桐:人在屋里坐,锅从天上来,我容易吗……

苏·千里送人头·若兰:没关系,我帮你气哭了老夫人。

老夫人:????你到底想坑谁??

第22章 无奈

南楼里,攸桐两只手笼在袖套,正挨个看厨房的瓦罐汤。

这套瓦缸和瓦罐是她上回出府时买来的,做工极好,回府后便叫仆妇们收拾干净,腾出地方摆放整齐,先做个冬瓜排骨汤和老鸭笋尖汤练手。

昨晚睡前她就叫厨房里生火,拿木炭慢慢煨了一夜,这会儿瓦盖未开,香气却已四溢。

等晌午时拿出来,滋味必是绝佳。

春草跟在旁边,试着碰了碰瓦盖,烫得赶紧缩回手,口中啧啧叹道:“少夫人真是愈发能干了,这几个月做的美味,可比我前十几年见的都多!回头若是夫人知道了,得知少夫人有这般才能,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定会很欣慰。”

这夫人自是指京城里的薛氏了。

攸桐闻言,笑了笑道:“母亲那儿事情多着呢,不必事事都拿到她跟前叨扰。”

口中如是叮嘱,心思却忍不住飘往府外。

秦良玉的身份,她回府后很快就查实了。那位是秦家老夫人的心头肉,年节前后必定不会远游,看那日的情形,为人和善,也是个痴迷美食的同道中人。等她做好了毛肚,便能设法问出那位庖厨的住处,寻个助力。

不过这些都还远,近在眼前的是回京的事。

当初满城风雨,骂名如潮,她虽找回了一点点场子,在旁人眼里,仍是被许朝宗抛弃、灰溜溜出了京城。如今夫妻回门,明里暗里,还不知有多少人盯着。当日去国公府赴宴时那些阴阳怪气的诋毁议论,她可全都记着呢!

正暗自盘算,忽听外面一阵脚步声,烟波匆匆跑了进来。

“少夫人,寿安堂传话,请你过去一趟呢!”

“什么事?”攸桐理了理衣裳,出得厨房,就见院里站着个丫鬟,是老夫人身边伺候茶水的,颇得脸面。这位亲自跑来,看来事情还不小。她没打算招惹得罪长辈,便没耽搁,带了春草在身边,便跟着往寿安堂走。

……

寿安堂里的气氛有些古怪。

攸桐自问没做亏心事,那传话的丫鬟又没透风,便只当是府里出了事。

谁知进到屋里,就碰上了老夫人满脸的怒气。

老人家年近古稀,满头银发,坐在炭火烘得人几乎出汗的屋里,仍裹得严严实实。秋香色团花的锦衣,外头罩着比甲,额间暖帽有点歪,脸拉得三尺长,满脸的皱纹都快被绷直了似的。

见着她,便问初七那日的事。

攸桐不明所以,如实应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