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 / 2)
其实并不是真的叫一声,而是发出类似于称呼的声音。连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叫什么。等再过点时候,还会和别的孩子一样,发出奇奇怪怪称呼声。
舒浅笑了下:“知道了。倒是不急。等会多了点再教也不迟。”
乳娘点头。
也不知道两个孩子是不是从刚才的话里面感受到什么,这会儿还真的发出了咿呀呀之外的声音。
反正舒浅是一句都听不懂。
她又从旁边取了一个小玩件,给两个孩子一人塞了一个:“这会儿真是有意思。”
萧子鸿还没来得及有什么感触,舒浅抬起头看向萧子鸿,意有所指:“毕竟是陛下与我生的,陛下如此有趣 ,孩子又岂会无趣?”
旁人听了都想笑,别提萧子鸿自个了。
舒浅这分明是在打趣他昨天吃味。
两个孩子玩了一会儿,很快又被别的事吸引走了注意力。屋子外的鸟到了季节,飞到了窗框上,试探性朝里张望了张望。
于是两个孩子竟是挣扎起来,试图翻身爬动了。
舒浅心想还好孩子现在还小,再大一些能动了,那可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她又逗了会儿孩子,萧子鸿则暂时先走一步了。
南京这儿搁置着不少事,就等着他到了南京再来处理。
原本在京城里决定的诸多事,现下也便于一一去做了。
过了这么会儿,舒浅便问了一声一直跟着两个孩子的宫女:“太子在宫中可还好?”
宫女应声:“太子殿下一切都好,陛下对他很是上心。”
她想了想,还说了一声:“陛下将娘娘的书也都看了。”
舒浅觉得那书没什么,看了就看了。
她笑了笑,也就没说什么。
回头,她将自己在崇明教中写的那几本一道拿了出来,让宫女在边上念,她自己继续编。孩子们是还听不明白,可听着耳边有人说话,便是听得极为认真。
除了小羊去历险外,这回确实还有锅碗历险记。
锅子和小碗与小羊不同,他们几乎是不能动的,只有旁人、河流、大海,才可以让他们动起来。锅子和小碗是以另一种的角度来历险的。
他们来自小马所在的国度,非常想要出去看这个世界。
小马不能随便出门,就希望他们能够看到的告诉他。
然后,锅子和小碗就这么上了出海的船,跟着第一艘船,来到了最近的一个小岛国。
宫女念着念着,自己都沉浸到了故事中,有时候明白过来里头简单笔触下真正代表的内容,还眼泪汪汪起来,忧心忡忡问舒浅:“娘娘,后来怎么样了呀?”
舒浅朝着她笑:“我也不知道,我还没想到呢。也就写前才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
宫女破涕为笑,被舒浅给逗乐了:“娘娘真是有才。”
舒浅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好的夸奖话。
等到萧子鸿回来时,知道这书还有了后续,也极为感兴趣拿过来看了。
翻看了两本,干脆连饭都搁置了,决定将舒浅写的先看完。
还是舒浅硬让萧子鸿给吃了饭,这才将后头的几本书给他。
到了更晚些时候,萧子鸿将这点书全部看完,还若有所思:“后头还没写?”
舒浅摇头:“还没。”
她小时候年纪稍大一些,院里没有多少书,她就编。
后来她遇到的事越来越多,经历过的事情越来越多,倒是没了再说那些小故事的机会。
如今是有了孩子,这才重新动笔,将这么些年知道的事,一一化为最简单的话,说入到故事中去。
萧子鸿想了一会儿,张张嘴,又闭上。
犹豫了好一会儿,他才询问舒浅:“舒娘怎么看民间书院?”
舒浅当然是支持的:“民间书院好啊。我正想着请几个先生在崇明教教识字之类,学得好的,就送去念书院。”
她不明白萧子鸿怎么忽然问这个。
萧子鸿没有上过民间书院,但也知道这类书院确实出过不少才子,朝中不少臣子都是书院出身。
“我是在想,民间书院是多了起来,可识字的人到底是太少了。”萧子鸿这般说着,“识字少,懂礼的便少。乡野小民更是不懂律法,即便是做错了事,也无人会想着去衙门吿。”
舒浅自然知道:“对于百姓而言,纸墨昂贵。有条件识字的太少了。”
萧子鸿点着舒浅出的书:“我便想着你这类的书,浅显易懂,字又极少。尤为适合在民间传授,一人记下了,转头和另一个人说,几乎也出不了什么差错。还能让人乐意去识字。”
舒浅听着萧子鸿说话,微微点头。
民间老百姓为了能过好日子,经常要下田。
孩子就背在身上,或者由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