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65章 内阁制度(第1 / 2页)

就在欧阳朔作难时,秘书郎柏南浦走了进来,躬身说道:“启禀君上,吕布、高顺以及陈宫三人在殿外求见。”

欧阳朔一怔,没想到吕布如此心急,抬头说道:“让三位稍等片刻。”

“诺!”

柏南浦转身离开。

青衣见此,起身说道:“要不下次再谈吧,我现在这样也挺好的。”

这是一位体贴的妹子。

欧阳朔见了柏南浦,突然灵光一闪,问道:“你可愿意做文案工作?”

“恩?”青衣一下没反应过来。

欧阳朔却是越发思路清晰,说:“我现在要处理的奏章非常多,每天都要忙到深夜。如果有人帮忙将奏章归类整理,必要的时候在奏章上贴上处理意见,就能大大加快我批阅奏章的效率。你可愿意做这样一份工作?”

见到柏南浦,欧阳朔突然想到,柏南浦作为秘书郎多少算是一位部门主官,不宜在贴身随时使唤了。

按现代社会的叫法,贾诩这位都护府长史相当于秘书长,柏南浦这位秘书郎则是办公厅主任。欧阳朔现在缺的是一位专职秘书。

眼前的青衣无疑就是一个合适人选,小姑娘别看年纪不大,却是难得的稳重,在白桦身边历练了这么久,也算精通政务。

更难的,还是青衣有一颗聪慧的脑袋。

青衣也听懂了。

这是一份糅合了现代文案秘书跟古代内阁大学士双重功能的机要位置,看上去不显眼,却能接触到领地最高机密,更能发挥她智囊作用,对一些奏章提前拟定处理意见,减轻欧阳朔的工作。

在古代朝廷这叫票拟,是内阁权力具现化的象征。提到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古代的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成型于明朝,起初是明太祖朱元璋借着胡惟庸案,一举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实际上等于兼任宰相,把君主独断专行扩大到了顶峰。

如此一来,集权是集权了,皇帝本人却累惨了,每天熬夜加班伤不起。奏章多的时候,皇帝甚至要通宵达旦。

就算是朱元璋这样的倔皇帝最后也扛不住,怎么办呢?只能找几位资深的老爷子帮他一起处理。

这些人就是大学士,或者是学士。

然而大学士们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他们一个个顶着“大学士”的头衔,官职却低的可怜,根本无法弄权。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内阁制度正式成型。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皇帝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

此时的内阁仍然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权力机构。

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权力开始上升,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

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如此,内阁首辅票拟之权跟司礼监的批红权结合,共同构成一道完整的权力链条。内阁首辅与宦官合作,就能执掌大政,掌控六部。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张居正跟大太监冯保的结合了。

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朱元璋费心心思废除的宰相制度,以另外一种变种的形势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

山海城立国时必定是要在四大总署之上,设立内阁的。只是如何操作,才能做好既提高行政效率,又防止内阁弄权,就是一个大难题了。

在此过渡时期,青衣的职位就相当于一个前哨。

青衣是聪明人,知道其中分量,反倒是有些犹豫起来,“我怕是不行吧?”

欧阳朔一笑,“你不行?那就是行了。”

“那好,我试试。”青衣这才点头。

“这才对嘛!”

对青衣这位女诸葛,欧阳朔还是非常看好的。

紫罗兰警惕地看着欧阳朔,说:“哎,你不会是想将青衣招为女秘书吧?”

“……”

对这位女妖精,欧阳朔又能说什么呢。

青衣听了,脸色微红。

“今天就先谈到这吧,我还得见一见吕布。”欧阳朔说,“青衣你留一下。”

“好。”

青衣点头,她这算是正式上岗了。

************

对吕布三人的安置,欧阳朔心中早已有数,其中还牵涉到对军务总署机构的调整。既然吕布主动求见,欧阳朔干脆叫来杜如晦跟赵括两位军务总署的大佬,就在书房召开一次军务总署的临时会议。

稍倾,杜如晦等人就一一来到书房。

当中一人身长一丈,腰大十围,器宇轩昂,面如冠玉,威风凛凛,血气蒸腾,正是吕布吕奉先是也。

咋一看,当真是一员绝世猛将。

吕布之勇,不仅是三国,就是整个华夏历史上,也仅有几人可以与之匹敌。就算是恶来、许褚以及马超三员猛将,相比之下也有一丝差距。

吕布身后跟着一位长满络腮胡的阔脸汉子,咋看之下,有些木讷。不用说,就是忠义之士,练兵高手高顺了。

高顺旁边则是一位中文文士,同样的阔脸,一脸正气,正是谋士陈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