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86章 君上临朝(第2 / 2页)

留下刘默一人,端着木盒,愣愣地站在大院中间。

************

八月二十二日,山海城,无极殿。

欧阳朔早早起床,晨练结束,宋佳也已经起床,给他准备好了沐浴的热水。洗浴完毕,宋佳取来冕服,准备服侍欧阳朔更衣。

“不,将铠甲拿来。”欧阳朔摇头。

“今天是夫君第一次朝会,穿戎装吗?”宋佳不解。

“不错!”

欧阳朔必须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山海城以武治国,以武立国。

回来两三天,欧阳朔晋升为公爵这样的大事,似乎只有朝廷的一次封赏,其余一切照旧,就连臣属的称呼都没变。

事实当然不止如此。

相比侯爵,公爵又上升了一个档次,相当于是又一次质变。

春秋战国时期,就算是一国之君,爵位都不一定能达到公爵。尤其是春秋时期,像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都是以公称之。

当然,中间的一个字是他们死后的谥号。

真正的称呼,应该是齐公、宋公、晋公以及秦公等等。

直到春秋末期,诸侯中的强者才开始称王,比如楚庄王,也就是当时的楚王。到了战国末期,秦国和齐国甚至共称东西二帝。

那时的周王室,早已名存实亡。

对主君如何称呼,在中国,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正是如此,才需要在隆重的场合,统一更改。

按古代定制,欧阳朔晋升为公爵之后,臣属对他的称呼就将改为“君上”。等到山海城建国,欧阳朔称王,则再次更改为“王上”。

至于“皇上”、“帝君”,则是更高一级的皇朝和帝朝才能有的称呼。

一切都有规矩。

同时,此前的政议和军议,也统一更改为朝会。

所以说,今天是山海城历史上的第一次朝会,意义重大。

在这样的日子里,欧阳朔一言一行,都会被臣属解读,释放出信号。欧阳朔放弃冕服,换上戎装,用意便是在此。

……

上午八时,诸位大臣已在正殿等候。

此前议政,像总署署长这样的巨头在正殿都是有座位的,他们可以盘膝而坐,前面还摆着案几,案几上还摆着茶水果盘。

现在的正殿,除了高高在上的主君席位,剩下的都是空荡荡的。文化司官吏趁着这两天的时间,已经将正殿按照新的礼制布置妥当。

朝会之时,除了欧阳朔,其他大臣都得站着。

这就是“君上”之威严,即便是欧阳朔也无法左右,必须遵从礼制。好在这样的朝会,并不是每天都要举行。

按例,朝会每月举行两次。

平时欧阳朔都是在御书房处理政务,大臣们自然也不必一直站着。

就在此时,秘书郎柏南浦宣召:“君上驾临!”

欧阳朔身着戎装,腰配赤宵剑,手持帝皇印玺,缓缓自屏风之后走进正殿,立在案几之前,神情庄重、肃穆。

“拜见君上!”

一瞬间,正殿之内,上百位大臣齐刷刷地躬身下拜。他们行的,正是最正宗的君臣之礼,俯首作揖。

以欧阳朔的理念,自然是看不惯元明清三代的跪拜之礼。

古人认为,下跪只有神像才可以接受,皇帝都没有那个资格;而且古代皇帝讲究仁德爱民,对于跪拜这一套理论他们从精神上是无法容忍的。

尤其是到了清朝,将大臣当做奴才,就更是对人格的践踏。

欧阳朔这位现代人,就更无法接受。让萧何、范蠡等大臣跪拜,简直就是对他们人格的一种侮辱。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兴这一套。

“诸卿起身!”

欧阳朔咬字沉稳,因为还没有建国,在用词上更是有些避讳。

“谢君上!”

诸大臣起身,见到君侯一身戎装,眼神一凝。

杜如晦、霍去病等军方大臣,自然是神情兴奋。萧何等文臣心中,却是微微一颤。

君上此举,意义非凡啊!

好在萧何、范蠡以及卫鞅三位巨头,严格意义上来讲,都不是纯粹的文臣。他们都是文武兼备之士,可不是后世之儒生可以比拟的。

再者说,这里可是荒野,一个可以媲美战国时代的乱世。

文臣治国,基本上不现实。

欧阳朔做上主位,目光悠远地注视前方,开口说道:“今日朝会,先议一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