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国势堪忧(2 / 2)
不是跑,就是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逃跑身上,这样的皇帝,又有什么理由,会去相信别人呢?
顾炎武终于理清了思路,一脸痛苦,不住地摇头叹息。
自古官贼不两立,李自成等人,在大明正统的眼里,就是贼寇。什么民族大义,什么民族气节,统统都是扯淡!当初的主流,就是联虏平寇。不是迫于当前形势危急,堵胤锡根本不敢连寇抗虏。但是他一旦提了出来,那他在那个阵营里面,就是个异类。
曹继武无奈叹了口气:“李自成消失后,其侄李过的三十万大军,皆听堵胤锡号令。这样一来,堵胤锡和农民军,就成了一条船上的。朱由榔是那个阵营的头,他能不心惊胆战吗?所以此时的朱由榔,是前怕清军,后怕贼寇,因而他谁也不会相信的!”
顾炎武点点头,无奈叹息:“连寇抗虏,单单这四个字,就足以令大明震骇。真做起来,还真不容易!”
感概完了,曹继武又切入正题:“就这么多?”
顾炎武摇头苦笑:“当然不止,不过,以老弟的智慧,仅凭堵胤锡这一件事上,应该能够猜得到,顾某所知道的一切。”
兵部尚书堵胤锡,是农民军和永历朝之间的联络人,他一死,纽带不在,官府对贼寇天然的惧怕,贼寇对官府切骨的痛恨,将会瞬间爆发。官贼相斗,清军趁虚而入,很快就能平定西南。这和大明灭亡,南京弘光灭亡,福建隆武灭亡,几乎是如出一辙。
曹继武无奈:“你在忧虑西南形势?”
顾炎武点头,反问道:“以老弟来看,永历还能维持多久?”
曹继武伸出了三根手指。
顾炎武大喜:“三十年?”
曹继武摇头。
顾炎武疑惑:“难道是三年?”
曹继武仍然摇头。
顾炎武瞪大了眼睛:“三个月?”
曹继武点头。
顾炎武又惊又恐,几乎蹦起来了:“不可能,西南地形复杂,山高水深,满洲骑兵,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曹继武微笑:“扬州人口百万,城坚池深,粮草充足,运河中枢,进退自如,天时地利人和,要比西南好上许多倍,又能怎么样?”
顾炎武顿时无语。
眼前的扬州之战,太过奇葩了。那么好的条件,竟然瞬间崩溃,凡是脑袋没进水的人,都想不明白,也不敢相信,但它偏偏就发生了。而且发生在自以为是的正统面前,这让优越感爆棚的华夏子民,情何以堪!
别有用心者,把责任推在清军俩字身上,巧妙地转移了注意力,掩盖了无能,瞬间引爆了鸡血情绪。然而如果一直蒙在这种鸡血情绪下,接下来的状况,将会更加的不堪!
顾炎武愤愤地捶足顿胸,似乎要把清军生生给吃了。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只要是人,上天都一视同仁。你有大义,我也有大义,谁的算数?
谁实力强谁的算数。
所以没有实力,妄谈高尚大义,被上天抛弃的命运,是避免不了的。
大明两百万军队,不到数年,被李自成消灭。
李自成百万大军,不到半年,被满洲铁骑打散。
如此惨烈的事实面前,竟然还没有惊醒,这华夏犬儒的毒害,不是一般的无可救药。不但不醒,反而心安理得的趴下。孙之獬之流提出剃发易服,连人家满洲也是瞠目结舌。
真相很残酷,华夏真正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人,是被犬儒浆染的士大夫,以及他们带节奏的所有无知之人。
所以曹继武,早已经和华夏正统分道扬镳,眼前的他,没有顾炎武那么无谓的鸡血,他关注的,是眼前的西南形势。
八旗军中,不全是骑兵,除了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之外,其他各旗都有步兵。
正面重甲步兵推进,两翼轻骑奇袭包抄,这是八旗军和李自成数次会战的主要方式。而李自成的军队,全是步兵,所以每战必败。
步兵对骑兵,要充分利用地利优势,才有胜算。但一旦正面抗衡,步兵绝对不能跑,一跑即溃,所以李自成常常一溃千里。
山西东有太行山,中有太岳山,西有吕梁山,北面是阴山,南面是中条山,可谓是华夏最典型的山地地形。那里既然挡不住八旗军,所以眼前的西南地形,同样也不能指望。
曹继武的一番分析,顾炎武直摇头。
他没去过山西,不知道那里的实际地形,自然不愿意赞同:“李自成军中,骑兵也很多,你这些话,是鞑虏拿来糊弄人的。”
曹继武笑了,指了指顾炎武的佩刀:“你配了把刀,就代表你是武士了吗?”
顾炎武很奇怪,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短刀:“这是顾某防身用的,老弟什么意思?”
“你虽然配了把刀,但你不是武士,因为你根本没有武士的杀人技能。同样的道理,李自成军中,骑马的是很多,但那不是骑兵,而是一群骑着马的农民。”
顾炎武闻言,惊得说不出话来。
骑着马的农民,自然不能算是骑兵。
游牧民族,打小就可以骑射,长大之后,无论男女,都是骑士。成吉思汗的女儿图满轮,怀着孩子,都能带兵杀人百万,温柔富贵之乡的华夏子民,敢想象吗?
骑兵的强大,在于速度和冲击力,所以人马一体的技能,是根本的基础。
一个种地好手要成为骑兵,首先要熟悉马性以及马鞍、马镫等装备,掌握精湛的骑术,光是这两样基本功,达到人马一体,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其他还有马上武器使用、战术配合等等,所以训练出一个合格的骑兵,据三兄弟测算,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顾炎武咂舌不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