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 / 2)
沈默没说话,好一会儿才道:“这件事还请大哥别告诉林溪。”
“放心吧,我肯定不会告诉三妹的。”
既然不是沈默主动招惹的,那多半是对方自己一厢情愿。
林泽看着沈默清隽的侧颜,忽然觉得长得太好也不是件好事,尤其是放在沈默这种已经成亲的人身上。
鹿鸣宴是由周巡抚这个地方官主持的,除了他们这些举子,参加鹿鸣宴的还有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两位官员,当然还有一些地方上的豪绅。
当林泽和沈默一起进去时,随着虞炜走过来的时候唤了声“沈解元”,厅中大部分人的目光就都落在了沈默身上。
没想到这位沈解元生的如此清俊,又这般年轻。
在座的几个豪绅都是人精,这么年轻的解元,将来必定前途无量,只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和沈默套近乎,周巡抚陪着主副两位主考官来了。
一番见礼,众位举子按着名次坐下。
周巡抚的眼睛飞快的扫过众人,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坐在最前方的沈默身上。
“你就是今科解元?”
沈默起身行礼,举止从容大方,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高雅气质,“回禀大人,正是学生。”
周巡抚忍不住抚了抚短须,“真是少年英才。”
“周大人这话一点不差。”主考官魏东平把话接过去,对沈默道,“我看过你的文章,才气纵横,言之有物,尤其是那篇策问,其观点竟与太子素日的政见不谋而合。”
魏东平说及“太子”二字时,特地加重了口音。当着众人的面,他不好直接提及太子吩咐过的关照,又想沈默领他的这份情,是以非常隐晦的提了这么一句。
沈默听到“太子”二字,结合魏东平的表情,忽然就想到了乡试之前所见到的那个气质高华的青年。
有之前的猜测在,沈默即使得知那青年便是太子,脸上也没有流露出什么惊讶之意,很平静的朝魏东平行了一礼,“大人知遇之恩,学生定当铭记在心。”
魏东平方才满意的点了点首,指了指身边的副主考官戴师道,“你最该感谢的应该是戴大人,是他把你的卷子荐了上来。”
太子当时只是要他关照这位姓沈名默的学子一二,并未要求他一定取中他。
所以魏东平打得主意便是若是这位沈默的学子真的有才,经底下人的选拔荐到他这里,他便可以顺水推舟依着太子的意思提拔一二,这样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没想到这位叫沈默的学子真的被荐了上来,而且还颇得戴师道的认同,觉得是难得的好文章。
魏东平读过以后也觉沈默的文章写得不错,方把他点为了解元。
魏东平把此番缘由点出来后,戴师道笑道:“魏大人太过谦了,我虽把沈解元的卷子荐了上来,可是最后做主的却是魏大人。”
他二人在这里互相谦让,周巡抚却看看魏东平,看看沈默,总觉得这里边有自己不知道的事。
周巡抚浸润官场这么多年,刚才魏东平提及太子时的那一番话虽然说得极为隐晦,可是神色却很微妙,他立时就觉察到了一丝不对。
周巡抚深知像魏东平这样的京官,不像他们这些地方官因为远离权力旋涡中心,说话做事不用时时考虑后果,更随心一些,而是一言一行皆有一定的深意。
他忽然提到太子,内中想必一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魏东平似是极为欣赏这位沈解元。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太子会对这位沈解元极为欣赏。
周巡抚想到此,不由多看了沈默几眼,既是这样,自己大可以拉拢一二。
酒过三巡以后,魏东平拉着亚元虞炜说话时,周巡抚便不动声色的打听沈默的家庭状况,当得知沈默已有妻室以后,周巡抚的表情和虞炜当日一样流露出了一丝失望。
不过这丝失望之色转瞬即逝,快得让沈默几乎以为是错觉。
整个鹿鸣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大家拜过师喝过酒相互认识以后,宴会就结束了。
林泽与沈默结伴走出来时,就见一个贴身丫鬟打扮模样的人拦住了他们,“我家夫人想见沈解元一面,特地让奴婢过来相请。”
沈默看着眼前的这个贴身丫鬟,不同于之前的小丫鬟,这个丫鬟大约二十上下,穿着上好的绫罗绸缎,头上插得珠钗也不是凡品,脸上的神色更带出一种平日里发号施令的精明强干,的确像是当家夫人身边能干的管事丫鬟。
他收回目光,便看了林泽一眼,“还请大哥稍候,我去去就回。”
林泽知道他的意思,点点头:“那我在此等你两刻钟时间。”
沈默这才随着那丫鬟朝后宅走去。
巡抚衙门的后宅占地并不广大,但是修建得很是气派,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在穿过一条长廊后,那丫鬟终于停了下来,朝坐在六角亭中的一位夫人蹲身行了一礼。
那位夫人正是周夫人,她听人说这一科的解元既年轻生得又好,便动了见他一面的心思。要是家世人品都过得去,倒是可以让女儿相看一下。
如今她见到沈默人,心里立时多了几分满意,不错,看他通身的气质就知道出身大家,加上这出色的容貌,又是解元,配女儿倒是刚刚好。
周夫人有了这样的心思,便试探的问了几句。
一日之内,被人问了好几次可曾婚配这个问题,沈默苦笑的同时又觉得林溪的担忧倒是一点没错。
“回禀夫人,在下已经娶亲。”
周夫人很惋惜的叹了口气,原本还以为能把他和女儿撮合到一起,没想到他已经娶亲了。
过后,周夫人兴致缺缺的问了他几个问题,然后便叫领沈默过来的那个丫鬟把他送回去。
哪知两人刚走过一处芍药花台,就听旁边响起了一道声音,“公子请留步。”
沈默循音看过去,就见花丛的另一头站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见他望来,脸上立时起了一层红晕。
</div>
</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