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孝怀皇帝终于可以安息了(1 / 2)

加入书签

(正文)

谥号,就是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以示表彰。本朝的大臣所追求的,其一为生前的高官厚禄,其二则是死后的谥号。但是,本朝大臣的谥号,一般在死后几年才给。

对于本朝的大臣们来说,谥号就是对他一生的评价,是盖棺论定的意思。所以,谥号给得一定要公允,一定要能经得住考验,绝对不能让人挑出半分毛病来。对于天子而言,谥号更是天大的事情,不但关乎天子本人,还关乎朝廷的威信。

谥号的字眼儿要从谥法所规定的字中选取,相传的周公制谥,一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都是褒谥,第二部分大多是平谥,第三部分开始有恶谥。譬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等字眼儿是褒谥,简、恒、匡、僖是平谥,厉、灵、炀都是恶谥。

作为天子,他的称号往往和谥号、庙号、年号纠结在一起的。这三者之间区别很大,年号用于纪年,新皇继位之后,是要改元的,在他驾崩之前,往往要用几个年号。比如先帝灵帝刘宏,在位二十年,先后用了建宁、熹平、光和、中平四个年号。

按照周礼,天子七庙,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有庙号的就一直保留下去。没有庙号的,到了一定时间就“亲尽宜毁”,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这就叫做“附庙”。

本朝开国将近四百年,高祖、文帝、武帝、世祖光武帝是当仁不让的始祖,一直是七庙之四。其他的帝王,谁单独立庙,谁附庙,附谁的庙,本朝的礼官们争来争去,争了个不亦乐乎。最终定议的是,前汉的帝王,附庙高祖、文帝、武帝,后汉的帝王,附世祖、孝明帝,孝章帝的庙,其中的含义很明显,谁的子孙,便附谁得庙。

本朝的谥法是极其严格的,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绩才能拥有庙号,例如高祖刘邦,世祖刘秀,高祖是开国之祖,世祖是中兴之祖,前汉、后汉自他两人始。天子七庙,是从高祖高帝始,还是从世祖光武帝始,在本朝定鼎开国之时,争了许久才有定论,那就是从高祖高帝时始。

在谥法上,每一个字眼儿都是特殊含义的,是不能随便使用的。譬如先帝的谥号是“灵”,灵字在谥法上是这样解释的: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

灵字的含义大概如下,放任本性,不见贤思齐。志向极大,命运却不好。敬鬼神而不能远之。聪明,但是不能付诸行动。按照以上的解释,对照先帝的一生,还是非常恰当的。史官们给了先帝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但是,灵字是恶谥,顶多算是平谥。

本朝的帝王,年号是生前的,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但是谥号和庙号是自己无法决定的,而是以礼官为主,参照文武百官们的意见决定的。既然决定以天子之礼葬弘农王,必须要给他一个恰如其分的谥号,然后再决定是单独立庙还是附庙。只有过了这两道关,弘农王才是一个真正的天子,在此之前,他的葬礼是无法进行的。

大司马提到了少帝的谥号,一言惊醒梦中人,文武百官们立刻就意识到了,还有谥号和庙号这两道关没有过。“来人!取谥法来!”司空种拂拉长了声音喊道。谥法是一本儿薄薄的小册子,上面有三部分数百个字儿,每个字儿旁边都有解释。

片刻功夫儿,小吏们就取来了几本儿谥法,马日磾带头,众人围着翻了起来。第一部分都是褒谥,少帝在位的时间太短,都无法采用,第三部分又恶谥居多,那就只好在第二部分上找字眼儿了。少帝虽然轻佻,但是死得太惨,文臣们心中不忍,总想网开一面,尽量儿给他找一个好一些的字眼儿,平中带褒的最好。

((百度搜索:全/本/书/屋/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