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1 / 2)
晏卿心里一惊,他知道这个时期军阀混战是常有的事,但也没想到这么快就遇上。
“秦老板这消息可靠吗?”
“要没有九成的把握,我就不会跟你说了,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前段时间苏州城里到处抓刺客,邵老板知道吧?”
“我知道。”还是他把人送走的。
“其实那是林越山刺杀北边霍系军阀的少帅,打算陷害给南边的魏大帅。结果让人跑了,事情就败露了。现在北边霍系和南边魏系联手要打林家,这苏州城十有八、九会被波及。这风间浪口,就是再赚钱的生意也没法做了。”
晏卿附和道,“对对,谁说不是呢?”
没想到他救的那人竟然是霍系军阀的少帅!
也不知道自己救他这事跟这一次的战争有没有关系,要是有,那乐子就大了。
这件事打了晏卿一个措手不及,他是千算万算没算到,外头竟然说打仗就打仗,一点防备都没有。
第83章 在民国刷淘宝12
得知马上会有战乱后, 晏卿不得不把之前的计划做出调整。
比如, 正在筹备的自行车厂和诊所都得往后排, 当务之急是先去购买一些武器, 然后再雇几个保镖,以求在乱世中自保。
他本来考虑带着家人离开苏州,但如今这世道哪里都不太平。今天风平浪静的地方, 可能明天就战火纷飞了,所以一打仗就逃离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更何况,他父母也未必愿意离开。故土难离,他们在苏州生活了半辈子,倾家荡产被小人陷害都不愿意离开,现在又怎会为了一件没有发生的事离开?
晏卿回到向阳十八号,他们一家前几天已经搬过来住了。听说买房子的钱是常济慈送来的,方家人也没有怀疑, 只感叹晏卿交了一个好朋友, 以后要好好报答他。
晏卿回来时,方母正推着方父在花园里晒太阳。
方父如今身体调养的不错,在知道晏卿买下了一个诊所,改成仁和医馆后,方父心里卸下了一块大石头,病情一下子好转了不少。虽然右手和右脚还是有些不听使唤,但嘴巴已经不歪了, 说话也能听清楚了。
晏卿跟他们说了要打仗的事, 方母顿时发愁道, “怎么又要打仗?这安生日子才刚过了没两天。”
但当晏卿提到去外地避一避时,方父果然叹了口气,“就算逃到外地,也只能安宁一时,现在哪里还有真正的太平地方?咱家已经不同往昔,去一个陌生地方讨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晏卿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打算雇几个保镖,再买点武器,好歹有一点自保能力。”
方父十分赞同,“这样再好不过。不过万一真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你就带着你娘和晏池晏曦离开。我就不拖累你们了。”
“说什么呢,咱们一家人要走也一块走!”方母道。
“爹娘,你们别担心,事情还没到那一步,咱们只是做好最坏的打算而已。”
晏卿很快找门路在黑市买了一批武器,然后又招了几个会功夫的保镖。如今这世道不仅乱,而且穷人很多,多的是为吃饱饭愿意卖命的人。所以招保镖的事十分顺利。
晏卿一共招了十个人,他最看重的是一个叫林刚的人,此人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手上功夫不弱,而且枪法也很好。并且为人忠实可靠,晏卿让他当了护卫队的队长。
这件事忙完,晏卿又接着准备诊所的事,总得有个明面上的收入来源,才好让家人放心。
诊所里需要的东西不少,桌椅板凳、手术刀、手术针线、纱布酒精、中药西药等等这些,晏卿能在淘宝上买就在淘宝上买了,不能在淘宝上买的,他就在现实中购买。
除此之外,他还得招几个助手,偌大的一个诊所,光靠他自己可忙不过来。
一切准备就绪,晏卿选了个黄道吉日就悄无声息的把医馆开张了。
他这个医馆是中西医结合,兼备了传统药铺和现代诊所的功能,能把脉开方抓药,也能看诊输液做手术。
这段时间晏卿也没闲着,不仅把原主的医学知识梳理消化了一遍,同时还在淘宝上买了不少现代的医学书籍,包括一些论文资料之类的,努力钻研这个时代的医学内容。
所以医馆开起来后,他这个医生做的还算不错,不至于手忙脚乱。
不过医馆比他想象中的要冷清一些,因为穷人看不起病,而有钱人看病都是选择大医院。而中间的普通人呢,信任西医的和信任中医的都不大来他这种中西合璧的。一时之间,倒是分外冷清了。
晏卿也不着急,有病人来他就看,没病人他就做研究。他最先研究的就是青霉素,这种救命良药自然是越快研究出来越好。
他有整个淘宝的资料在,各种青霉素制作方法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人专门研究穿越古代如何制作青霉素,所以晏卿成功研制出青霉素并不难。
难的是他研究出来后如何实现量产。
如今北边和南边已经同时打起来了,林系军阀节节败退,江苏夹在中间,被波及是迟早的事。所以成立药厂一事还是得先放放。
更何况他手中也没多少钱了。倒卖自行车赚的钱,被他用来买武器雇保镖,以及购买诊所的医疗设备了。武器还好,医疗设备这东西特别昂贵。虽然他淘宝上有更好更先进的,但就是因为太先进了不适合这个时代用,所以只能花大价钱去买外国人的。
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早晚他得把这些先进的设备生产出来,让外国人来买他的。
药厂暂时建不起来,晏卿只能先把青霉素放一边,继续研究其他药物,以后有条件了,他可以一起生产出来。
这一天,晏卿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群人围在路边议论纷纷。晏卿本不打算凑热闹,但听到路人的议论他就停住了脚步。
“太吓人了,一米多长的虫子从肚子里钻出来,看的人头皮发麻。”
“就是啊,那孩子肯定活不成了。”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就是蛔虫吗?这年头谁身上还没有几条蛔虫了?”
晏卿仔细听了会儿,才知道是有一个流浪儿肚子疼倒在了路边,然后没一会儿从他肚子里钻出来一条一米多长的蛔虫。
那孩子已经被好心人送去了医院,但以如今的医疗条件,只怕救回来也难。
蛔虫吗?
晏卿本来就在考虑下一步研究什么药,这个倒是给他提了个醒。如今的卫生条件太差,蛔虫感染率极高,不仅是儿童,连成人都难以幸免。没听有人说“这年头谁身上还没有几条蛔虫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