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讲究人(1 / 2)
吕建德放下了手中的电话,脸上有着毫不掩饰的笑意,让人拿来了那份传真的文件,心中更是乐开了花。
想不到啊,堂堂院士做事,竟然这么有规矩。
其实,以现在华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医疗从业人员,都是十分缺乏的,但也是饱和的。
这样听起来似乎非常的矛盾,但这就是事实。
先说科研工作者,华国的大学生数量在扩招之后,哪怕是放眼全世界,也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的了。可是,扩招前后的大学生素质之比……那就不太好说了。
在这些大学生中,真正能够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又能有多少?
而事实上,在科研这条道路上,绝大部分的资源都是被最顶尖的那一撮人把持着。
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状的工作环境,越是站在塔尖上的那几个人,就拥有越大的话语权。
医生们亦是如此,甚至于因为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所以显得愈发的集中。
人的身体一旦出了毛病,那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肯定会希望给自己看病的医生越厉害越好。而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好的医生一般都是逐步向上走的。
而地区性的三甲医院,肯定留不住真正的一流人才。
所以,最顶尖的人才往往集中于首都,然后是魔都,其次才会被其它省份所瓜分。而这其中,更有一大半的比例集中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
根据虹吸效应,许多疑难杂症的病人都朝着顶级医院涌去。于是,这些医院的医生们被迫性的变得见多识广,并且积累了大量的医疗经验。
最后导致一般的乡镇医院医疗水平越来越差,只能治疗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了。
这并不是乡镇医院不愿意发展,而是他们没有这个条件啊。
有人说,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也很好,硬件很强。但是,再好的硬件也是需要人去操控的,当这儿留不住好医生的时候,那么一切就白瞎了。
所以,超级大医院的医生是饱和的,但下面的医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处于一种比较堪忧的状态。
当然,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来看,王梁院士都是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中的一个。
以他的声望和能力,许多时候普通人难以办到的事情,他只需要招招手,打个电话,就能办理得妥妥当当。
譬如,如果王梁院士想要邀请哪位医生或者是学者加入自己的研究团队……这种事情,怕是会让无数人打破头皮也要抢到手的吧。
扪心自问,吕建德自己都会为之心动。
哪怕他今年已经是接近退休的年纪,哪怕他已经不再幻想,并且手中还掌握着一个三甲医院的大科室,但他却知道,自己依旧无法拒绝来自于王梁院士的邀请。
方健,如今在二院实习,但是他并没有与二院签任何合同。
这不是二院领导的失职,而是方健还没毕业,连一个医生资格证书都没有拿到手。以现在的医疗制度,他们签个屁的合同啊!
在这种情况下,王梁院士完全可以绕过二院,直接与方健进行接触,并且将条件列出来。
但是,王梁院士就是一个讲究人,他并没有接触方健,而是以传真的手段,指明想要与二院的方健医生进行合作。
当然,这个合作也就是说的好听一点而已,核心的意思就是请方健入京,加入他的研究团队。
不过,根据方健在研究团队里的贡献,以后若是有论文发出来,方健署名一作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二院挂名。并且,二院还可以借用王梁院士的名头,王院士的一些弟子也会抽时间来二院坐诊等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