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一字长蛇阵(1 / 1)

加入书签

本来这些日本的士兵就不怎么重视防空,对于他们来说,支那人的飞机那天的表现实在是太差劲了,根本就不配他们以前的威名。可以说以前的叱咤风云的支那空军在日本水兵的心中早就是不存在的,也就是日本陆军的那些家伙一个劲的吹嘘支那空军有多么厉害,我们海军可真是没有看出他们多么厉害,冲到我们舰队上空的那些飞机在防空火力的绞杀下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任何的作用,最后全部都跑到海里去喂鱼了,而且那些飞行员在空中跳伞之后,我们的高射机枪直接就在空中把他们给射杀了。

“好了,士兵,快点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吧,不要在这里犹豫了,不要说那些支那空军有多么的厉害,其实全部都是陆军的那些蠢货编造出来的就是了,支那空军能有这么厉害,这是陆军在为他们的无能而找出的借口,如果不大肆夸奖,支那空军厉害的话,他们怎么能够面对他们的损失呢?华北那么好的土地竟然是给丢了,现在要不是我们海军帮忙,他们凭什么能在华中地区打开局面呢?赶快去做我们的事情吧。这次只要是能够在华中地区大打出手,能够宣扬一下我们海军的荣耀,回去看看那帮陆军还怎么在天皇陛下面前立足。”其实在日本海军当中,有这样思想的人绝对不占少数,在这些人的心中,陆军根本就是在为他们的失败找借口。很多人都说华夏的空军和陆军并没有那么厉害,因为海军在两天的实战当中已经是给华夏人带来了巨大的伤亡。陆军以前的时候之所以没有打胜,就是因为跟他们贪生怕死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他们可以好好的努力作战的话,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哈伊。”士兵赶紧的答应了一声,立刻加入到大队伍当中了。一门战列舰的火炮需要很多人去帮忙,他才可以良好的运转起来,射速也不是很快,但是只要一发炮弹打出去,那就代表着至少几百人的伤亡,这就是战争最大的武器了,这样的东西对于日本这样的工业国家来说也是国之利器。

今天日本海军的布局跟那一天有所不同,在那一天回去之后,日本海军也进行了总结,他们认为如果今天要是按照那一天的剧本继续开演的话,华夏空军对他们的威胁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那一天整个舰队组成了一个防空阵型,所以说他们对地攻击还是有限的,今天干脆摆出了一个一字长蛇阵,这样可以在江边排列开,然后最大限度的对地面军队进行炮击,这样的结果就是可以更加有效的支援陆军,但是同时也把他们的防空给打开了。如果支那空军飞来更多的飞机的话,可能他们会损失不小,但是日本的海军军官也说了,如果不是在做梦的话,我们怎么可能会看到支那空军呢。他们在那一天的作战当中已经是损失很厉害了,今天我们调集了更加猛烈的空军,相信他们是飞不进来的。

如果天空当中只有日本陆军航空师团的话,海军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胆子的,因为在他们的眼中,那些航空师团的飞行员都是一群只会吹牛的家伙,实际他们的作战本领并不怎么样,但是现在天空当中还有他们一百多架海军航空兵呢,日本海军对自己的战友都是盲目相信的,在他们看来有海军航空兵的天空,那才是最安全的。日本每一个海军航空兵都是精英飞行员,把他们训练出来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所以它们的价值也是非常大的,而且作战力十分勇猛,水兵对他们也是十分相信的,有他们参战,所以才敢排出这样的队列,那是对他们无比的信任。

本来摆出这样一个作战阵型,很多人都是不同意的,尤其是海军内部的一些资深军官,因为他们认为在战争当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如果要是不对未来发生的一些危险作出判断的话,或者说做出预防的话,很有可能会给日本海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里已经是有联合舰队1/4的力量了。

但是另外一派海军军官却认为要集中所有的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陆地上的陆军进行支援,也让陆军那些家伙好好看看我们海军的作战能力呢!

最终双方因为这个事情争执不休,官司打到了南云忠一海军中将那里,海军中将也得到了来自大本营的暗示,原来他是一个判断力很敏锐的人,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而丧失了自己的理智。

但是从国内海军部发来了一封有暗示性的电报,让他今天尽量扩大战果,这样就可以在日本大本营的会议上尽情的奚落日本陆军了。在来年的资源分配当中,海军就可以占据到更大的份额,所以南云忠一冒险同意了这个计划。

南云忠一同意这个计划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就是跟其他人一样,他相信华夏人的飞机不可能再次飞抵他们的上空,那一天日本人的空军损失很厉害,华夏人的空军要损失很厉害,如果今天的剧本跟那一天重演的话,这样的一字长蛇阵也未尝不可,就华夏空军的小猫两三只,每只军舰的个体防护网根本就不可能突破,所以这样最大限度的支援陆军是可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来自海军的那封电报了,他本身也对陆军有些看不起,别看他跟松井石根大将是好朋友,但是在对待陆军的这个态度上,他也仅仅是欣赏陆军的一些高级军官就是了。对于陆军的那些普通士兵,他也没有什么好脸色。

所以当日本海军的阵型出现在保安团的总指挥部的屏幕上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傻眼了,难道今天幸运女神回来了吗?这是在给我们送大礼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