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马焕大婚(四)(2 / 2)

加入书签

是曹操最喜欢的,是建安元年出生的曹冲,如今还没到十岁的曹冲,是曹操最喜欢的孩子。但是派去长安的儿子,不可能是曹冲,年纪太小,再说曹操也不是那么放心。不过曹操最喜欢这个儿子,是一点儿不假,因为曹冲聪明啊,在曹操看来,这点最像自己就是曹冲,甚至有的地方,比自己还聪明。想想历史上的曹冲称象,就知道他多聪明了,那时候曹冲才几岁,

所以也真是,曹冲是深得曹操的喜爱。尤其是曹操这样儿的人,他可没认为武力什么的,你天下第一就无敌了,那纯扯。所以像曹冲这样儿的,他是喜欢,曹植那样儿有才华的,他也很喜欢。曹彰那样儿武艺不错的,曹操不是说就一点儿不喜欢,但是一比较下来,还差点

儿。曹昂不用说了,曹操是很器重他。而曹丕呢,说实话,曹操就真心不怎么喜欢,但是好歹是嫡子,所以说也不至于说厌恶什么的。尤其是历史上曹昂早就不在了,最后的大位,不还是给了曹丕吗,没办法,曹丕那势力已经够了,羽翼也算是丰了,连贾诩那样儿的人,都向着曹丕说话,曹操还能说什么?作为一个上位者,曹操自然是有自己想法,哪怕他不是

那么喜欢曹丕,但是都不重要了。演义里怎么写的,曹操问贾诩啊,我应该立谁当世子,贾诩不说话,然后曹操就问怎么回事儿,贾诩说了,“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就这么一句话,曹操就是彻底下决心了,最后立曹丕为魏王世子。所以说曹丕本事还是有的,不过就是这个人,真是不怎么样儿,这个倒是没错。不过乱世啊,你当好人,基本上都早死的料,

不过曹丕没当什么好人,也没活多久,这个倒是也没错。而曹丕,说他还能超过曹操的地方,也就是他父亲没称帝,而他倒是称帝了,好歹也是当了五年多的皇帝,这个一点儿不假,不过早死了。好歹曹操还活过了六十,但是曹丕还没到四十就挂了,所以说他这也没什么好

命。当然了,除了他那性格之外,曹丕也确实,他没曹操那么大本事,这个是一点儿没错。你看曹操活着的时候,曹操是什么态度对待孙权和刘备的,可以说他就想灭了两方,但是更多的时候,都是孙刘联合起来对付他。所以曹操的想法就是,尽量不让他们联合起来,分化

他们双方,最好是联合孙权,对付刘备,灭了刘备就更好了。所以说关羽怎么死了,他最后是死在孙权手里不假,但是实际上,他是死在了曹操和孙权联手之下。而刘备和孙权大战的时候,曹丕算是坐山观虎斗,行,这个可以说还是对的。但是之后呢,刘备败退,曹丕就直接去进攻孙权了,那个时候不少谋士都劝他,但是没有用,所以说曹丕不如曹操。最后是

直接败退回去,然后病逝了。如果换成是曹操,绝对不会轻易和孙权动兵,哪怕那个时候,看着是孙权势大,这个不假。但是真正对他们有威胁的,可不止是孙权啊。而且去和孙权大战,最后还败了,所以说曹丕是不如他父亲,别看曹操败得也不少,但不是那么看的。至少

他眼光上,是不如曹操,智计上,也不够。所以说就算是曹丕不早死,他也未必能超过曹操,毕竟奸雄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曹丕除了性格有曹操一面,文采也有那么点儿之外,其他方面,他也真是没有像曹操的地方了,不是吗。当然了,曹丕肯定不是一无是处,但还是不

能和其父相比。而此时此刻,曹操就想着让曹丕代自己去一趟长安,也算是自己没白和马超认识一回。马焕他是没见过,不过曹操也听说过,马超儿子还是不错的,这个不错自然是文武都可以,至少不是什么庸才。而其拜师陆逊,陆逊虽说年纪不大,但在天下也有那么点儿名声,关键是曹操兖州军所了解的,其人可有大才,这可不是什么假消息。关键是你看马

超能让其唯一的儿子拜师陆逊,就足以说明了陆逊有多大的本事。要说凉州军有本事的人还少吗,不管是贾诩还是郭嘉,哪个差了?但是马超就让自己儿子拜陆逊为师,这个就说明问题,哪怕曹操也没和陆逊打过太多交道,最多也就是当初进兵司隶的时候,他被陆逊派人

被埋伏了一次,他兖州军也没说进攻长安,所以没和陆逊有什么交集。但是他也知道,马超是如何看重其人,这点没错。而曹操呢,他是想让曹丕去长安见识一下,这他也没去过那地方。更是锻炼一下自己儿子,和凉州军的人接触一下,甚至还有其他人,至少江东军的人,

肯定也会去,谁去不知道,但是孙策不可能不派人啊。曹操多少知道点儿东西,就是当初孙策是受过马超的帮助,说是恩惠,其实也一点儿都没错。不过具体是什么,曹操没调查出来,反正有这么个事儿,多了他不知道。所以说别看表面儿上己方和江东军是盟友,可实际上,他们和凉州军,也是只有公事上的仇怨,可私底下还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啊,甚至马超都

帮过孙策,所以这个……孙策要是不派人去长安才怪了,曹操知道,于公于私,他孙伯符都是必须要派人的,不过就是派谁去的问题。首先他孙策也不是没儿子,不过才几岁?所以肯定是不可能,那么曹操想过了,最可能的是,孙策要特意派他弟弟过去,也显示他对马超

凉州军的重视,不能失礼啊。而他有好几个弟弟,那么最有可能的是他的亲弟弟,排行老二的孙权孙仲谋。要说他弟弟孙仲谋,曹操知道,绝对是个人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