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了(1 / 2)

加入书签

这一场官场地震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上次古林事件,涉案金额之大和人数之多令人瞠目结舌,省纪委书记叶剑平气得在常委会上拍案大骂道:“一群硕鼠!”,而做为省委书记的赵向阳考虑得更多却是官场地震后的局面稳定问题,他首先就想到了段泽涛。

兴华县因为地处江南和沿海粤西和闽东两省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无论经济还是交通在江南省都是算发达的,和古林相比,简直要强太多了,但同时也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象段泽涛的家乡七里镇因为地处山区就比较贫穷。正因为兴华县的富裕,这里县委书记位子也成了香馍馍,让不少人垂涎欲滴。

本来一个县委书记的人选是不需要在省委常委会上讨论的,但是本次兴华县落马干部太多,再由兴宁市本地来选拔干部不太适宜,而兴华县县委书记人选又十分重要,所以省委组织部长柳东升提请省委常委会讨论。

关于想让段泽涛出任兴华县县委书记的想法,赵向阳已经同组织部长柳东升通过气了,所以在讨论拟任人选时柳东升就首先把段泽涛提出来了。

省委宣传部长赵非是紧跟李强的,见李强眉头紧皱没有表态,就提出异议道:“段泽涛前不久才捅了篓子调到省政府政策研究室,这么快就升任县委书记不太妥当吧,而且按规定,一般当地人是不能在当地任一把手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段泽涛好像就是兴华县本地人吧?!……”。

赵向阳这次是要力保段泽涛上位的,因此一反常态地一挥手打断赵非的话道:“上次的事中央最后并没有下最后定论,就不能说段泽涛是犯了错误,而他在古林县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提拔也很正常嘛,特别是在古林官场地震中他的表现说明这个同志是经得起考验的,兴华县现在局面动荡正需要这样政治上过硬搞经济在行的同志去镇一镇,至于当地人是不能在当地任一把手的并非强制性规定,段泽涛一直在外学习工作,在当地也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我看很合适嘛……”。

其他常委就都把目光看向李强,李强现在心里也很矛盾,虽然他和段泽涛互相看不对眼,但毕竟李老爷子已经认可了段泽涛和李梅的关系,更已认定要由段泽涛接任李家未来的接班人,他虽然更想让段泽涛在省政府机关过渡下直接放下去当市长的,可是段泽涛不配合,他也就不得不考虑一下段泽涛的个人意愿了。

因此他想了想还是点头道:“我同意让段泽涛出任兴华县县委书记!”,众常委皆愕然,几个月前李强还是全力打压段泽涛的急先锋,今天怎么风向变了,赵向阳也狐疑地看了一眼李强,难道这个段泽涛是个两面派,投靠了自己又跑去拍李强的马屁了吗?!

既然书记、省长都表态了,段泽涛出任兴华县县委书记的提议就毫无悬念地全票通过,但在县长的人选上,常委们又开始了激烈的争夺,赵向阳已经提名了段泽涛出任书记,在县长人选上就不好再推荐人了,你书记把肉吃了,总得给别人留点汤,每个常委都有自己的人要安插,县长虽然不算什么大官,但因为兴华县的特殊地位,兴华县县长这个位子还很吃香的。

这时平时在常委会上都是骑墙派的党群副书记楚天雄说话了,“我推荐一个人吧,发改委计划处处长楚链不错!”,楚天雄算是江南省本土派的代表,在江南门生故旧很多,所以他平时不怎么在常委会上表态,但一旦表态,就算赵向阳和李强都不得不引起重视。

而这个楚链人人都知道正是楚天雄的侄儿,楚天雄为人还算刚正,很少以权谋私,唯独对这个侄儿十分溺爱,楚天雄膝下无子,对待楚链就象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从他大学毕业起就帮他把路铺好了,年纪也只有二十七岁就做了发改委的实职处长。

楚天雄人缘甚好,他一说话别人也就不好再和他争了,赵向阳虽觉让毫无基层从政经验的楚链出任兴华县县长有些不妥,但也不好出言反对,毕竟如果为了一个县长职位和骑墙派的楚天雄交恶,使他彻底倒向了李强那边,那就得不偿失了。

常委会的消息很快如长了翅膀一样传了开去,段泽涛沉寂许久的电话又开始响个不停了,值得一提的电话有,胡启东打来的,胡启东在段泽涛调职后倒是常和段泽涛联系,还专门到省城来看过段泽涛一次,他对段泽涛升任兴华县县委书记也很高兴,两人又聊了一下古林的情况,古林如今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增速十分喜人。

挂了胡启东的电话,钟汉良、方东明、张新贤又打来电话祝贺,钟汉良年纪大了,也没什么想法,准备在古林副县长位子上干到退休也就满足了,所以也就是简单的祝贺一下,方东明、张新贤却都表示希望能重新回到段泽涛身边跟着他干,虽然两人现在都还混得不错,胡启东对他们也很照顾,但无疑跟在段泽涛身边发展前景会更好。

段泽涛当然也想用自己人,但他还没正式上任就从外面调人有些不太好,就劝慰方东明、张新贤好好干,有机会的话他一定会把两人调到他身边的。

刘春华也打来了电话,他很幸运没有被卷入这起窝案当中,他从省委党校毕业以后回去不久就提了常务副县长,本来这次他也是提县长的热门人选,但因为楚链的横空出现也就泡汤了,他得知是由段泽涛出任县委书记后自是大喜过望,打电话来除了祝贺也表露出投靠的意思,段泽涛当然也希望有个熟悉的人在政府那边,这也有利于他快速地了解兴华县的情况,快速地掌控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