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遗风在,蛮头祭逝者(1 / 2)
打了胜仗以后的夸功方式,在历史上数不胜数。
比较耳熟能详的,午门献俘,让百姓和群臣看看战绩;把人头堆砌起来筑京观,威慑敌人。
窦宪北击匈奴,去塞三千里的燕然山刻石勒功,是为“燕然勒功”;霍去病打的漠南无王庭,在狼居胥山上封禅祭天,是为“封狼居胥”;马援伏波南洋,平定交趾,立了一根铜柱作为汉之极界,是为“伏波铜柱”。
打了胜仗以后,杀人、屠城、做点艺术品都是可以理解的,提振士气,增强威望吗。而我们的诸葛武侯,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北归锦官城的时候,发明了一种食物来做这个事情,叫做“蛮头”。
本来呢,蛮人的风俗是用人头祭奠泸水,而诸葛孔明觉得这样不好,自己好不容易打服的蛮族别再因为这个反了,于是用面粉包裹着肉来人头,时称“蛮头”。
后来,这个蛮头变成了馒头,成了一种食物。顺便说一句,在古代,馒头指的是我们现在的包子,而武大郎卖的炊饼,则是我们现在的馒头。
当然,司马良一干人等就没什么民族团结的忌讳了,把一路上还完好的蛮人头颅收集起来,挑出了一百个勉强能看的,去祭祀死难的民众、军人和高手。
八百蛮人入华,能留全尸的一个没有——甚至能有头颅的都不多。龙虎山阻击战的几波主力,三个妖仙甭提了,大蛇、刺猬和黑熊打杀的蛮兵别说脑袋了,完整的人形的看不出来;校刀手们在司马良的指挥下,用上了唐代陌刀兵的阵型,绞肉机般的刀阵发动起来,如林推进,挡者披靡——就是变成肉酱的意思。
和尚老道们的攻击多法术,比如三十六雷公留下来的力量被张高天轰过去之后,地上只有灰烬和焦炭;军队中的狙击手喜欢爆头,武林高手和国术高手喜欢学张三丰,靠着身高优势和内力、体魄往脑袋上砸。
所以,能用来祭奠的人头,大多数是八卦门和用大杆子的武师留下的,割喉和扎心就行了。
三天时间里,天师府上起了一座碑,龙虎山脚下也起了一座碑。
天师府上的碑,是张蕴德写的字,上书所有来援的高手们,以表感谢。
龙虎山下的碑,则是司马良执笔,张部长誊录,对此次战争中死难之人的祭奠。
“新历三十年,岁次癸子,四月廿八日壬申。真灵院主司马良,龙虎山天师张蕴德并南北诸修士以清酌庶羞,祭于蛮人入寇死难之灵曰:兹尔等诸灵,为佣耕力田者,为行商坐贾者,有学生,有武师,有殉职军警,有牺牲武师。”
“东南两国开衅,蛮兵寇边,凶狡狞厉,狼奔豕突,劫掠乡里,荼毒烝民。念尔等遘残,虽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等偶有时运,各自奋勇,绝蛮兵恶鬼于兹,以其首祭尔等。今于此日,安尔等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张蕴德作为东道主念完了祭文,众人将头颅一个个摆在碑下,焚香默哀全礼。
比较有趣的事,在祭礼完成之后,和尚和道士因为谁来超度亡魂吵了好几架。道士们说蛮子们是在龙虎山被歼灭的,张天师两次脱离,神灵都请出了好几十;和尚们说我们也出了大力,南华寺祥念主持都因此牺牲。
到了佛道相争的时候,也不管净土宗、禅宗、律宗,也不管全真道、正一道、上清道,为了念地藏王菩萨还是念后土皇地祇、泰山帝君、酆都大帝差点没打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