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关(2 / 2)

加入书签

木楼高大,自上而下有八层每层外缘都有挑檐,上面挂着数不胜数的铃铛,风过一处铃铛的叮咚声就传遍整个空荡的山洞,声音有序韵律极美,恍然间真如置身梦境中。

这里空气不似外头闷湿反而出奇好,一进来就觉清风拂面。千阁楼下蜿蜒着山内暗流,水质清澈见底,暗流上驻有五座小桥。

邵尘环顾周围,这座千阁楼除了水声和风声再无其他动静,活像一座空楼。

沈尽欢握紧了袖中的短刀。

泽宇把火折子收好,对邵尘道:“属下去上面看看。”

“小心。”

周围越安静,沈尽欢就越发担心,有些懊恼没带更多禁军下来。

沈尽欢站在邵尘身侧,暗自和阿肃交换了眼神,让他必要时候保护好邵尘。阿肃心中不爽,也不得不遵命,抱剑从沈尽欢身后挪了一步近身护着邵尘。

泽宇三纵一跳到千阁楼顶,脚下还没站稳,木楼下就飞出一支暗箭,泽宇跳开几步落在另一边檐上,这时从山体上跳下来不少人,密密群群的扑向地面。

大多光照都在木楼上,所以显得山体无光,所有人的精力都在这座千阁楼和环境上,根本没注意贼人都掩在山体上!

最先落地的贼人拿着弯刀扑向沈尽欢,被禁军一支□□射中眉心毙命,不料他们动作迅速,这边刚结果了一个,那边就冲了上来。

沈尽欢一把拽住从后袭击邵尘的贼人,反手一扭直接拗断了对方右手,袖中短刀顺势滑出割断了其喉管,滋射出的血开了花一样喷在她身上,素色的衣裳一下有了颜色。

那边泽宇飞纵在木楼上,身后紧紧跟着的贼人丝毫没有放过他转攻别人的想法。最后一步时泽宇跳至半空忽然甩出袖中长勾绕住上梁往后荡去,那几人来不及回神,皆被他手中刀锋所伤。泽宇立马起身想去支援楼下,可一眼望去黑压压一片,他们被围困在中心压根做不得反抗。

泽宇瞄见檐上的檐上的铃铛和番布,突然想起了什么。

眼前铜制的铃铛不论做工还是铃舌,他都见过!

帝宫曾经有位娘娘独爱这铃舌比铃身长半寸的铜铃,便是北燕仙逝的闻皇后!

闻皇后在世时,长秋宫内缀满铜铃,风乍起时铃乐声便恰到好处的响起,整座宫殿都如梦如幻像极了一座歌乐仙台。

他自小被放在长秋宫培养,曾几何时听闻皇后说过,这铜铃的寓意——铃起,必安宁。

有挂铃习惯的宗族不多,闻氏算一个,挂铃起番是他们的心中的头等大事。

这群贼人涌向他们,肯定是逃脱不了。

泽宇一不做二不休,点了火折子燃了番布,风一过火势瞬间变大,一层一层檐上都着了起来。

楼下的人果然个个驻足回望,面上流露出惊恐的神色,继而惨叫着前赴后继地朝泽宇奔来。

千百只□□穿过火苗朝上射去,一时间五层上的门板扎满了箭,泽宇纵身跳上六层寻找掩体。

“主子先走,我去帮泽宇。”阿肃对沈尽欢道。

“记住千万智取,不要硬碰硬!”说完,沈尽欢拉着邵尘就往回跑。

“有人跑了!”

不知谁喊了一句,部分追上去的自恶人有折返过来。

那禁军挥着铁索,滑出大圆弧威胁着那群人为他们争取时间离开,下一秒就被射中了命脉。贼人踩着他的身躯径直去追赶二人。

势必有人动了机关,只见牌坊上一块巨石板正缓缓往下放着。

沈尽欢下意识回头一看,冲在前面的一人正对准他们放箭,想也没想就推了邵尘一把,让他最先过了石板。

贼人射了空箭十分恼怒,大吼一声命令其他人一起放箭。

正在这时巨石板已压下三分之二,而沈尽欢还有一段距离,邵尘神色大异:“沈尽欢!”

沈尽欢拔下其射偏的箭,指尖转了两下扔向为首的那人,命中其臂膀后反手一撑钻过石板,耳边传来巨石落地的重声,她半个身子撑在地上暗自捏了把汗。

邵尘一把大力将她拉过去,眉头紧紧皱着。

※※※※※※※※※※※※※※※※※※※※

本章参考资料:《天工开物》、《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颜山杂记》

以下为百度百科资料:

中国早在2500至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发现了煤炭,并已开采利用,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使用煤炭的国家。

在当时,煤炭被称为“石湮”或“湮石”。

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出石,可燃为薪”。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记载:“石炭即乌金石,上古以书字,谓之石墨,今俗称煤炭,煤墨相近也”。

元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因当时欧洲还没有用过煤炭,对中国烧煤很是惊奇。

我国古代将煤炭不仅广泛用于取暖,用于冶炼和烧石灰,而且还制成了焦炭。

在西汉时代,我国已经开始采煤,将煤炭用作炼铁的燃料。

自汉以后,有关煤炭的记载越来越多。

汉魏间成书的《豫章记》提到用煤来烧饭。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多次提到使用煤炭。

在南北朝时期,煤炭已成为北方人取暖、做饭的常用燃料。

宋朝是我国古代利用和开发煤炭最有成效的时期,并开始用焦炭炼铁,这是冶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发明。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十分详尽地记载了煤炭的品种和开采方法,并记载了当时煤炭已广泛用于日常生活燃料、冶锻、熔铜、烧石灰、升炼朱砂、制取矾和硫磺等,还记载了炼铁用的焦炭。

欧洲人炼焦始于1771年,比我国晚了数百年。

ps:宋代对采煤技术完整记载比较详细的是宋应星《天工开物》;清代是以孙廷铨的《颜山杂记》最详细最好,符合实际。

【我家大公鸡就是厉害!飘个五星红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