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七章 决策(1 / 2)
崇祯二十八年大年十四,过年的余韵还没有结束,李植已经开始在勤政院中处理政务。
就住在天津的李兴、郑开成、韩金信和高立功等人都赶到了齐王府,坐在勤政院中等待李植发号施令。
李植站在办公室的墙壁前面,对着巨大的世界地图沉吟不语。
如今一镇九省的势力在世界各地飞速扩展,李植控制的领地早已经达到一个巨大的版图,甚至超过了天子朱由检管理的大明。
在正南方,整个东南亚已经完全被虎贲军控制。无论是早先占领中南半岛、爪哇还是婆罗洲,虎贲军都不断深入陆地深处,建立碉堡,教化当地土著。就连标志着欧洲人在亚洲势力起点的马六甲,也兵不血刃地落入了李植的手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港口和据点被建立,整个东南亚已经完全是汉人的土地。
在东南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经成为了李植的囊中物。大洋洲辽阔的土地完全是处女地,到处都是空旷的原野和肥沃的土地。接下来唯一要做的就是源源不绝地将全国各地的汉人运到那遥远的土地上,将那些沃土变成汉人的新家园。
在北美洲,虎贲军同样也在飞速扩张。在第一船探险队顺利占据北加州的海岸后,一年之内又有两批虎贲军登录北美洲。如今在北美洲的虎贲军人数已经超过一万人,越过了西部的落基山脉,实际控制了半个后世美国西海岸,掌握了几千公里的土地。
不过这些土地,都是无人区。
现在李植最捉衿见肘的资源,就是运输移民的轮船和资助移民的银子。
对于一镇九省如今的移民规模来说,原先的轮船队伍已经远远不够。造船厂在夜以继日地生产新的船只,甚至一些大型远洋渔船都被改造为装载移民的客船。但即便这样,一批批的移民们还是抢不到民营轮船公司的船票。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海外领地太肥沃,希望移居到殖民地去的贫困佃农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江淮省的佃农,原先可能只有几亩租地,穷得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但是一去殖民地,就能直接分到几十亩上百亩水利设施和地力最好的土地。
不仅如此,李植还给愿意移居海外的人补贴。政府出资借给每名移民六两银子购买口粮,同时还借给移民各种适合于目的地的农械、建屋材料,防身武器。在李植的资助下,开拓海外变成一个风险极小稳赚不赔的事情。
个人失败的风险,统一由李植承担。而因为李植的资源力量极大,从整体上来看,少数人失败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去殖民地,已经成为一股风潮。
中国人并不缺乏开拓精神。在后世的清朝,南方汉人几百年不断移民台湾和东南亚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国人的进取精神。
现在在一镇九省,远洋客轮的船票是一票难求,甚至在黑市上炒到原先几十倍的价钱。
不过这汹涌的移民潮,却不能为李植带来丝毫的利益。
移民到达殖民地后前面两年的时间都在开垦新田,修建水利,构建住宅,基本上是不可能带来赋税的。而李植还资助和借给移民大量的物资,财政上压力颇大。
一个移民移民海外,需要从李植这里借的物资价值大概是九十两银子,崇祯二十七年的对外移民数量大概是一百六十万,一年下来总耗资超过一亿两银子。
也就是说,殖民地拓展越多,移民潮越汹涌,李植付出的资金就越多,财政就越紧张。
崇祯二十七年的财政总账相当难看,一镇九省本来富裕的财政因为移民事务大量亏空。而到了崇祯二十八年,李植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加速移民潮的速度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