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六章 根基(2 / 2)

加入书签

“如果为人主者能力不出众,不能横扫六合为国家为百姓牟取利益,是不是百姓就要换掉这个君主?推一个更贤能的上来?”

“试问,如果按照齐王的规矩,这天下还有没有规矩了?”

听到胡永年的话,朱由检闭上了眼睛,一言不发。

崔昌武看着天子,暗道不妙。

和废除士绅免税权不同,废除科举不仅是向儒生动刀,也是对天子的统治根基动刀。

大明朝绵延几百年,之所以能经历这么多风雨而岿然不倒,说到底就是依靠天下人的忠孝。正是因为万万子民都浸淫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理论中,所以无论大明的皇帝由朱家的哪个子孙做,无论皇帝启用的文吏多么腐败无耻,天下依旧是对皇家和朝廷忠心耿耿。

这儒家思想虽然不讲公德不讲是非,但对于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是十分有效的。

君不见秦以严刑峻法治世,北逐匈奴南平蛮越,却二世而亡。而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祚绵延四百年。

理论上,对于不讲公德是非只讲私德的人来说,天子给了你荣禄官爵,你从此就该抛却一切公德甚至良心,一门心思只维护天子的利益,皇家的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皇家都大为推举儒教,纷纷以儒家治国,乃至以学儒学学得好不好来决定能否当官,也就是以科举取士。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最后一级考试是殿试,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通过殿试成为进士的读书人都自称天子门生,从此天子成为所有文官的座师。

也就是说,科举制度不仅要选出学忠孝仁义学得好的儒生,还要保证所有官员的功名身份都由天子亲自决定。这是保证天子得到读书人拥戴的制度设计。

崔昌武读了十几年圣贤书,当然明白儒教对整个朱明社稷的重要性。

崔昌武知道的,朱由检也知道。

崔昌武对齐王的奏章一点把握都没有,他实在不确定天子能不能下决心废除儒学,真正以公德以是非来强国。

崔昌武上前一步,说道:“圣上,新法之所以在地方上没有建树,正是因为儒学的私德体系仍然统治着地方。虽然有法庭主持公道,但是官员信仰的还是私德,百姓还是受到私德压制,哪里敢论什么是非曲直?敢论什么公德?”

“没有是非曲直,就不能保证出力者得到回报,百姓就没有勇气开拓进取。”

“只有采纳齐王的谏议废除科举,以公德取士,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

跪在地上的文官们听到崔昌武的话,不敢反驳,都抬头看着天子朱由检。

朱由检睁开眼睛看了看文官们,也没有回答崔昌武的话,而是深吸了一口气。

沉默了几秒,他缓缓说道:“朕累了,今日便这样了,退朝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