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三道命令(2 / 2)
段今朝率两千五百人马,紧随姜楠楠骑兵之后,对敌后军发起波浪式冲击。
任勇、孟青青各率两百骑兵,在黄道周所在中军附近密林处,来回驰骋,是为疑兵。
华枫率领余下三百人马,居中策应。
……
为增强效果,任勇、孟青青两支疑兵最好仿效三国时期,蜀国五虎上将张飞在长坂坡阻敌时,吓退魏军的做法。
也就是在奔驰的马尾上绑系树枝,以激起浓浓尘烟。再配合数百人的乱声呼喝,达到壮大声势之目的。
调兵遣将完毕,众将齐齐领命而去。
任勇、孟青青不能上阵杀敌,虽心有不甘,但军令如山,也只得郁郁而行。
两人暗下狠劲,此战之后必须抓紧训练,让手下两百儿郎尽快形成战斗力。
力争在下次战斗中,大杀一气。
……
第三道命令,战术安排。
前军此次作战,主要采取两大战术。
其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第一个攻击点,即姜楠楠部。
两百骑兵虽然不多,但胜在速度快,胜在先声夺人。
敌军绝计想不到羸弱不堪的北伐义军,竟然还有骑兵。突然遇袭之下,必定方寸大乱。
就在此时,第二个攻击点,即段今朝部,实时发起攻击,让其惊上加惊、乱上加乱。
这两大攻击点,都由武功极强的猛人带队,全力施为之下,势必大放异彩。
……
其二,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消灭敌人。
按照正常人的反应,敌军遭受突袭之后,慌乱之下定然条件反射似的掉头后撤。
此时,第三个攻击点,即孟起、肖云两部,于两侧先后杀入。以孟起、肖云之武功,必定势如破竹,无可阻挡者。
在敌或仓促抵抗,或仓惶逃窜之时,最后一个攻击点,也就是华枫部,突然从空隙之处杀出,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要稻草”。
如此一来,既能再一次震慑敌胆,又能形成四面合围之势。而且,局部兵力还大占优势。
以强势有备之兵,击弱势恐慌之敌,还能不手到擒来?
……
华枫之战术,已然将有限的兵力,运用到了极致,端的变化莫测。
既如怒海之波,一浪紧接一浪。又“惊喜”连连,一波接着一波。
既有分击,又有合围。
既用智,又用力。
可谓深得用兵之道。
即便诸葛武侯再生,亦不过如此。
……
此时,黄道周、夏铁古、罗战军同华枫一样,通过紧锣密鼓的一番忙碌,也已完成了兵力调派。
除罗战军兵分二路外,黄道周、夏铁古均是合兵一处。
当然,分兵也好,合兵也罢,既有优势,也有不足。
合则力强,如一把尖刀直插敌心脏。
但打击面相对狭窄,敌易于逃逸。
分则力弱,易被敌强行突破。
但打击面相对较广,如两只铁钳交相辉映。
因此,两种战法各有千秋,谈不上孰优孰劣。
究竟采用何战术,视主将个人喜好,以及战场地形而定。
↑返回顶部↑